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新石头记 豆瓣
作者: 我佛山人 译者: 王杏根(校点) / 卢正言(校点) 花城出版社 1987
续《红楼梦》故事。
《新石头记》最初标为“社会小说”,后又改标为“理想小说”的晚清长篇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红楼梦》续作,遗憾的是,它们大都“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甚至众女共事一夫,家族兴旺,皇恩浩荡,兰桂齐芳之类。而《新石头记》与此迥然不同,承继了《石头记》的迷幻时空框架,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对于这部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小说,通常的评价是说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乌托邦式的社会和国家制度模式的向往,但我认为它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的科幻色彩与远迈常人的想像力,如飞车,电炮,潜艇等,放到今天犹能给人遐想,而这一点,应该与吴趼人当年在江南制造局的经历有莫大关系——冥冥中命运的安排,确实有令人难以深究之处。
诱惑者日记 豆瓣
Forførerens Dagbog
作者: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译林出版社 2014 - 1
约翰纳斯爱上了陌生姑娘考尔德丽娅,他设法“偶然”地遇上她、接近她。他以奇妙的修辞和晦涩的思想吸引了她,使她由厌恶、畏惧而至迷恋。然而,约翰纳斯从不打算让婚姻的形式成为这场恋爱的结局,而是试图使考尔德丽娅同样放弃、厌恶婚姻,使他们的关系停留在永恒的恋情阶段。
《诱惑者日记》是克尔凯郭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在书中探索审美的界限,洞察人性的裂隙,在文学与哲学的边界上行走。
2019年4月7日 已读
正如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区分成审美、伦理和宗教三阶段一样,他将性爱也进行了类似区分:唐璜式的感性审美/绝对的肉欲;浮士德式伦理性爱/世俗婚姻;约翰纳斯则是宗教的爱/绝对的“反思性爱欲”。“去爱一百两百个其他女人吧,我还是你的,甚至在死亡的时刻我都是你的……我是你的,你的,你的,你的诅咒”,诱惑和纠缠是双向的,只是双方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不同,因为痛苦的来源是一种伦理价值,而引诱者和被诱惑的人背负着不同的伦理道德。克尔凯郭尔所追寻的是“年轻女孩所独有的具备的青春重焕的力量”,“爱你难道不是爱世界”的背后是将“你”作为自我存在与不可抵达的世界之间的“他者媒介”,“女人是并且继续是思虑的取之不尽的材料”,正如蓝胡子新婚之夜不断的杀戮和唐璜不断的背叛逃离。“我的灵魂如同一条爱你的河”,但河流奔腾不止
丹麦 丹麦文学 克尔凯郭尔 哲学 存在主义
说部之乱 豆瓣 Goodreads
Chaos of Fiction
7.9 (89 个评分) 作者: 朱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4
他们想在那一切不外是谜的地方找到答案。
——帕斯卡尔
本书收入朱岳24篇未曾结集出版过的小说。
小说控制人类造成的末日危机;文学阅读可以转化为战斗力的 微型宇宙;词语之间的战争与玄秘境界;迷宫制造大师之间的疯狂竞争……稀奇古怪的发明、志趣诡异的怪人、子虚乌有的历史事件, 小说以独特的风格,丰沛的想象力,创造出—个个怪诞而富有诗意的世界。
..........................
※2015获得荣誉※
★ 豆瓣读书2015年度榜单/中国文学
★ 荒岛图书馆岛民选出的2015年度书单
★ 方所2015年度十大好书
★ 新京报2015年度好书入围/新京报书评周刊上半年好书榜
★ 凤凰好书榜2015年度优秀小说30种
★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15年度百本好书
★ 金华晚报2015年好书榜
★ 百道好书榜2015年榜/文学类TOP100
...........................................
※作者 × 书评人 × 媒体推荐※
“幻想”是博尔赫斯小说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而在想象力方面,朱岳无疑是一位高手,大概用“惊人”二字形容也并不为过。他在小说里描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志趣诡异的怪人、子虚乌有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令人兴趣盎然的杜撰和想象常常又被涂抹上一层幽默色彩,其效果十分有趣。
——著名书评人,比目鱼《刻小说的人》
我很喜欢朱岳的文字,简练、轻快,且充满自信以及对读者的信任,这些恰恰都是短篇小说弥足珍贵的品质。
——青年文学批评家,张定浩《批评的准备》
朱岳小说中的潜规则常常建基于高度的智性或超凡的想像,对于读者而言,它是一种邀请,也是一种挑战——读者有时不得不如侦探一般,翻译这些潜规则。
——著名书评人btr
2019年4月14日 已读
真正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文字是无论读过多少次都会为它惊叹叫好,最喜欢前五篇,尤其是《原路追踪》里的文字刀客hhhhh“等待我的那片海岸已经在我眼前晃动了,浑浊的海浪拍击着礁石,发出轰鸣声,提醒我要一直凝视它们”
2015 中国 中国文学 奇幻 小说
空气女的时间志 豆瓣
私という謎
8.4 (28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译者: 张冬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10
★他是银幕诗人、是先锋戏剧导演、是小说家……
★他说:“我的职业就是寺山修司。”
★日本电影最后的实验派大师、东方“费里尼”寺山修司自传随笔集
《空气女的时间志》集合了寺山修司的自传、作家论、电影导演论等内容。极具洞察力与想象力的寺山修司,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对成长、家庭、爱情、诗歌和戏剧的理解。他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奇诡魔幻的绚烂世界,在幻想与现实的交错之中,探讨个人与社会的本质。
推敲“自我” 豆瓣
作者: 黄梅 三联书店 2003 - 5
本书全面评介了从17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兴起之初始阶段到18世纪英国小说首次繁荣昌盛这一百多年里的主要小说作家、主要作品、流派风格和在英国及西方小说史上的贡献。书中包容、点评了西方特别是英美学者们过去对这些作家、作品从不同观点和角度所发表的重要评论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评介上,作者显示了出色的解读文本和人物分析的水平,把文本多层次含义都一一展示出来,起到了经典赏析的作用。
谋杀米老鼠 豆瓣
作者: [法] 皮埃尔•皮戈特 译者: 王明睿 2014 - 5
打破迪士尼的童话乌托邦,颠覆经典卡通人物天真、无邪形象!
《谋杀米老鼠——迪士尼文化背后》是一本以迪士尼经典动漫形象为批判对象的文化批评集。它就迪斯尼的三个经典形象——米老鼠、唐老鸭及其叔叔皮克苏——进行了深入解析,透过这些儿童眼中天真无邪的动画人物看出文化产品背后的政治、经济、美学之间的较力。
全书第一部分,“谋杀米老鼠”,全篇梳理了米老鼠从诞生之初发展到现在的的轨迹,阐释了肩负艺术和技术创新梦想的米奇形象,如何遭遇资本参与的冷酷精神谋杀,成为广告气球上僵硬守旧的中产阶级的面孔。第二部分,“在动画面的禁地里”,透过对现在被禁播的动画片的精妙的分析,如《元首的面孔》、《新精神》、《三骑士》等,阐释了其背后所隐含的的意识形态、时代精神和政治宣传企图,是动画片与大众文化,动画美学和电影工业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场相遇。第三部分,“皮克苏的世界”,呈现了唐老鸭的叔叔皮克苏的冒险故事所具有的文化含义,相比米奇所代表的中产阶级安分守己的精神,1947年诞生的皮克苏是一位从欧洲来到新大陆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更像19世纪美国梦的翻版,这种追逐财富的故事在80年代里根总统的“金钱时代”里重新流行。
2019年5月11日 已读
背景知识科普地很好~好莱坞的魔力在于它能把任何人物和影像扎根在美利坚的信仰和精神里并进而推向欧洲,走向世界。从本雅明对米老鼠的“集体梦想的象征”和其“集体欢笑意味着这种集体精神病提早的并有意健康的破裂”净化角色的判断到后来居伊德波,鲍德里亚和大卫哈维对迪士尼乐园的景观批判,米奇就像埃尔热的丁丁一样,它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是和我们一样,它是时代精神沙滩下可变的面孔,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瞬间。序言里对迪士尼动画和中国动画电影关系的梳理算是一种补充
动画史 商业 小说 文化 文化研究
黄金时代 Goodreads 豆瓣
黄金时代
9.1 (41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9 - 4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2019年5月27日 已读
“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经验只有在体验之后才会有繁复的意义增殖
中国 中国文学 小说 当代 文学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奥] 卡夫卡 译者: 叶庭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再现一个新的视野范围。
卡夫卡是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他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2019年6月3日 已读
倘若我对生活还有一丝不满和热爱,那我就会继续喜欢卡夫卡。比起长篇的确更偏爱短篇,短篇是暴风雨前查看羊群的牧羊人,把一切尽收眼底。也是卡夫卡开的那扇临街的窗户,不用特意去寻找什么,目光随便在段落行句中游移,即使不想怎么样而转开了视线,你也仍然会被他笔下如梦却更真实的悖谬阴影拉入不可思议而又平淡无奇的人类世界之中。这本最喜欢《决心》和《普罗米修斯》,“不要因受诱惑作出不必要的举动,而是直愣愣地注视别人,不要感到懊悔,简言之,将生活中残余的幽灵亲手压住”,“诸神厌倦,老鹰厌倦,伤口则厌倦地合上了。留下的是那无可解释的岩石山”。
(另,李狗嗨是不是借鉴了卡夫卡啊“用小手指掠过眉毛hhhhh”)
卡夫卡 奥地利 小说 短篇小说 短篇集
王考 豆瓣
8.4 (122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一位难以解读的小说家
一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联合报文学小说大奖得主,童伟格作品首次引进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六年级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等认可,被认为是袁哲生、骆以军之后“内向世代的集大成者”。
★ 魔幻写实、乡土主义、现代主义、内向世代……我们能从童伟格的书写轮廓中瞥见许多风格,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去概括他。如同骆以军所说:“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作为童伟格首次引进的作品,《王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童伟格25岁出版的首部作品,一出版便惊艳台湾文坛,在其中他将种种小说的技艺操练到相当的高度,如黄锦树曾言:“童伟格的小说写作,几乎是一开始就很成熟了,好似直接跳过了学徒的阶段,第一部小说集《王考》里的多个短篇就几乎是杰作。”
★ “我问祖父,爱情是什么?我问他,人怎么这么愚蠢?我问,我们活着为什么?”在《王考》中,童伟格用锐利的冷调文字捕捉生命中的神秘瞬间,讲述老灵魂不欢的童年故事。他拆解具体情节、冻结叙事时光,让人物直接和命运对话。故事仓皇流转,却始终覆盖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内容简介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童伟格运用乡土、魔幻写实,甚至是历史与神话的嫁接等各种自由的叙事,拓展出九篇面貌繁复的作品,并在这些篇章以滨海山村为原点,反复书写来去其中的人。他们跨过山,越过海,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回返山村。不断徘徊的人们,重复出现的场景,让小说展示出一幅幅时间冻结的画面,并且在一次次静止的瞬间之中,直面命运。
◎ 名人推荐
★ 我确实为童伟格这些篇优美纯粹的小说迷惑吸引。“怎么可能那么好?”那是一个比我的小说启蒙时刻上跳了几十年的,宽阔而完整的“人直接与命运对话”“叙事尚未被污染之前”的地貌。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王考》彻底的抒情风格,也道出童伟格与抒情主义的亲缘性。在这一点上,他的写作可说是位于其他两个早夭的同代人袁哲生(强烈的抒情性)和黄国峻(标准的现代主义)的延长线上,企图更远地朝向其消失点——那永远不可能趋近的可能性的尽头。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 老灵魂不欢的童年,这是我对童伟格的小说看法。他几乎用小孩“我”的口吻说故事,锐利而冷静,情节流畅,难得之处是他擅用人物的动作描摹内心状态,纯然带着说故事的本色。读他的小说,我想到的画面是:“乡村杂货店前的老人,讲着童年故事。”
——台湾小说家 甘耀明
★ 在《王考》这本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死亡与失落的阴影,仿佛是不可抗拒地陷入到一个时间与时间的夹缝之中,指针卡住,故人物仓皇流转在梦境与现实的边际,而生与死俨然成为一体之两面,记忆斑驳成为拼凑的残缺碎片。
——台湾作家 郝誉翔
◎获奖记录
★《我》荣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暗影》荣获2000年“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
★《躲》荣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王考》荣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 作者以长篇小说《西北雨》成为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得主
2019年8月4日 已读
本来是被《王考》和《驩虞》这种糅合了田野戏台,地方县志和乡野鬼神的雾中风景所吸引。但读完最喜欢的却是《叫魂》和《我》。《叫魂》里展现出的对老一辈人日常活动的细节刻画真实到超越了时间和地点,归来的魂魄带来的不仅是往日的记忆,还有比现实更加久远却又亲近的不可捉摸,“你知道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什么吗?我像一颗高尔夫球,那边有一个洞,让我滚进去吧”。《我》对现代主义和乡土情怀的感情更加明显,“我看的书里,有很多充满了痛苦的呐喊,但他们一本一本摆在书架上,摆在柜子里,看起来,又是那么整齐安静,就像现在街上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保持安静地走着,一步一步地”。隔着海与风,仍然可以读到自己最贴切的生活,最怀旧的时光,最魔幻的现实,但又不同于当代文学中那些变形严重了的文字,那些已经理念先行最后却丢城弃兵的先锋战役
台湾文学 小说 童伟格
慈禧全传 豆瓣
作者: 高阳 新星出版社 2015 - 6
《慈禧全传》是高阳以小说形式全景式描绘晚清社会的一部皇皇巨著,共十册。全书以主要人物慈禧的活动为主线,从咸丰皇帝驾崩热河,慈禧联合恭王,自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手中夺取大权,垂帘听政,写到慈禧去世,溥仪继位,前后跨越四十多年。高阳熟知清朝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作为小说家,高阳又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将头绪纷繁、变幻莫测的一段晚清历史,写得跌宕起伏,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东方的维多利亚女王”——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