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空间的语言 豆瓣
作者: 劳森 译者: 杨青娟 建工 2003
《空间的语言》介绍了:这部独特的理论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事的建筑空间理念论述。布莱恩·劳森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对这个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打破了以往许多设计理论家们复杂而抽象的专业术语的禁锢。从前“空间”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寻求激发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来进行设计:建筑和城市空间被视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现象;空间亦能容纳、分离、构成、促进、提高甚至褒扬人类的行为。布莱恩·劳森 谢匪尔德大学建筑研究学院系主任,曾著有《头脑中的设计》《设计师的思考》等书。
场所精神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诺伯舒兹 译者: 施植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 7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仍主张艺术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现”(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的目的则在于”保存”并传达意义。总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于以具体的建筑观点来认识建筑,目前我仍以为这种目的是最重要的事。今天许多混乱的产生是由于一些人在谈论建筑时东拉西扯所造成的。因此我将反映出建筑的信念:我并不同意风土的或纪念性的建筑是一种奢侈品,或是某种“感动大众”的东西(如拉普普(A.Rapoport)所言)。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种类”,只有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藉以满足人生在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2019年2月20日 已读
建筑作为场所的方向感和认同感。图文结合和好,当然,图能是彩照就更好了。现象学领域联结的是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私以为不应该略过。翻译扣一星,都10年的翻译了,很多默认词汇不该统一一下吗?整本书的海德格让强迫症很难受,译者似乎还有把正常词序的中文词语颠倒顺序的爱好
城市 建筑 建筑理论 景观 现象学
建筑氛围 豆瓣
Atmosphere
8.7 (12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彼得·卒姆托 译者: 张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9
《建筑氛围》会使读者洞察,“氛围”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氛围”和“心境”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对彼得•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
2019年2月20日 已读
小册子,“氛围是我的风格”,气氛是一种审美范畴,建筑师猜测观看者的个人体验,将这种带有前见的体验融入到景观建筑的设计之中,并试图引起观看者的“情”,“这种用身体所有的感觉器官来感知的整体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气氛‘”
卒姆托 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设计 理论
建筑与现代性 豆瓣
作者: [比利时] 希尔德·海嫩 译者: 卢永毅 / 周鸣浩 商务印书馆 2015 - 4
上世纪20~30年代的批判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兴起了对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复杂而精深的批判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与这一丰富的传统同时发展,但却基本上独立于此传统之外。本书作者希尔德·海嫩通过探讨现代性、栖居和建筑学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填补在现代运动的话语与现代性文化理论之间存在的鸿沟。一方面,她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建筑学的讨论,另一方面,她通过与建筑学的连接,修正了批判理论的地位。她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场域进行考量,这一场域建构了日常生活,也包含了现代性固有的主要矛盾,但她争辩道,建筑学仍有某种能力采取一种批判立场来面对现代性。除了展开关于建筑、现代性和栖居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此书也是建筑学学生了解批判理论话语的导读,为此,有关瓦尔特·本雅明、恩斯特·布洛赫、特奥多尔·阿多诺以及威尼斯学派(塔夫里、马西莫、卡奇亚里)的章节就不能被孤立地阅读了。
2019年2月21日 已读
虽然最后以阿多诺作为结束和再出发,但救赎的意味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本雅明。在海德格尔和诺伯格·舒尔茨之外寻找现代性和栖居的复杂妥协而非对立。另外,“以宣告大都市的不可居住而身居于此”莫名想到宅文化。。。
建筑 建筑理论 现代性 艺术
思考建筑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皮特·卒姆托 译者: 张宇 中国建筑工业 2010 - 9
《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内辑录的多篇文字曾被译为中文,并刊载在国内建筑专业杂志上。《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思考”一词没有用静时态的“thought”,而使用显示着动态过程的“thinking”,卒姆托在此意指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所有经过精心挑选的照片为彼得•卒姆托建筑思考的沉思品质提供了证明,这种品质有材料的美感、尺度的精确模制化、抽象构图的纯粹性、完美细部的快感、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卒姆托的建筑将色彩范围控制到光与影的尾差之中约束了光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它通过增强建筑的形体与体谅的感觉强调了建筑物固有的严密与精确。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建筑抽象的美感恰到好处地解说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简洁’修饰着美!” 为了设计一幢与生活感性相联的建筑,设计师必须从远远超出形式和构造的层次来考虑。《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自第1版脱销数年以来,在此第2版中增加了三篇新论文:“美是有形式的吗?”,“现实的魔力”和“景观中的光线”。《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不仅由Hannele Graulund重新排版,还新增了卒姆托在哈尔登斯坦新家和工作室的彩色照片,由Laura Padgett本人亲自为此书摄影。在文中,彼得•卒姆托表达了他设计这些建筑的动力,是出于我们自身多方面的感受和理解,并拥有了强大和正确的表现方式和人格。同样的宁静平和的感觉也同样体现在《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的姊妹篇《氛围——建筑环境》一书中。
2019年2月21日 已读
当你走进一个建筑时,它的氛围将你慢慢包裹,有如一滴水穿过烟雾,最后可能沉溺海洋,也可能毫无声息,是建筑在凝视你
卒姆托 建筑 建筑理论 文化 空间
想象与真实 豆瓣
作者: 李翔宁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 8
本书试图提供一种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问题和解读城市文本的价值视野,并从四种角度看待和认识城市:一是建筑和城市领域内对城市价值观念的变革,将城市视为一种人工建造的实体环境加以认识;二是将城市理解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三则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市场”的模型,四是将城市视作人的集合体。
本书对于我们如何认识城市,如何从不同的价值视角评判城市的优劣得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醒我们拓出专业视野的局限进行这些关于城市的哲学思考。同时,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世界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突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非常有益的咨讯,对于从事和城市有关的学习者、从业者和学术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tmospheres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瑞士] 彼得·卒姆托 Birkhäuser Architecture 2006 - 6
In neun kurzen, illustrierten Kapiteln erzahlt Peter Zumthor - gleichsam in Form einer Selbstbeobachtung - was ihn umtreibt, wenn er die Atmosphare seiner Hauser zu erschaffen versucht. Dabei sind Bilder von Raumen und Bauten, die ihn beruhren, ebenso wichtig wie bestimmte Musikstucke oder Bucher, die ihn inspirie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