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记忆之场 豆瓣
Les Lieux de Mémoire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埃尔·诺拉 主编 译者: 黄艳红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记忆场所的研究,探询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出版以来,反响强烈,被译成多国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 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了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2019年8月1日 已读
有三种记忆,作为记录的记忆,作为义务的记忆以及作为距离的记忆。历史—记忆(作为记录的记忆)转向个体—记忆(作为义务的记忆)的过程是记忆私人化的过程,但对过去理性的批判重构与在当下具象的情感体验是互相交融又对立,历史学家防止历史仅仅成为历史,挖掘距离感知下被抛弃的民族记忆中常见之物(记忆之场)。记忆作为一个场所,是实在的、象征地和功能的,是诸多事件的集合第,召唤过去,感触现在最后转换成集体的未来,一种用来自我界定的共同体。虽然面临无所不包就会一无所指的窘境,但也正因此能够捕捉那些被遗忘的真实联系,能够斜目而视断裂的历史(有机会二刷吧,太厚了,这还只是很少的几篇)
史学理论 文化史 文化研究 法国 法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