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永恒和一日 (1998) 豆瓣 TMDB IMDb
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ερα
9.3 (338 个评分)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演员: 布鲁诺·冈茨 / 伊莎贝拉·雷纳德
其它标题: Μια αιωνιότητα και μια μερα / 一生何求(港)
患有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Bruno Ganz)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想将一直陪伴其左右的狗交托自己的亲生女儿,遭到对方拒绝。女儿对自己处境的不了解,以及女婿打算将自己的祖屋卖掉,令亚历山大神伤不已黯然离开。
在亚历山大孤独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太太安娜在世时的诸多生活片段、探望独自生活在疗养院中的年迈衰弱母亲的情形、花费大半生心血研究的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等,一一以或真实或梦幻的形态与他会面,来助他解除对“明天会持续多久”的困惑。
2019年3月13日 看过
和海浪一样绵长的镜头;喜欢老人和孩子的相遇与离别;诗人歌颂革命,寻找失踪的词语;永恒的一天是明天;想到兰波那句“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1998 人生 安哲罗普洛斯 希腊 希腊电影
安提戈涅 (1961) 豆瓣 TMDB
Antigone
8.2 (9 个评分) 导演: Yorgos Javellas 演员: 艾琳·帕帕斯 / 马诺斯·卡特拉基斯
其它标题: Antigone / Antigone
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底比斯,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后,生了二个儿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以及两个女儿——安提戈涅(艾琳·帕帕斯 Irene Papas 饰)和伊斯墨涅。波吕涅刻斯借岳父的兵力回国来和他的哥哥厄忒俄克勒斯争夺王位,结果两兄弟自相残杀而死。克瑞翁以舅父资格继承了王位,他为厄忒俄克勒斯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宣布波吕涅刻斯为叛徒,不许人埋葬他的尸首。克瑞翁下令,谁埋葬波吕涅刻斯就处以死刑。安提戈涅遵循神律,尽了亲人必尽的义务,把她哥哥埋葬了,因此她被克瑞翁下令处死。随后,底比斯城的先知告诉克瑞翁,说他冒犯了诸神。克瑞翁赶去救安提戈涅,却发现她已死去。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他拔剑刺杀克瑞翁而后自杀。克瑞翁的妻子听说儿子已死,也跟着自杀。克瑞翁最后落得一个孤家寡人的悲剧下场。
2019年4月12日 看过
黑格尔将克瑞翁与安提戈涅之间的冲突视为城邦的"善"与家庭的"善"两种伦理的冲突,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合法性。伊利格瑞认为安提戈涅是反对中央集权和反对独裁主义的女性代表,着重分析了那段超越了身份的演说。巴特勒提出安提戈涅代表亲缘和国家之间的阈界区域,一种过渡区间的亲缘关系。电影在前二者之间调合,赋予了安提戈涅女权色彩,又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克瑞翁身上,但默片沉重的阴影和剧作的气质实在太搭了,演员也很不错~另外歌队用旁白来解释是很有趣的不同文本形式之间的叙事转换
1961 antigone 古希腊 名著改编 安提戈列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豆瓣
Die Philosophie im tragischen Zeitalter der Griechen
8.8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周国平 商务印书馆 1994 - 7
本书是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
1873年左右。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而在尼采著作中,专论前苏格
拉底哲学的作品只有这一部,仅此就足以表明本书对于研究尼采思想的意义了。
本书译自德文版《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一卷
(Friedrich Nietzsche,Sa C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B die
2019年5月17日 已读
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与悲剧,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但悲剧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尼采自始自终的重点其实都是在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斗争
nietzsche 古希腊 哲学 尼采 希腊
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 豆瓣
The Tyranny of Greece over Germany: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Exercised by Greek Art and Poetry over the Great German Writers of the Eighteenth,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 译者: 林国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6
本书研究了希腊的艺术与诗歌对德国18世纪以来的伟大作家的影响。全书分为8章,第1章是概论,第2章到第8章依次论述了希腊对温克尔曼,莱辛与赫尔德,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海涅,施里曼、尼采、斯皮特勒、斯蒂芬乔治的影响。作者在概论中对德意志的文化和精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对全书的框架做了简洁的说明。在接下来的7章中,作者以温克尔曼为起点,开始论述希腊在艺术、心理、哲学、文化上对德意志的伟大作家的影响。但作者不局限于研究希腊对他们的影响,也着力分析德国伟大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温克尔曼对后来的作家的影响,歌德对其之后的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这些作家身上随处可见。此外,从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中,巴尔特读出了他们对德意志的身份认同,挖掘了其中复杂之处。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一种真正的对希腊化的研究,这本书中的德意志不再是借古希腊言民族精神,而是被希腊理想所诱惑后的观念的产物,主客体关系完全翻转。有许多和今天学界定论所不一样的观点,尤其是将尼采作为这场暴政姗姗来迟的遗产继承者,而非颠覆的发起者。提出真正给温克尔曼高贵而静穆的希腊理想以致命一击的是海涅,尼采是海涅的新范式启发下的后来者,也是“第一位受害者”,将德意志对狄奥尼索斯的关键发现归于海涅。尼采所做的是赋予了狄奥尼索斯审美力量和生活的生命力。但自歌德依赖,现代生活解体下的世界注定英雄时代的观念只能是幻梦,反基督的狄奥尼索斯作为被撕成碎片的神和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其实是有着天然亲和力,也正因此,异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如旋涡一般难以规避和解决
希腊 德国 思想史 政治哲学 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