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那儿 (2016) 豆瓣 TMDB
Cipka
8.0 (40 个评分) 导演: Renata Gasiorowska
其它标题: Cipka / Pussy
老旧的公寓内,猪鼻子少女泡好了茶,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期间还好整以暇搔搔裆部。许是有了感觉,少女放好洗澡水,点上香薰,躺在浴缸内尽情享受。对面公寓内,无聊青年通过望远镜偷窥少女的小秘密。少女忘乎所以,差点儿呛水。好不容易洗完了澡,她的兴致依然没有减退,于是又尝试着继续她那不可为别人所知的小快乐。只不过,这份快乐有些奢侈,自身以及周遭各种烦扰时时将其打断,难以尽兴。
不知为何,她的那话儿如同毛茸茸的小猫跳脱出来,四处奔跑,带给少女从未有过的享受……
2019年2月2日 看过
哈哈哈哈哈细节nice,比如从网凳上站起来的时候p鼓留下网球拍一样的印子hhhhhhh可爱的女孩子是液体,可以在想象中伸展身躯
动画短片 女性 波兰 短片
银色星球 (1988) TMDB 豆瓣
Na srebrnym globie
7.6 (34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祖拉斯基 演员: 安德烈·瑟韦林 / 杰吉·特雷拉
其它标题: Na srebrnym globie / On the Silver Globe
改编自叔叔杰西·祖拉斯基(Jerzy Zulawski)的科幻小说杰作《月球三部曲》,故事描述人类逃离毁灭的地球,飞船坠落在银色星球上,不久后有人开始在星球上进行造神运动,然信徒分化后一派奉此外来政权为神,另一派则视之为魔,人性贪婪的劣根性,在这星球上暴露的一览无遗……
本片被誉为是“一部拍给另一个世界的人看的电影”。影评人一致推崇这部片是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电影生涯中,最具史观、野心勃勃且兼具后现代主义的科幻哲思电影,也是他重回故乡波兰拍摄的归乡代表作。
这部充满争议的杰作,安德烈以非常风格化又带着原始情欲的方式,传达其所钟爱的命题:一则后现代主义式的寓言。故事的结局,地球人不但改变原本的内在,连外在也慢慢变成介于人与鸟的中间物种。这种由内而外,进而转化成另一物种的隐喻,也为这部犹如政治寓言的科幻史诗,更添加了奇幻色彩。
1977年当影片拍好八成时,新上任的波兰文化助理大臣禁止此片拍摄,并下令销毁场景、布置和服装,直到1986年波兰民主化,本片才跟着其它禁片出土。本片同时也发掘了戛纳影后克里斯提娜·杨达的潜能,拍摄这部处女作不久,她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及瓦伊达最喜爱的女演员,也成为波兰的国民影后。
2019年8月3日 看过
手持摄影的伪纪录片风格,最大程度地彰显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同时赋予影像超现实表现以外的真实感。更喜欢电影的前半部,后面祖拉斯基已经彻底陷入呢喃,比起各种裸奔狂欢和杀戮异形,一个小时左右的疯狂哲学追问和自省才是整部电影最为疯魔的部分。电影像是俄罗斯套娃,换一个叙述角度是看似相同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而且你知道这不是全部。政治意识形态是十分浓厚的,不然也不会被禁,但正是被禁被销毁才无心插柳。这里指的不是旁白,而是后期补上的现实城市碎片。祖拉斯基游荡在都市各个角落,但那不是浪荡子的现代美学,是革命者的愤怒和迷茫。正如电影最后现身在街角橱窗玻璃上的祖拉斯基,生活和电影是common mosaic of successful flights and crash landings。长夜过后,炎热将至
1980s 安德烈·祖拉斯基 实验 波兰 波兰电影
大理石人 (1977) TMDB 豆瓣
Człowiek z marmuru
8.3 (19 个评分)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演员: 耶日·拉齐维沃维奇 / 克里斯提娜·杨达
其它标题: Człowiek z marmuru / Man of Marble
影片描写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阿格涅什卡,雄心勃勃,立志拍一部以50年代劳动模范砖瓦工人布尔库特为主角的传记性记录片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为了弄清楚主人公是如何成为劳动模范,后来被控告判罪,而最终又恢复名誉的曲折传奇的一生,阿格涅什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还访问了当时历史发生时的一些关键人物。最后她找到布尔科特的儿子,得知这位曾经被称为大理石人的英雄已经死了。就连公墓的墓碑上都没有留下布尔库特的名字。“在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骚动期间,布尔库特丧了命。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痕迹。从此,大理石人就成了一个幽灵。”
影片的题材颇为大胆,收场对主人公命运的说明曾遭剪刀伺候。旨在通过一个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了压制自由的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纯真百姓的欺骗,用纪录片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冷酷的现实,让人联想到70年代的状况。本片导致瓦依达多年被禁止拍片,但在数年后仍然拍出了续集(铁人)。
2019年10月4日 看过
叙事嵌套,有关纪录片的生产与实践,制造典型(这一部分其实看十七年更鲜明,从这一点看东方社会主义共享了部分符号与话语),在影像之间还原形象,在破碎之中拼贴完整。原来剧本里女导演只是穿针引线的工具者,但最后呈现出来却成为比大理石人更加相主人公的“英雄人物”,尤其是最后的低角度镜头。最喜欢的是老摄影师说需要固定摄影机才能拍摄时,阿格涅什卡拿过摄影机用她的彩色手持长镜头展现雕塑,身体时而前倾时而后仰,决定果决,标志着和最开始依靠蒙太奇剪辑的黑白影像以及依靠定点镜头的老一辈影人的不同
1977 安德烈·瓦依达 波兰 科幻相关
机遇之歌 (1987) 豆瓣 TMDB
Przypadek
8.8 (141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博古斯瓦夫·林达 / 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
其它标题: Przypadek / 盲打误撞
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医学院青年实习生威特克(Boguslaw Linda 饰)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威特克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二人相识相知,老人竟鼓励和引荐威特克入党,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狱中他结识一个反党分子,日后更积极参与地下反抗运动;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过着似乎美满幸福的生活……
本片荣获1987年波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Boguslaw Linda)和银狮奖。
两生花 (1991) TMDB 豆瓣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8.5 (499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伊莲娜·雅各布 / 哈丽娜·格雷格拉谢夫斯卡
其它标题: 베로니카의 이중 생활 / ふたりのベロニカ
  两个少女,一个生在波兰,一个生在法国,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年龄,她们也有一样的名字:薇罗尼卡。她们都那样喜欢音乐,嗓音甜美。波兰的薇罗尼卡非常喜欢唱歌,唱高音特别出众。她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想到一天她真的遇到一个样子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孩,可是她自己却在一次表演中心脏病发暴毙在舞台上。此时身在法国的薇罗尼卡正沉醉在与男友的欢愉中,突然她觉得特别的空虚难过。此后她的生活中便常常响起一段极其哀怨的曲子,她爱上了一个儿童读物作家。一次与男友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在波兰拍的照片中,出现了一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女子,此时她才深深相信,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