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托夫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豆瓣 TMDB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4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2019年4月7日 看过
在《柏》后两年诞生,但几乎是对前者的全面超越。虽然都展示城市从清晨开始种种公共空间的苏醒,技术发展下劳动力和生产方式(主要是福特制的主宰)的转型,生老病死的轮回和现实主义的建构。但《持》的拍摄手法更加先锋,陌生化角度,分画面技术,超快速蒙太奇,定格,快慢动作和“主视角”拍摄等等。内容方面,《柏》是机械天堂,而《持》更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只是“机械芭蕾”和健身凝视背后究竟是维尔托夫想要展示的未被异化的劳动还是马克思的工业训练,值得存疑思考。当然《持》最特殊的是经常出现的那个凌驾于城市之上的摄影机和重叠画面中的“眼”,这种自反也是结构主义对“人”“机”一体的诉求。如果说《柏》赋予了都市空间一种审美形式,那《持》则建构了景观城市的幻象。所以爱森斯坦对维尔托夫的自反性电影空间进行了“恶作剧”的批判
1920s 1929 dziga_vertov 俄罗斯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