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与光同尘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赛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本书从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视角,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人事掌故,以及思想与形制的演变。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为题,借历代导演、女演员、古龙、译制片等特定主题,以线带面铺陈中国百年影史的完整风貌;影人部分以“以人为本”为题,对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不同世代的电影人代表进行精描,以此勾勒中国电影人的独特样貌;影片部分以“如影随形”为题,以数部电影杰作为范本,多角度剖析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核与外在肌理。
2019年6月22日 已读
在公众号上每次看他的评论似乎天下没有什么电影可以入眼,看到这本书纯粹好奇他眼中的好电影就拿来看了看,文风却和想象和印象中多有出入。的确是漫谈,掉了一整本书的书袋,但因为迷影特质也不觉得不耐烦,反而有一种迫不及待补片的冲动。文字是有趣的,肆意陈列自己的电影库的同时有一种老友会晤时的半亲昵半稳重的姿态,随性而舒适。说的不一定我都同意,但想一直听下去。总之是一次很不错的阅读体验,第一章的中国影史梳理也可以用来做入门和回顾。
2016 与影相关 中国 中国电影 影视研究
中西风马牛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吴迪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 9
原刊编者按:一位中国学者到瑞典隆德大学讲《中国文化与中国电影》,经常听他的课的是四位洋学生,这“四大金刚”都在中国呆过,对中国国情一知半解,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什么焦裕禄说他是老贫农的儿子,他想继承人家的遗产吗?为什么孔繁森对司机说起自己老婆的时候,不说“我太太”,而说“你嫂子”?革命芭蕾舞剧让漂亮的大腿与野蛮的刀枪共舞,它在表现性与暴力的和谐吗?……在这些奇谈怪论的围攻下,中国学者孤军苦战,以口舌为刀枪,以脸皮为盾甲,使尽全身解数,时而节节败退,时而小有斩获……等待他的是凯旋还是败北?闭卷沉思,答案自得。
2019年6月26日 已读
妙书,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的境界非常了解国情了,作为国人很多地方都能会心一笑。稀奇古怪的问题背后其实都是现当代中国电影的关键问题,比如聊电影审查,和这两天很互文了。四大金刚都挺好玩的,最喜欢那个德国小哥,角度清奇话还多hhhhhh
吴迪 影评 文化 文化研究 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