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
审美教育书简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席勒 译者: 范大灿 / 冯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 豆瓣
作者: 王瑞芸 2013 - 1
《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由王瑞芸著。《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主要内容包括西方艺术古典、现代、当代之分期;当代艺术的审美性始于何处;当代艺术审美性未抵达之境;西方为古典艺术建立的审美性;西方为现代艺术建立的审美性;现代主义审美性的局限性等。
2019年1月17日 已读
西方以丹托为主,杜尚为辅,东方主讲禅宗。想做到深入浅出,可惜很多地方流于浅显和大而无当,逻辑混乱(比如论证东西方的艺术审美判断区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喜用“气韵”等无形的品质,西方则是在物质层面——绘画的平面性、颜料、笔触等方面建立绘画本质)
审美 当代艺术 艺术理论 西方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