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
浮出历史地表 豆瓣
9.6 (14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 孟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浮出历史地表》是第一部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本书作家论形式深人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2017年12月1日 已读
比起说它是学术著作,更像是感想集,才气四溢,恣意不羁,文学笔力和学术思考的一次联姻。这本书是戴锦华年轻所著,清秀之余是创新的空间,只言片语间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萧红那章写的最好
女性 戴锦华 文学批评 现代文学
当代艺术的主题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简·罗伯森 译者: 匡骁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3 - 1
本书聚焦于过去30年间反复出现的七大重要主题: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与精神性。第一章提供了对该阶段世界当代艺术的一个简明的概括,分析了五种关键性的变化(新媒介的兴起、对多样性的日益关注、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与日常视觉文化的互动)如何导致了艺术世界边界的急剧拓展。接下来的七章,每一章都介绍了各个主题;提供了对该主题的历史影响的纵览;详尽地分析了当代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具体的作品里对该主题作出回应和表现的;最后是两位在其作品里广泛探索过该主题的当代艺术家的档案。
2019年3月5日 已读
论如何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一件艺术品多变的意义。讨论的话题放在今天也是热点,在新媒体和社会文化冲击下,以视觉为线索和出发点,贯穿身体,身份,时间,场所,语言,科学和精神性的话语论争。最后的大事记很贴心。是可以重复看的书
当代艺术 文学批评 简·罗伯森 艺术 艺术史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 豆瓣
作者: [美]雷纳·韦勒克 译者: 杨自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9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2019年3月12日 已读
19世纪后期是法国流派的天下,但在此之外,就理论的后世影响而言,尼采无疑是个中翘楚。和另外那本清晰而又有条理的文学概论不同,没有为了写教科书而特意竖立的中心论点,再加上韦勒克难以企及的阅读量和各种旁征博引,这套书需要极大的知识储备。不过文采和学理一如既往的很好,而且因为是文学批评史,所以侧重点都在文艺理论,很多批评家的哲学思想没有过多涉及。这一点至少减轻了阅读的障碍。( 第一次读的时候被韦勒克的阅读量吓退,没想到两年过去,我的阅读量好像也没多大长进,但为了尼采还是读了。多读这种书有利于认识到自己的浅薄,鞭策自己多读书。。。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雷·韦勒克 韦勒克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豆瓣
作者: 俞晓红 中华书局 2004 - 10
本书以发表于1904年6月《教育世界》杂志的《红楼梦评论》为底本,重新予以标点、校勘,重点注释和辨析《红楼梦评论》中的诸多文史典故,并对以往学界的一些看法提出质疑。书后附录20世纪王国维研究论文论著索引。本书试图对《红楼梦评论》的本真面目作一清晰把握和展示,并为近代文论研究者、《红楼梦》研究者、高校中文系教师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参考。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本书成书于1997年7月,于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专家和学者也赞誉有加,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要是想以静安先生之性格及其所生之时代作为两条主要的线索,尝试着以静安先生之心为心,来做一种还原式的探索。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叶先生不喜欢批评的批评,而她的文字也的确不擅长这方面,谈词品诗的那几本书要比这本好看多了。论证王国维之死是文化激变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痛苦,而非殉清,探讨如何在“体会”与“超脱”之中执中
古典文学 叶嘉莹 国学 文学批评 文艺理论
性别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 豆瓣
作者: 杨联芬 主编 2017 - 10
本书邀请了数十位海内外长期耕耘在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在女性/性别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如夏晓虹(北京大学教授)、钱南秀(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教授)、乔以钢(南开大学教授)、季红真(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慧英(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刘人鹏(台湾清华大学教授)、罗鹏(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教授)、李玲、王宇、贺桂梅、张莉等近二十位学者撰稿,共同探讨晚清民国时期女性问题的形态、女性文学的形式及其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意义与关系,讨论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与表达,交流新的性别观念与关系,以及对于社会文明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意义。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豆瓣
作者: 王国维 商务印书馆 2001 - 3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选收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在文学批评方面的代表作,也是美学名篇。他的文论“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对近现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2019年4月28日 已读
具有开创性,但背后的学术价值高低值得另说哦,作为一个中西和古今交会的临界点,王国维如何选择了德奥美学的审美价值作为救赎和变革的方针更为重要,以及王国维这种追悼似的文学研究也许对今天的古代文论研究也是一个参考
商务印书馆 文学批评 文学评论 王国维
批评与临床 豆瓣
Critique et cliniqu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刘云虹 /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2019年5月17日 已读
斯兵诺莎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决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批判,也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四大门徒——尼采,劳伦斯,卡夫卡,阿尔托。尤其是前三者,书基本是围绕他们而写。但其实比起他们,写莎士比亚那章意外的非常精彩,大概西方文论有个检验标准就是看他的莎士比亚研究怎么样hhhhh最后讲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部分精华,在物与物的力的作用中,在他们残存的痕迹中,发现状态和影响,这种偶然性秩序导致的力量变化,是过度和生成,也是上升和坠落,是德勒兹的affects。另外,用啪嗒学来指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大转折,意外的可爱
deleuze 吉尔·德勒兹 学术 德勒兹 批评与临床
精致的瓮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译者: 郭乙瑶 / 王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精致的瓮》(The Well-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布鲁克斯精心选择了邓恩的《成圣》、弥尔顿的《欢乐的人 深思的人》、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等十首诗,以专章的篇幅用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文学理论术语加以详细的分析。在最后一章,他得出了自己影响甚广的结论: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以“内容”或“题材”为本体,即肯定、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文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而布鲁克斯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得出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