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埃
图像的命运 豆瓣
Le Destin Des Images
8.0 (9 个评分)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张新木 / 陆洵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现代人不屑于想象”,马拉美如是说。诗人、画家、戏剧家或工程师们都想用形式与行为的统一去取代现实与图像的古老二元性。生活本该因此而得到革新。
我们当代人不再相信革命,即使在过去,也没有重新赞美图像的崇拜:画布上的卓越闪光,摄影或平面图像的刺点。图像成为他者的感性在场:变成血肉之躯的语言或不可再现的上帝的印记。
针对上述观点,雅克•朗西埃将复合而又异质的自然与我们称之为图像的东西对立起来。图像既非纯粹的复制,又非原生的在场,而是一些独特的操作,它会重新分配可见物、可说物和可想物之间的关系。借助戈达尔的图像句子,对它进行研究,分析它叠加灰暗的电影镜头、灭绝犹太人的图像和哲学家的话语的情况,本书剖析了那些不为人知的纽带,它们连接着诗学象征和工业设计,也连接着19世纪的虚构想象以及关于集中营的见证或是当代艺术的装置。
同一个计划推动着这种交叉的过程:将图像从神学的阴影中解放出来,把它归还给诗学的创新和政治的赌注。
2019年11月26日 已读
几个关键词,赤裸图像(不成其为艺术的图像)与目光的见证,辨证的剪辑与本雅明的时刻,不可再现物与非人对象;仍然是朗西埃的感性表现形式与可知性的关系,废除固定的再现的思想装置,另证内在性的不可能性与再现,打破在场与不在场
图像学 朗西埃
历史的形象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朗西埃 译者: 蓝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在这本重要的新书中,朗西埃继续反思艺术作品的再现能力。他明确区分了四种不同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对应的影像方式。对朗西埃而言,每一幅图像,它展示的和隐藏的,都言说了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什么是允许展示的,以及什么是必须被隐藏的。事实上,图像展示和隐藏的行为,恰恰打破了正史想要一劳永逸地建立起来的共识,从而重新凸显了论辩的价值。
朗西埃认为,表征过去可能会禁锢历史,却也可能释放历史的真正含义。以往的历史都是精心编排的人工虚构物,而影像记录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主观筛选的真实。影像中的“不谐”共在,打破了单一的、连贯的叙事架构,记录下了真正的历史——异质性元素的共在组合。影像带来的可感物的重新分配,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到美感之中。
2019年12月27日 已读
四种历史(事例的汇集,故事;必然性/共同命运的历史力量和可感物的历史化的产物)与三种诗学(抽象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20世纪艺术面对历史的三种绘画形式为例指出艺术应该直面历史,面对形象的可能性,展现非人性,超越任何将之日常化的企图,以此达到朗的“感性分配”(“一个感性知觉的自明事实的体系,它同时揭示出一般事物的实存,并划定了事物之中各个部分和位置的界限。所以感性分配确定了一般事物哪些部分得到共享,哪些部分得到排斥”)。不过比起感性分配,“岐感”概念更应作这本书的核心理论,既非无知又非误解的情境理性决定了对象如何被看到和可见部分的组成,这是政治所在,也是历史所在
2018 影像 朗西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