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时间―影像 豆瓣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德勒兹 译者: 谢强/蔡若明/马月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 8
几乎可以这样说,德勒兹谈电影的两卷本著作也许是你这辈子所能读到的最深刻的电影论著了。为何如此绝对?因为跟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未必有希望超越德勒兹。
德勒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跟他不相上下的哲学家尚有几位,可惜他们都没有写过电影方面的论著。《电影2:时间-影像》是两卷本著作的第二卷,第一卷的题目是《电影1:运动-影像》。现在我们不必追问为什么中译本先推出第二卷,而不是先推出第一卷,或者同时推出。热爱电影的读者,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书店把它抢购到手,因为该书只印了3000册,而中国有多少热爱电影的人会跟你竞争啊!
2019年5月10日 已读
更喜欢运动影像那本;塔柯夫斯基的“镜头的时间压力”,将时间凝固在痕迹之中;对伯格森时间理论的分析引用,不只是最初的绵延是主观的并构成我们的内心生活,更是后期的我们存在于时间之中,而不是相反——时间在每一刻被分为现在与过去,即过去的现在和保存的过去;对电影叙事的论述有一部分精准预见了超级英雄类商业片的叙事效果,“叙事不再是真实的,亦即它不再声称是真实的,以便彻底成为虚构的。这绝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容多变性,而是接替和取代真实形式的虚假的强力,因为它提出不可并在现在的共时性或者无需真实的过去的并存性”
deleuze gilles_deleuze 哲学 影像 德勒兹
历史的形象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朗西埃 译者: 蓝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在这本重要的新书中,朗西埃继续反思艺术作品的再现能力。他明确区分了四种不同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对应的影像方式。对朗西埃而言,每一幅图像,它展示的和隐藏的,都言说了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什么是允许展示的,以及什么是必须被隐藏的。事实上,图像展示和隐藏的行为,恰恰打破了正史想要一劳永逸地建立起来的共识,从而重新凸显了论辩的价值。
朗西埃认为,表征过去可能会禁锢历史,却也可能释放历史的真正含义。以往的历史都是精心编排的人工虚构物,而影像记录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主观筛选的真实。影像中的“不谐”共在,打破了单一的、连贯的叙事架构,记录下了真正的历史——异质性元素的共在组合。影像带来的可感物的重新分配,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到美感之中。
2019年12月27日 已读
四种历史(事例的汇集,故事;必然性/共同命运的历史力量和可感物的历史化的产物)与三种诗学(抽象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20世纪艺术面对历史的三种绘画形式为例指出艺术应该直面历史,面对形象的可能性,展现非人性,超越任何将之日常化的企图,以此达到朗的“感性分配”(“一个感性知觉的自明事实的体系,它同时揭示出一般事物的实存,并划定了事物之中各个部分和位置的界限。所以感性分配确定了一般事物哪些部分得到共享,哪些部分得到排斥”)。不过比起感性分配,“岐感”概念更应作这本书的核心理论,既非无知又非误解的情境理性决定了对象如何被看到和可见部分的组成,这是政治所在,也是历史所在
2018 影像 朗西埃
落差 豆瓣
La Dénivelée : A l'épreuve de la photographie
作者: [法] 于贝尔·达弥施 译者: 董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本书是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达弥施有关摄影与电影研究成果的汇总,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摄影的本质,同时提出一个一直萦绕着他的问题:摄影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由于摄影的本质,不可能存在一种摄影史——哪怕在纪念他所崇敬的瓦尔特•本雅明撰写的《摄影小史》时,他也多次重申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分述三种不同的摄影实践,包括曾经昙花一现的立体视像、法国当代作家兼摄影家德尼•洛什的创作,以及加拿大多才多艺的全能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作品;第三部分专门讨论“建筑摄影”这一特殊类型;第四部分探讨运动的图像,也就是电影中的影像,最终提出一个“节奏-影像”的概念,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与“运动-影像”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