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钢
传统的幻象 豆瓣
作者: 罗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本书运用比较诗学的视角,从中西学术的大背景下考察王国维诗学的特质,在对王氏诗学的来源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辨析后,认为:王国维诗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尤其是德国近代美学的中国变体,而非一直以来几乎已在学术界形成定论的植根于中国古代诗学传统。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重寻传统”的问题,对于人文学科的反思与再造均颇具启发性。本书的研究不落俗套,发前人所未发,对王国维诗学研究是一个新的推进。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扣一星是应该把标题的“王国维诗学”改为“《人间词话》的意境观”。是关于近年吵得很厉害的意境是中还是西的讨论著作,认为叶嘉莹之后,“中国古代意境说”传统在八九十年代开始被系统地建构。而罗通过材料梳理和理论分析认为王国维吧意境是现代的发明,传统的幻象。与其将之奉为国学,龙榆生等人的抵抗中才是传统的生命脉动。个人而言,我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这一当代文论研究范式也很不感冒,这种方法来于整理国故时将传统看成“异己的世界”的胡适,但传统我更同意是伽达默尔的渊源,虽然西学东渐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断裂和矛盾,从罗志田所说的传统中变走向了传统外变。最后,余论部分的第二节很好,谈到了文艺学学科的一些历史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文学理论 王国维 王國維 罗钢
消费文化读本 豆瓣
作者: 罗钢 / 王中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6
消费文化是今天学术研究的一个显赫课题。消费文化以及它的最大表征,物的大规模扩张,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到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消费的扩张带来了怎样的转变?在本书中,我们在齐美尔、鲍德里亚、布尔迪厄和德赛都等人那里,看到了消费的历史脚步是如何踩断了传统的社会的结构的,同时,它又是如何改变了人的神话的。不仅仅如此,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符号学在消费文化的探讨中是如何联结的。
2019年6月4日 已读
不仅仅是选取的段落非常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同的文章之间搭建起了意义的勾连,以维布伦的《物的传记》作为物质主义先声的开场;再用大家最耳熟能详的鲍德里亚将物作为消费符号(能指与所指和价值与使用价值);接着是符号所在场域的布迪厄的区分和品味,场域和惯习;布迪厄破除了康德的审美无关功利论,提出了文化资本后却也留下了文化实践和物的问题,所以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以《物品的用途》指出物背后的消费不仅仅是非理性,更有理性的意义,一种与社会相连接的仪式;但更能起补充作用的还是米勒的物质意识形态,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消费形式却并是统一协调的;马克思的外套可做拜物教的另一种进入途径,即拜物教的问题不在于拜物而是商品拜物教,典当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外还有记忆系统;其余基本围绕时尚和购物展开
人类学 文化研究 消费文化 物质文化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