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 豆瓣 谷歌图书
Chinese Women Writers and the Feminist Imagination: 1905-1948
作者: 颜海平 译者: 季剑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是对现代中国重要女作家所做的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它描述了这些女作家的文学作品和生活旅程,从而考察了中国跨文化女性主义的政治与诗学,这种女性主义超越了资产阶级女性主义自我的界限。
与最近那些关注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及其性别效应的话语形成的文学研究不同,颜海平探讨了中国女作家在何种程度上,以显然受到限制而根本上又是革命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她们的生活,连同她们的写作。
这本书运用这些女作家卷帙浩繁的作品和戏剧性的生活,阐明了中国女性在文学和艺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意识的历史和遗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对性别研究、文学和文化研究以及表演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本书会非常有益。
2018年11月28日 已读
从秋瑾到丁玲,从清末到建国后,从被统治的到被压抑的,从沉睡到血泪,作者刻画了女性作家在革命的话语脉络中如何对弱质角色这一既天然又人为,既被赋予又主动表现,既反抗又返回的张力运动。现当代的女性作家如满天繁星,用血与泪,从满是杂草的女性平原开拓出了一条道路。我们谈到女性运动时经常脑海里都是英美法的三次女性运动,其实我们自己有着非常庞大的思想资源。今日之女性,倘若能读一二关于秋瑾萧红等前辈的事迹,也会在这荒诞的现实中有所得悟吧。另外,这本书也可以当做外国女性研究的参考书单。
中国现当代文学 女性 女性主义/性别研究 文化研究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传统的幻象 豆瓣
作者: 罗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本书运用比较诗学的视角,从中西学术的大背景下考察王国维诗学的特质,在对王氏诗学的来源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辨析后,认为:王国维诗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尤其是德国近代美学的中国变体,而非一直以来几乎已在学术界形成定论的植根于中国古代诗学传统。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重寻传统”的问题,对于人文学科的反思与再造均颇具启发性。本书的研究不落俗套,发前人所未发,对王国维诗学研究是一个新的推进。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扣一星是应该把标题的“王国维诗学”改为“《人间词话》的意境观”。是关于近年吵得很厉害的意境是中还是西的讨论著作,认为叶嘉莹之后,“中国古代意境说”传统在八九十年代开始被系统地建构。而罗通过材料梳理和理论分析认为王国维吧意境是现代的发明,传统的幻象。与其将之奉为国学,龙榆生等人的抵抗中才是传统的生命脉动。个人而言,我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这一当代文论研究范式也很不感冒,这种方法来于整理国故时将传统看成“异己的世界”的胡适,但传统我更同意是伽达默尔的渊源,虽然西学东渐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断裂和矛盾,从罗志田所说的传统中变走向了传统外变。最后,余论部分的第二节很好,谈到了文艺学学科的一些历史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文学理论 王国维 王國維 罗钢
剑桥科幻文学史 豆瓣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ience Fiction
作者: [英]爱德华·詹姆斯 / [英]法拉·门德尔松 译者: 穆从军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8 - 3
爱德华·詹姆斯、法拉·门德尔松主编的《剑桥科幻文学史》分为历史篇、批判方法及科幻分支流派和主题三部分。
第一部分在介绍了科幻的特点之后,主要追溯了从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直到现在的科幻发展历史,其中包括电影、电视等相关章节。
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科幻的四种主要批判方法,它们的理论基础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和酷儿理论。
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介绍了科幻的各种主题及其分支流派,包括科幻与生命科学、硬科幻、太空歌剧、历史演义小说、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等。
2019年5月31日 已读
三星半,对于不熟悉这一领域的可以拿来入门,只是作为剑桥系列这本略让人失望,扣半星吧。装帧很差,但参考文献里各种链接很不错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