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
正义的两面 豆瓣
作者: 慈继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正义主题乃当今国内外诸人文社会科学之聚讼焦点,其学理解释尤为国内学界所急缺。慈继伟先生积其深厚的海外博学资源与其共独到的本土道德现实体察于是书,力超康德至罗尔斯一系的西方正义伦理之规范性研究范式,自辟正义之解释性研究理路,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正义的两面性、即:个人自愿遵守正义原则之动机的有条件性与社会正义要求对个人的无条件性。
2019年4月9日 已读
正义的两面性在于个人自愿遵守正义原则之动机的有条件性与社会正必要求对个人的无条件性。从有条件性到无条件性是尼采所说的“遗忘”机制(谱系学概念的而非个体意义的),遗忘标志了人们的正义动力多大程度上超越了正义原初动力中的相互性。愤恨作为一种涉及自我利益的道德情感,就是我们对他人破坏相互性而产生的道德性行为。即,正义德行的有意识性源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利己之心和对他人的利己之心的双重警觉,我们有意识地把正义的要求作为绝对命令但又同时无意识地把正义的要求作为绝对命令。这个过程也是道德化,即人们原有的情感或者动机可以通过教化而得到强化或升华,互利的意图被遗忘,有条件的善意在人们的意识中再现为无条件的善意。但相互性决定了正义面对永久的挑战性和它自身的脆弱性(惩罚是对愤恨的快感宣泄,宽恕是自我克服和精神补偿
中国 伦理 哲学 思想史 慈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