学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豆瓣
Der Philosophische Diskurs Der Moderne
作者: [德] 哈贝马斯 译者: 曹卫东 译林出版社 2005 - 2
现在才来翻译出版此书,无疑是有点晚了,因为哈贝马斯的原著是1985年出版的,如今20年过去了,当时看起来激烈的言辞,现在已经多少失去锋芒,尤其是考虑到哈贝马斯晚年已经与他的批判对象之一德里达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当然,即便如此,它依然是德国知识界对法国后结构主义理性批判所作的最有影响的回应。而哈贝马斯的地位也决定了,当我们寻找与法国后结构主义相异的声音时,自然就会想到这本书。《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方面梳理了德国自己的哲学遗产———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巴塔耶、福科、德里达和卡斯托里亚迪斯所代表的法国思潮。但我们的疑问或许是:哈贝马斯真的看懂了他的法国同行们在干什么吗?他将“巴塔耶精神子嗣”的头衔硬派给福科,难道是恰当的吗?
2019年3月5日 已读
对结构—解构语言中心派和法兰克福社会批评派的梳理重构与联合,后现代破坏一切后总需要在废墟上有所建立,否则只能滑入虚无的深渊,显然两边不断解构的批判理论无法担此重任。在前现代—现代的主体哲学和后现代的非主体中心理论中以交往理性作为生活世界再生产的中心,协调生活世界、日常交往实践和形而上的不可捉摸性。只是这种把公共领域看做更高层次的主体间性,以系统合理性取代主体为中心的合理性的做法是建立在自我和他者有一个有效性的共识基础之上的。那么在现在,这个共识又该如何得到并保持一致,社会维度和事实维度该如何融合。似乎这个基础如同康德的物自体一样被不证而明地悬挂了起来。另外,哈贝马斯对黑格尔伦理学的改动与继承的确很适合解答中国学术界的一些问题
哈贝马斯 学术 思想史 文化理论 现代性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及探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文集,收录论文有《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等。
2018年12月27日 已读
选读,《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见一个学者爬梳材料和选裁提炼的能力。《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论自民国六年文学革命至民国十六年北伐的“五四”的“旧”传统,以康有为和章炳麟为引(康章二人对五四有创始之功,比如反传统反偶像来源于康章),其后康对梁,章对胡、鲁二人都印象颇深。最后余认为五四成功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但借助外来的新观念建立的文化秩序却也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民主”和“科学”至今没有实现。《儒家思想与日常人生》和《儒家“君子”的理想》体小虑深,前者厘清儒家明清以后弃上转下,现代儒家不再插手公领域的历史;后者提出了介于中西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君子的刚毅进取的精神
余英时 学术 思想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人民出版社 2008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它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为学术思想史类著作中难得的佳作。出版后影响巨大,至今仍备受学者和广大读者所推崇。
2019年3月1日 已读
1923年的讲义,勾勒从1623年到1923的三百年学术史。1.学术史的学术是儒家经学及相关小学,社会学与文学等方面基本没有涉及2.虽说是近三百年,但侧重点在清,尤其是清初,民国以来只偶尔提及了康有为和王国维3.第一章的“反动与先驱”是精华,全书主要是论“理学反动”论4.把清学术史分为顺康陆王之争,雍乾嘉汉宋学之争,道咸的新旧之争。以此为主线梳理主要大家,非主流的没有涉及5.虽是学术史,但理论倾向是科学主义(所以会有比较突兀的专章讲科学曙光,但此科学非西方启蒙理性之科学,是历学与算术。可以看出传统思想想要在求变中生存却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以“变”为学术史的核心,对求实的学派更持同情6.颜习斋的《学问篇》当为所有学者座右铭7.体例很好,前四章为前言与背景,中间是学案学派,最后是总结和补遗
历史 学术 学术史 思想史 文献学
不发表 就出局 豆瓣
9.0 (27 个评分) 作者: 李连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术研究与学者生涯等方面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全书分为六讲,分别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表达、投稿、学者生涯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术、有道,术道结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走上学术道路的青年学子助益良多,尤其在当下学术体制考核的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9年4月20日 已读
真的是谆谆教导了,虽然是社会科学的指导,但收获很多,手把手教你端正心态,定题,投稿,详细到逐字逐句分析写投稿信该怎么写会更有效,真的良心,当然具体操作肯定会有现实差距和隔膜。“一定要有高度的自律,知道最优质时间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与其把你的时间、精力、聪明才智用在怀疑其他人身上,不如用来怀疑你自己”,“我们学过的知识会忘掉,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是忘不掉的”,“世间的学问学好了,都有用;学不好,都没用”,都是一些乍听很朴实但是很实用的道理(尤其是那句走一条道需做尽一条学问,还有论文基本修改过几十遍)
学术 学术写作 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孤兒.女神.負面書寫 豆瓣
作者: 劉紀蕙 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0 - 5
觀看我們的症狀演出,穿梭於層層覆蓋的文字或是視覺符號之間,我經歷了各種不同的情境與感受,迷戀、騷動、挫折、嫌惡、憤怒、摧毀、恐懼、哀傷、憂鬱、無語。我發現,我些牽動其實都與作者以及我自身的個人歷史與時代脈絡息息相關。因此,透過閱讀與書寫,我企圖完成的工作是要了解我自己以及我所面對的歷史。在研究與書寫的過程中,我重新回到了歷史與記憶,整理我自幼到成長的體驗,我所看到與聽到的蛛絲馬跡,以及我今日持續面對的問題。
2019年3月21日 已读
1.台湾文学艺术中的“中国符号”与“台湾图像”
2.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系统+克里斯蒂娃的approaching abjection is the fundation of culture,而这个推离物是父亲代表的超我的要求+齐泽克用“多余的快感”与“创伤性”的真实解释“他者之谜”,暴力执行与受虐泛转中的本能愉悦是本能愉悦
3.广告是历史之理想销售给观者,使观者拥有“我是我所拥有”之想象
4.台湾的两种文化认同建构比喻:故宫博物院模式(凝视模式)与超现实拼贴模式(瞥见模式),即符号系统中的故宫古物与西方现代绘画
5.通过召唤女神实现文化新生,但女神文化在展开的同时也因为凝止于神龛之上而失去生命动力,被恋物固著(这一部分的分析绝佳)。由此引申出本土文化意义与历史位置和负面书写之间的关系
刘纪蕙 台湾文学 学术 文化研究 藝術批評
金翼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林耀华 三联书店 2000 - 4
本书是用文学体裁写成的学术专著。它述说两个家庭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的经济方式,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日渐衰落,再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剖断面。文字浅显流利朴素平白,内容丰富生动。
裂变中的传承 豆瓣
作者: 罗志田 中华书局 2009 - 6
清季民初之时,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这不仅是史家观察到的现象,也反映在士人的愿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继往开来的历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别激进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时被认为非常趋新的知识分子,也分享着类似的观念。当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让中国像欧洲一样通过复古的手段而“复兴”,同时相当一部分趋新士人又怀有将中国的传统送进博物馆的持续愿望。这些曲折微妙的现象提示出一个与既存认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纪中国,且早年的关怀和思考已延续下来,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全程,非常值得进一步反思。
执拗的低音 豆瓣 Goodreads
9.2 (18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
王汎森编著的《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之一,以作者的讲演稿为基础加工而成。主要通过对近代历史资料和著作的分析,挖掘在历史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非主流现象,从而解析在历史转型的关键阶段,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思想者们被甩出主流视野的思考。
2019年4月17日 已读
历史事实的重建和价值的宣扬;有限理性与后见之明;中西学的创造性转化与消耗型转化;意义倒置的谬误和潜流并行;丸山真男的“执拗的低音”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历史学 学术 学术史
批评与临床 豆瓣
Critique et cliniqu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刘云虹 /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2019年5月17日 已读
斯兵诺莎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决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批判,也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四大门徒——尼采,劳伦斯,卡夫卡,阿尔托。尤其是前三者,书基本是围绕他们而写。但其实比起他们,写莎士比亚那章意外的非常精彩,大概西方文论有个检验标准就是看他的莎士比亚研究怎么样hhhhh最后讲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部分精华,在物与物的力的作用中,在他们残存的痕迹中,发现状态和影响,这种偶然性秩序导致的力量变化,是过度和生成,也是上升和坠落,是德勒兹的affects。另外,用啪嗒学来指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大转折,意外的可爱
deleuze 吉尔·德勒兹 学术 德勒兹 批评与临床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4
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电影的本性 豆瓣
作者: [德]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译者: 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
2019年8月19日 已读
非常全面细致的电影理论研究,电影的本质是摄影,物质记录背后探讨的是对现实的揭示,电影性之所在是作为“被找到的故事”,犹如齐泽克最喜欢讲的拉康笔下爱伦坡的“失窃的信”。克拉考尔关注的不是电影能呈现出的现实广度,而是对电影现象背后的各结构的深度解读。电影作为碎片化的日常反应的同时也是有机的整体,电影研究是一种面向现实并介入现实的批判理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在于克拉考尔继承的批判理论中的弥赛亚救赎思想,一条通往乌托邦的道路
1981 克拉考尔 学术 电影 电影理论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 豆瓣 谷歌图书
9.2 (5 个评分) 作者: 彭明輝 聯經出版公司 2017 - 9
如何用別人的智慧解決你的問題!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新作,教你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彭明輝〈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一篇震撼海峽兩岸大學的文章,網站點閱超過100萬次!
北京四大高校的博士生為它舉辦了一次跨校討論會,一個學術研討會將它印給全體與會者。
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連續兩年邀彭明輝演講並錄影,很多實驗室都把這錄影帶列為「新生必看」。
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即由該文延伸而成,是國內外指導教授不會教、攸關碩博士生研究成敗的要領!
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寫作目標聚焦在碩、博士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畢業前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訣竅與潛規則,而不奢談更高深的創意或研究方法。
此外,為了讓這些方法易學、易用,彭明輝還把不可捉摸的研究方法與創意精煉成一套「研究工作DIY」的分解動作,引導讀者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文獻回顧、批判性思考與創新的要領,讓他們可以只靠前人的智慧就生產出不錯的碩士論文,但又為讀者的個人天分保留充分的發揮餘地。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能力還可以轉化為終生受用的核心能力,讓你的工作、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有兩種可能的用法:其一碩士生自己培養研究能力或博士生和研發工程師提升研究能力的工具書;其二是研究所新生訓練或企業界研發單位新人訓練的教材。
起步
第1章介紹研究所可以學到的能力,以及它們如何讓人「終生受用」;
第2章區辨學術論文的良窳,讓讀者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怎樣的「金礦」;
第3章將研究工作分成十三個主要步驟,並且建議一個工作進度表,供讀者參考。如果把研究工作比喻為一趟探險之旅,這三章合起來等於是「行前說明」。
如何進行研究工作
第4章談如何選指導教授;
第5章到第16章討論選題、總覽式文獻回顧、彙整批判性思考的要領與原則、創新的策略、十倍速文獻回顧的要領、研究規劃與風險控管、盤點研究成果與鞏固深化、論文寫作,以及口試委員的期待。
這十三章就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核心。
看似遺漏的一章是關於論文研究計畫書的撰寫,它是很多博士生和少數碩士生資格考的項目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碩士生不需要寫論文研究計畫書,作者把它放在書末的〈附錄1:碩、博士論文計畫書〉。
學術界、產業界如何相互為用
第17章談研究所核心能力在職場與人生重大事件裡的轉化與活用;
第18章談台灣這種後進、小國較適用的低成本、低耗時、低風險、高產出研發策略;
第19章討論學界如何跨越產學鴻溝。
這本書所介紹的研究能力不僅對研究生有用,還可以轉化為對台灣產業界與制度設計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能力,用以促成產業升級。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下筆力求流暢、易懂,用具體案例來深化讀者的吸收。本書強調方法論層次的觀念、要領和潛規則,目的在掌握建立讀者文獻回顧、自我批判與創新的能力,並且避免用瑣碎的技術性細節和規範來糾絆讀者的理解。
※學術界‧產業界大力推薦
治學的人,世界很小,也很大。說小就是研究室,說大卻是全世界,彭教授的書,告訴我們如何享受那個大世界。
──朱國瑞(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物理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彭教授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文憑高分、也不在於如何進入有名的公司。它是一本透過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教導如何培養自我能力與獨立思考的書。
──楊光磊(台積電研發中心處長)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撰寫雖從研究生角度出發,一般企業的產品或技術研發部門,若能依循本書的DIY技巧詳實操作,相信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能獲得極大的助益。
──柯茂全(四零四科技公司董事)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是一本一步步協助你學習的優異指南,讓你除了順利得到一紙文憑當作事業的敲門磚,還真正掌握探索新知的信心和力量。
──黃貞祥(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每當有研究生問我關於學術文獻分析與論文題目選取等問題時,我總是推薦他們閱讀彭老師準備給他的實驗室學生的文件。如今彭老師將這些文件內容擴充並且彙整成為專書,……書中雖然是以理工科系作為範例,然而同樣適用於數量方法取向的經濟與財金科系的研究生以及研究人員。
──何泰寬(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如果我在出國前就讀過這一本書,將會更懂得如何選學校、指導教授與研究題目,不會因為太在意獎學金而失去許多更好的機會。假如我在博士畢業前就讀過它,選擇職場跑道時會有更好的判斷依據,而不會浪費許多時間。
──廖瑞蘋(矽谷科技公司Cisco前資深研究員)
彭教授傾盡畢生研究、教學與產業心得,從「探索求知」一路到「務實應用」,所有心得與方法,都灌注到這本書中。字字金玉,篇篇深刻。
──謝宇程(多年研究教育、人才培育的專欄/書籍作家)
2020年3月6日 已读
书如其名,很薄,虽然不是文科向但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很强,花了几天认真看了加做笔记,第十五章的《学术论文写作要领》真的保姆教学,感觉自己之前踩了无数雷
学习 学术 研究生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3
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开山大师兄 豆瓣
作者: 许金晶 / 孙海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本书以新中国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作为报道对象,以访谈对话的形式,细致再现了这些学者当年博士阶段求学与训练的情况、博士论文研究与个人学术研究生涯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时代和家国变迁之间的互动等内容。书中访谈的莫砺锋、俞可平、钱乘旦、李伯重、庄孔韶等十位学者,如今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内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级学者。通过这样的访谈口述记录,读者足以管窥中国文科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建与复兴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代学人的学术之路与思想精华,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