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铁道之旅 豆瓣 Goodreads
Geschichte der Eisenbahnreise : Zur Industrialisierung von Raum und Zeit im 19. Jahrhundert
9.2 (37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 金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铁道、火车、城市、时间、空间……一次19世纪人类精神与工业文明交织的探索旅程。
☆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等诸多视角,探索人类工业意识之起源。
---------------------------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
希弗尔布施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历史学家。
——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这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惊喜、独具探索性、奇特充斥着这本铁道革命精神病理学分析的著作。
——The Village Voice
沃尔夫冈从城市规划、心理学、建筑学、经济学以及技术史等角度深入阐述了铁路在19世纪对人们心灵形塑的重要作用。
——Gregory McNamee
《铁道之旅》充满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其论述、观点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这本书涉略范围极广,已成为交通研究的经典作品,同时被社会学、现代性文化研究、感知研究广泛征引,成为这些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奠基之作。二次修订相信会使得本书更令人信服。
——Javier Caletrío
2019年1月28日 已读
冲着副标题读的,时空的变化和思考也的确是切入点和落脚点,但中间政治经济部分感觉有的只是在堆材料,病理学视角很有趣,社会地理学的背景,中间对本雅明和齐美尔的引用很不错。《铁》对火车和铁道作为一门新技术的出现如何破坏和建立人们的习惯和感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速度的变化使同一时期玻璃建筑似的“几乎不真实的屏障”侵入了对象(自然)和主体(乘客)之间,景观被碎片化的同时“全景视野”成为了新的自我形式,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旅行式阅读”和第二自然的新的地理学,一瞥式的合成哲学出现,瞬间性与关系性的纠缠。这种新的实体制度带来了新的精神纹理,也是碎片化的结果——流通(从生物生理性到社会机构层面)。从此,地点不再具有自主性,而是流通中的点,一个个个体,是流通系统中的商品,而旅客就是包裹。get“都市感知”和光空间
地理 时间 社会史 社会学 空间
技术与时间 豆瓣
作者: [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译者: 裴程 译林出版社 2000 - 1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史学家为代表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因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2019年4月14日 已读
关于“后种系生成”,一种人在生物遗传之外的文化技术存在。技术作为一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时间性的组成部分。而技术的痕迹是意义的义肢
哲学 技术 技术与时间 技术哲学 斯蒂格勒
Time and Narrative, Volume 1 豆瓣
作者: Paul Ricoeur 译者: David Pellau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 9
Time and Narrative builds on Paul Ricoeur's earlier analysis, in The Rule of Metaphor, of semantic innova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sentence. Ricoeur here examines the creation of meaning at the textual level, with narrative rather than metaphor as the ruling concern.
Ricoeur finds a "healthy circle" between time and narrative: time is humanized to the extent that it portrays temporal experience. Ricoeur propos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is circle using Augustine's theory of time and Aristotle's theory of plot and, further, develops an original thesis of the mimetic function of narrative. He concludes with a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critique of modern discussions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from Aron and Mandelbaum in the late 1930s to the work of the Annales school and that of Anglophone philosophers of history of the 1960s and 1970s.
"This work, in my view, puts the whole problem of narrative, not to mention philosophy of history, on a new and higher plane of discussion."?Hayden White, History and Theory
"Superb. . . . A fine point of entrance into the work of one of the eminent thinkers of the present intellectual age."?Joseph R. Gusfield, Contemporary Sociology
2020年7月15日 在读 在叙事身份和叙事认同中寻找第三条路,后期关注伦理问题,将身份认同转入与他者的相遇,但讨论锚点仍然是叙事的构建作用(为什么这本没有中译T.T
_ 利科 叙事学 文化研究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