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集释(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程树德 撰
译者:
程树德
/
程俊英
…
中华书局
2022
《论语集释》是传统《论语》学研究集大成式的古籍整理著作,作者为著名学者程树德。该书综合历史上各家之说,对每章文字加以注释,内容分为考异、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余论等,涉及音韵、训诂、释文等方方面面。该书的价值首先在于资料丰富,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的《论语》学典籍,如大家熟知的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等等,均被此书收纳,其他如四书类、秦汉诸子类、各朝诸子通论类、各种笔记等著作,亦多有征引;其次在于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考证谨严审慎,不妄断,不盲从,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家得失,从而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上有所创见,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原为繁体竖排,收入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深入人心,不断重印,为了方便更多读者的使用,现推出简体横排精装本,版式美观大方,既可研读,又能收藏。
去圣乃得真孔子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论语》的哲学诠释 豆瓣
作者:
安乐哲
/
罗思文
译者:
余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3
按照中国传统,研习《论语》是参悟儒家之道的第一步。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无数的儒生即遵此而行。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方法依然行之有效。我们坚信,它能够帮助考察者、研习者和世人改善现在的境遇。
一些读者或者可以径直开始阅读后文中的译本,在孔子及其门徒的指引下直接入道,而另外一些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读者则可能身陷迷雾之中。西方思想家多心一种非历史、非文化的方式进行哲学化的探讨,但是,孔子与之相反,他深切地关注身边客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因而,当代西方读者极有可能发现,《论语》中触目皆是其不知所云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为此,我们将在《导言》中介绍了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期使之通俗易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一诠释文本、背景介绍及注释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事件和地点。这种卷帙浩繁的工作对于阐明孔子之道并无太大的帮助。期望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可以参阅我们开列的参考书目——历史上,那些东方味十足的译文均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一些读者或者可以径直开始阅读后文中的译本,在孔子及其门徒的指引下直接入道,而另外一些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读者则可能身陷迷雾之中。西方思想家多心一种非历史、非文化的方式进行哲学化的探讨,但是,孔子与之相反,他深切地关注身边客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因而,当代西方读者极有可能发现,《论语》中触目皆是其不知所云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为此,我们将在《导言》中介绍了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期使之通俗易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一诠释文本、背景介绍及注释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事件和地点。这种卷帙浩繁的工作对于阐明孔子之道并无太大的帮助。期望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可以参阅我们开列的参考书目——历史上,那些东方味十足的译文均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 豆瓣
作者:
徐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结合各种版本,纠正以前学者的很多误解,其中有很多新的见解,可以把《论语》的理解,往前推进一步。二是以文本的阐释为根据,结合制度与文化,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思想的解释务求从孔子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经历出发,讲究平实,言必有证,不做过度发挥。
论语校释辨正 豆瓣
作者:
周远斌
人民出版社
2014
- 7
先秦典籍在字句的校勘注释上多有争议,而《论语》字句的校释可以说是争议最多的。今本《论语》20篇,502章,虽然不到两万字的文本,但校注本甚众,仅日本学者林泰辅编纂的《〈论语〉年谱》(1916年版)所著录的《论语》校注本就达三千余种,近世注本又甚夥,每一注者皆求达诂而立新说,以至于每一章的校释几乎均存在分歧,好多章句异说杂沓,歧解纷纭,莫衷一是。《论语》校释众说不一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版本差异,二是文本文化还原的不够,三是学术倾向的不同。
本成果是以杨伯峻《论语译注》所用的本子为底本,标点上觉得不妥处有变动。考辨的范围仅限于作者认为有探究的价值、而且也觉得自己有所发现的歧解异说。歧解的考辨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诸解中考究出最佳答案,一是诸解均有问题,在考证的基础上给出最佳答案。
本成果是以杨伯峻《论语译注》所用的本子为底本,标点上觉得不妥处有变动。考辨的范围仅限于作者认为有探究的价值、而且也觉得自己有所发现的歧解异说。歧解的考辨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诸解中考究出最佳答案,一是诸解均有问题,在考证的基础上给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