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新解 豆瓣
9.6 (14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2019年1月1日 已读
入门可读,求圣必有偏颇,然谨而礼
论语 钱穆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豆瓣
作者: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2019年1月3日 已读
全书着眼于一“劝”字,所以什么仁义天命,这些理论术语都不重要,看不得得懂,能看懂多少也都不在首次,首先是看这个动作。至于论语的作用,不在于抽象逻辑,而是生活实践。钱先生认为孔子的仁就不是哲学玄思的。这番言语自有当时语境,只是一想到后面新儒家的种种阐释便觉得十分有趣。不过也许这种思想也在他们心中盘旋,否则他们为何又向康德求取哲学荫庇呢。按,给钱穆先生的书打四星以下打的我颤颤巍巍,就当我是孺子不可教也吧。这本书的苦口婆心程度让我真的梦回课堂
论语 钱穆
论语集释(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程树德 撰 译者: 程树德 / 程俊英 中华书局 2022
《论语集释》是传统《论语》学研究集大成式的古籍整理著作,作者为著名学者程树德。该书综合历史上各家之说,对每章文字加以注释,内容分为考异、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余论等,涉及音韵、训诂、释文等方方面面。该书的价值首先在于资料丰富,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的《论语》学典籍,如大家熟知的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等等,均被此书收纳,其他如四书类、秦汉诸子类、各朝诸子通论类、各种笔记等著作,亦多有征引;其次在于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考证谨严审慎,不妄断,不盲从,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家得失,从而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上有所创见,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原为繁体竖排,收入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深入人心,不断重印,为了方便更多读者的使用,现推出简体横排精装本,版式美观大方,既可研读,又能收藏。
去圣乃得真孔子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2019年1月7日 已读
读来太有亲切感了,虽然有些地方浅白近俗,但多能让人会心一笑。此书和钱穆本对读更为精彩,一个是即凡入圣,一个是去圣得人。至于我么,当然更喜欢李零笔下可怜却又可爱的丧家狗孔子。另外开篇的写作手法倒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图像学写作,从图像的角度揭露造圣运动的荒谬和虚假。按:就算如此,说五四救了孔子终究还是太过偏颇
孔子 李零 论语
《论语》的哲学诠释 豆瓣
作者: 安乐哲 / 罗思文 译者: 余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3
按照中国传统,研习《论语》是参悟儒家之道的第一步。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无数的儒生即遵此而行。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方法依然行之有效。我们坚信,它能够帮助考察者、研习者和世人改善现在的境遇。
一些读者或者可以径直开始阅读后文中的译本,在孔子及其门徒的指引下直接入道,而另外一些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读者则可能身陷迷雾之中。西方思想家多心一种非历史、非文化的方式进行哲学化的探讨,但是,孔子与之相反,他深切地关注身边客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因而,当代西方读者极有可能发现,《论语》中触目皆是其不知所云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为此,我们将在《导言》中介绍了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期使之通俗易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一诠释文本、背景介绍及注释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事件和地点。这种卷帙浩繁的工作对于阐明孔子之道并无太大的帮助。期望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可以参阅我们开列的参考书目——历史上,那些东方味十足的译文均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论语》五连环 豆瓣
作者: 章人英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2002 - 2
《〈论语〉五连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行为规范的核心;我爱人人,人人爱我;仁的重要标志;仁在你脚下;推已及人,身体力行等内容。
2019年1月7日 已读
青少年科普读物
论语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2019年1月7日 已读
和之前读的去圣求人大体相差不多,这本对于每一章节的解释更加详细。李零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就是他认为论语可以跳读和拼读,前人常言论语每一章的排列顺序十分重要,但我一直在想作为语录体,记载顺序本身就存疑,且还是在多有散佚的情况下,如何就能保证这个顺序的正确性呢?强制规定顺序且大书特书岂不是另一种篡改?这种情况的例证只用见最近刚出土的竹简论语就可知。但李零的去圣运动也决定了这本书落于入俗
孔子 李零 论语
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 豆瓣
作者: 徐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结合各种版本,纠正以前学者的很多误解,其中有很多新的见解,可以把《论语》的理解,往前推进一步。二是以文本的阐释为根据,结合制度与文化,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思想的解释务求从孔子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经历出发,讲究平实,言必有证,不做过度发挥。
2019年1月7日 已读
三星半,读的时候感觉文风似曾相识,一搜作者,原来是李零的学生。比起其师,下学问功夫的地方有其深处,但俗的地方甚于其师(讲楚狂人之狂在裸奔剃发,然后用中正剃光头联想说明。。。讲子贡与子路的不同说年轻的女生更愿意嫁给子路,年龄大的更多选择子贡。。。)考证方面下的功夫更多,但是论《先进》一篇列出四个前人之间后,只说一句“究竟时什么意思?不知道”对著作而言未免有轻佻之嫌。但又三个点很有启发,一个是仁归天伦,义从天下;一个是公冶长故事的文学趣味;以及对孔子日常生活中的物的考究。按:所有关于孔子论女性的部分,没有其师坦率
孔子 论语
论语歧解辑录 豆瓣
作者: 高尚榘 编 中华书局 2011 - 6
《论语歧解辑录(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自汉代至今,《论语》研究可谓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原典疏证和经典解读类著作不断涌现。为使读者能够更加充分利用这些已有材料来理解《论语》之“微言大义”、解读孔子之思想。《论语歧解辑录(套装共2册)》专事汇辑历代歧解材料,举证各家之说,比较互参,对我们研读《论语》很有帮助。
2019年1月8日 已读
资料书
论语
论语校释辨正 豆瓣
作者: 周远斌 人民出版社 2014 - 7
先秦典籍在字句的校勘注释上多有争议,而《论语》字句的校释可以说是争议最多的。今本《论语》20篇,502章,虽然不到两万字的文本,但校注本甚众,仅日本学者林泰辅编纂的《〈论语〉年谱》(1916年版)所著录的《论语》校注本就达三千余种,近世注本又甚夥,每一注者皆求达诂而立新说,以至于每一章的校释几乎均存在分歧,好多章句异说杂沓,歧解纷纭,莫衷一是。《论语》校释众说不一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版本差异,二是文本文化还原的不够,三是学术倾向的不同。
本成果是以杨伯峻《论语译注》所用的本子为底本,标点上觉得不妥处有变动。考辨的范围仅限于作者认为有探究的价值、而且也觉得自己有所发现的歧解异说。歧解的考辨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诸解中考究出最佳答案,一是诸解均有问题,在考证的基础上给出最佳答案。
2019年1月14日 已读
论点汇总,资料梳理用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