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萧
记忆的性别 豆瓣
The Gender of Memory: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
9.4 (74 个评分) 作者: [美] 贺萧(Gail Hershatter) 译者: 张赟 人民出版社 2017 -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体化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后世著作也对此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中国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却对此鲜有发声。本书开创性地从性别研究和集体记忆的角度切入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作者用历时15年收集的口述史资料,向我们描述了陕西省某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生变迁。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被访者的人生故事,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记载了农村社会变迁对于妇女生活产生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在集体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村女性突破了小家庭的范畴,*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不少女性通过扫盲,获得初步知识文化,甚至获得成为农村助产士的工作机会。也有不少农村女性在集体化过程中,突破家务劳动的小圈子,进入集体劳动过程,甚至成为劳动模范,在其中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提升。集体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男女平等,提升妇女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作者通过性别差异这个权力轴线,切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著作通过女性视角,丰富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客观地认识那一段历史。
2019年2月2日 已读
被遮蔽的与被伤害的历史,田野劳作中女性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党和国家曾经承诺过的平等和庇护在家庭劳动和婚姻中是否真的得到了实现,家庭和农村田野这两个领域中鲜明的社会性别要素让女性拥有了与男性截然不同的记忆经历。而在这些领域里,不同身份的女性又遭受过什么,难民时期的童养媳流动,领导作为寡妇彰显的“美德”,《婚姻法》实施背后的积极分子,农民身份下的性别,接生员和旧产婆的冲突,母亲身份背后的话语,女模范如何被创造而非挖掘以及大跃进恶果下田野劳动的女性化。口述史自然有其商榷的地方,但它提供了不同于官方的活的档案。并且这种讲述和记忆因何种感觉结构和记忆组织形态而诞生,想象和“历史记载”中的女性,个人和集体中的自我,50年代新妇女(而非女性)的诞生叙述。内在真相难以探寻下,她们创造出了自己的历史连贯性
历史 女性 妇女史 海外中国研究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