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攻玉集 镜子和七巧板 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杨周翰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4 其它标题: 攻玉集.镜子和七巧板
◆ 《攻玉集》和《镜子和七巧板》:中国当代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的奠基之作,是比较文学家杨周翰有关比较文学研究的毕生研究经验的结集。
◆ 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杨周翰未刊英文论文集,共10篇文章,由杨先生家人搜集整理,学术价值重大。
---------------------------------------------------------------------------------------------------------------------
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经验,繁荣本国的文艺,帮助读者理解、评价作家和作品,开阔视野,也就是洋为中用。《攻玉集》收集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写的,因此取名为《攻玉集》。内容涉及如何提高外国文学史的编写质量、如何评价莎士比亚等方面。《镜子和七巧板》收集的十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主要是讨论比较文学。
2017年4月26日 已读
关于莎士比亚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学习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方法
弥尔顿的那篇论文很喜欢
就是所选文章有的比较前,很多新的理论和动态没有收纳
外国文学 楊周翰 比较文学 詩學
比较文学教程 豆瓣
作者: 曹顺庆 2006 - 5
《比较文学教程》一方面继承了国外比较文学既有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汲取了国内同行的新研究成果,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材。《比较文学教程》附有学习卡,学生可通过卡上的账号和密码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4A教学平台,进入网络环境中的课程学习。
2017年5月7日 已读
虽然是自己学校的书。。。但是还是想说编的有点乱啊_(:з」∠)_可能因为曹老师今年专注变异研究,有单独的变异研究一章,还有些细节和其它教材都有些不同。下次如果出新修版,建议把比较文学国内外的学科史放第一章~然后正文字体最好再大一个号~
川大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 豆瓣
作者: 陈惇 / 刘象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比较文学概论》介绍了国际国内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况,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定义、理论和方法,但它的作者不是单纯地介绍,而是把自己也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而又不强加于人,以讨论的口吻,与读者平等对话。
2017年5月7日 已读
脉络很清晰,而且有很多栗子,作为入门读物是不错的
教材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豆瓣
7.7 (16 个评分) 作者: 张隆溪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 9
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
目 录
前言
1 引论
一、 何谓比较文学?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三、 文学理论的兴衰
四、 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五、 结语
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 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三、 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四、 中西比较方法浅论
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一、 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二、 终结、意义和叙事
三、 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
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一、 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二、 中西诗论的融合
三、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四、 中西会通的典范
五、 结束语
5 参考书目
一、 中文书目
二、 英文书目
2017年6月14日 已读
前两章梳理线索很清晰公正,大学者为入门者写书不堆砌词语敷衍马虎,这已经是最难得的了。整本书基本就是一个书单~很喜欢里面一直强调中西比较文学需要中国学者自己多多努力,而不是一味强调西方的学术霸权。
题外话,头两章推的很多书都只有英文版_(:з」∠)_不过比较文学语言关必须要过就是了
比较文学
《文心雕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豆瓣
作者: 汪洪章 2005 - 5
本书把《文心雕龙》这样一部“体大思精”的最具代表性、理论内容也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论著作,与20世纪西方文论进行比较研究,极具典型性,将西方文学批评的主要操作手段,大量的文学批评范畴和术语,从比较诗学的角度作了阐释。使中国的古典文论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内在本质的共性得到了充分凸现。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 豆瓣
作者: 彭小妍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7
浪荡子是世界现代文学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直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本书立足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上海新感觉派入手,研究从现代浪荡子的源头巴黎,到作为中西方交流中介的日本,再到上海的浪荡子美学和跨文化现代性。作者将浪荡子视为跨文化现代性的推手,探究他 们在跨文化场域中对各种体制界限的逾越突破和创造性转化,并带出对于20世纪30年代法国、日本及中国之间的文化流动和本土转化的探讨。
每个男人里面都有一个女人,每个女人里面也都有一个男人。浪荡子创造并定义了摩登女郎的特质,浪荡子也因摩登女郎而彰显了自我。典型的浪荡子包括三个要件:
(1)以异性为自我的投射;
(2)致力于艺术的追求及自我的创造;
(3)努力不懈的跨文化实践,在跨文化场域追求现代性。
2019年7月19日 已读
环球与此同热的比较视野是亮点,但早在零几年周蕾就带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过二三十年代的环球摩登女郎现象,取的也主要是中日法,兼顾朝鲜和台湾等地,明显周蕾她们的研究虽然更早但更深入,把摩登女郎现象放在殖民地的近代化过程中,以性别为切入点考察跨国消费文化和流动的消费欲望,论述资本的消费欲望和视线凝视的政治以及殖民帝国中个体的生存。这本书将摩登女郎作为浪荡子的凝视的产物就忽略了摩登女郎的能动性,摩登女郎的符号背后是种族争议,国族主义,殖民情结,社会改革,优生学,资本主义和爱国主义潮流的交错,是种种现代性在不同地区文化脉络的现身。与之相比,全球现象下的这种浪荡子现象并没有做好勾连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海外中国研究 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