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有个半岛叫欧洲 豆瓣
作者: 赵毅衡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3 - 3
《有个半岛叫欧洲》由赵毅衡所著,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2017年4月29日 已读
写的很好玩~从中西表面文化差异看到一些深刻问题
很符合书中的那句话“既为文人,道他人所谓能道,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散文 赵毅衡 随笔
爱你就像爱生命 豆瓣
8.9 (324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 王小波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 5
王小波书信均选自朝华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爱你就像爱生命》,此书系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也是迄今他们夫妇最完整和独立的一本书信集。
2019年2月14日 已读
“我又想起契诃夫小说里有一对情人,男的管女的叫小耗子,耗子的爱情准是唧唧歪歪的,这种爱情真见鬼。我就不会像耗子一样爱人,我顶多能当个骆驼。你呀,就是‘吾友李银河’,你愿意吗”
“二人结识之初,曾拉钩相约,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终身的朋友”

“我很讨厌我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
“我甚至妒忌你小说里的女主角”

“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你好哇,李银河”
“我不会再结婚了,这是肯定的”

题外话,李银河谈两人丁克时谈到王小波曾说过“兄弟姐妹中生男生女都有了,我们也添不出什么新品种了”,真的太可爱了,像深夜里平静的海面上突然跃起的绿毛水怪
中国文学 散文 李银河 爱情 王小波
我与父辈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7
在别人,《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而在我,那是一次对父辈的写作祭奠,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
《我与父辈》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 把心交给土地的真挚拙朴之作,一部跪着写的书,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2019年3月1日 已读
“岁月如同有用无用的书纸,日子是那书纸上有用无用的一些文字”,阎连科少有的这么朴实的文字,没有一贯的精心架构,但却最能体现他所说的“神实主义”。书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在身边找到影子,讲四叔的那一部分心有戚戚焉
乡土 农村 散文 阎连科
生生死死 豆瓣
作者: 鲁迅 / 周作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 6
《生生死死》收集了由陈平原选编的周作人、鲁迅、梁实秋、冰心、俞平伯等42位名家的60篇谈论“生”与“死”话题的文章,大致区分为“生死意义”“丧祭仪式与生者”“关于自杀的种种”和“人到中年”四个部分。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书中作者对于生死各自不同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生死观的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2019年3月9日 已读
选的挺好的,不过编排很有意思,基本分为三个部分,他杀,自杀和中年,可见中年危机之厉害真的名不虚传。选文风格兼采各家风格,论自杀部分多与当时时局有关,私以为写的最好的是鲁迅论“人言可畏”,聂绀弩的柚子一篇实在太汪洋自恣了,和鲁迅的差距骤显。最喜欢的几处,是鲁迅的“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是冯至的山村无名村夫墓碣,是郁达夫想象中《金瓶梅》西门庆的快乐的情死,是周作人略显刻薄的“目如鱼眼四时开,身若悬旌终日挂”,以及最后令冰心感到心惊的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中国 散文 文学 生死
将错就错 豆瓣
6.2 (5 个评分) 作者: 甘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4
《将错就错》是甘阳的随笔文章结集,分八辑,近一百六十余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作者于美游学期间对于社会、政治、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思考。
2019年5月7日 已读
甘阳写杂文真的是个妙人,什么领域都可以谈,且气度和视野俱佳,深入浅出,看的开心;他本人就是狐狸和刺猬里的狐狸吧,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引用《诗经》的,“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虽然他更喜欢芝加哥和港中文,但用的那句北大时期读书的话却最有趣:天下本无对与错,权且是将错就错;谈左宗棠鸡的时候说川菜本来不辣为了别苗头而由甜变辣,其实也是一种误读,真正的川菜本来是号称百菜百味的,还有陈皮蒜泥鱼香怪味椒麻and so on;写叶芝的八卦和梁任公的潇洒很好;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事还是没有变,“一到黑灯瞎火,所有的猫都是黑猫”不就是现在的研究状况吗;读完马了不少书,但是正如他在芝加哥所学一般,在会鉴别书以后要学会知道并忍住在什么时候不去看这些书;于沉默处见意味深长
散文 文化随笔 杂文 甘阳 随笔
会饮记 豆瓣
作者: 李敬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8
《会饮记》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这位“新锐作家”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拾起落满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编织出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