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蒂
偶然、反讽与团结 豆瓣
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
作者: 理查德·罗蒂 译者: 徐文瑞 商务印书馆 2003 - 1
《偶然反讽与团结》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罗蒂的代表作之一,从传统哲学企图结合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性出发,指出西方传统上一直想要利用超历史的普遍人性的观念,将公共的正义和私人的完美统合起来。
2019年10月11日 已读
强大的论述与幽默的修辞,看他论纳博科夫有一种很多书果然又白读了的感叹。对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概念进行了延伸创造,但重点在the strong poet。三个概念最后的归拢是至高的愉悦。不过“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正如罗蒂所说,是一个人性乌托邦,想要弥合的私人自我认同和社会群体认同之间还有哈贝马斯所说的日常世俗的实践,也就是现代国家在宗教和世俗以外的法制。罗蒂认为哈贝马斯贬低了审美,但哈贝马斯认为语言的功能被过度彰显,其实二者的元立场与最终设想都没有问题。乌托邦是精妙也是局限。不过非常喜欢罗蒂对三个概念的论述,尤其是偶然生发出来的不只是自我,更是真实的自我,援引的尼采部分尤为精彩
实用主义 理查德·罗蒂 罗蒂
后哲学文化 豆瓣
作者: (美)理查德・罗蒂 译者: 黄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7
《后哲学文化》是经作、译者精心编选而成的,反映了作者自《哲学与自然之镜》以来的思想变化。它不仅批判了分析哲学运动,而且还批判了一个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传统,即对寻求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的表象感兴趣。作者倡导一种崭新的“后哲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无论牧师、物理学家、诗人、政治家都不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而那些特别出众的人不过是善于成为人的人。同时也不存在可以作为一切学科之“样板”的学科。如果启蒙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是后神学文化;那么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超越将会导致后哲学文化的诞生。
2019年10月12日 已读
罗蒂认为启蒙运动带领社会进入后神学文化,而对柏拉图主义的超越(而非尼采的颠倒和德里达的解构)将会产生后哲学文化时代。于是他将文化批评看过一个文学的—历史的—人类学的—政治学的旋转木马。这种学者可以告诉你事物关联的各种方式本身如何关联,但却无法告诉你事物关联的所有可能的方式本身如何关联。他们没有超历史的阿基米德点而注定变得过时,充其量只能成为知识沙皇。但其实能做到前者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罗蒂 美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