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
肉体与石头 豆瓣
Flesh and Stone: The Body and the Cit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作者: [美] 理查德·桑内特 译者: 黄煜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7
本书是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架构。
在桑内特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以具体社会生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时代人们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生活、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形态如何规训f着人们的身体行为;这些身体行为在城市空间的展示,从具体的角度反映了希腊和罗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主要是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的体验,以及这两对矛盾如何体现在城市空间方面。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作者认为,哈维对人类身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理念的改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道路犹如人身体中的血液的动脉和静脉,而循环系统成为城市结构中最中心的设计。强调畅通、迅速和舒适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城市设计的模式,而这种设计给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排斥了人的身体对城市的参与和在公共空间的停留。过去的公共空间不存在了,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意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的能力越来越弱,舒适和快速是以麻木人的心灵和同情心为代价的。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也是本书所得出的结论。
本书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2019年4月22日 已读
唔,三星半,也许作为通识类读物可以给五星。从古希腊身体的图像(凝视与观看)与时间(基督与声音),到文艺复兴商业冲击下的同情伦理和恐怖隔离,再到新城市畅通的另一面即冷漠,城市理念和身体体验息息相关,立意和切入点很好,只是最后结论进入一种宗教信仰式的论述——人类只有回归感觉和身体才能得救,但是历史分析与结论落实之间的飞跃没有完成,以至于看完总觉得差一口气
历史 城市 建筑 建筑史 文化
從「身體」到「世界」 豆瓣
作者: 顏健富 臺大出版中心 2014
當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天下觀」崩壞,新的「世界觀」建立,
作為時代結構一環的小說文本,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本書以「概念地圖的轉變」此一觀點,直探晚清小說之核心,
開展了一個晚清小說研究的新視角與新典範。
愈是知識遽變的時刻,愈能牽動歷史鏈上的文化信碼,使得原本穩定的所指與能指鬆動、斷裂、重組,反映知識圖譜的轉型。本書從文學的視角觀察晚清小說敘事如何接受、置換與剪裁「身體/國體」、「冒險」、「忠義」、「烏托邦」、「世界」等概念。這些自文化傳統翻陳出新,或吸取西方術語而展現新貌的概念,寄寓著澎湃洶湧的時代思潮,時而反思當下的桎梏困蹇,時而想像未來的重振雄風,銘刻近現代中國的掙扎困頓與憧憬期許。
本書文字暢達,論述緊密,在結構上極具統一性與完整性,亦有高度的可讀性。全書各篇剖析晚清小說折映的概念地圖,發掘過去乏人問津或隱而未顯的材料議題,挖掘縱橫交錯的文化思潮,突破以往的研究疆界,呈現晚清知識、文化與文學的轉型軌跡,是一部深具學術分量的研究著作。
名家推薦
研究晚清文學,十分辛苦,必須閱讀大量作品,滄海撈珠,難得顏健富教授抓到了一個最關鍵性的空間問題,並找到被忽略但值得我們重視的「冷門」作品,細加分析,將之置於晚清到民初的文學史脈絡中,功力深厚,也功不可沒。
──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2019年5月2日 已读
晚清科幻小说的范式研究中目前看到的最好的,观念研究以前李欧梵和王德威写的就很不错~文献查找和理论应用都很不错,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引文给了我一些启发(就是有些是自己想写的果然又被写过了orz)
古典文学 文學研究 晚清小说 晚清文学研究 空间
文化、技术与社会中的身体 豆瓣
The Body in Cultur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作者: 【英】克里斯·希林 译者: 李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概述了身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创新框架来分析具身体现,融贯了有关该主题的古典探讨与当代研究,力主将身体解读为社会之构成过程中的多维中介;并在此基础上铺陈一系列具体分析,从经济、文化、社交、工作到运动、音乐、技术,将身体与多个领域联系到一起,为研究者聚焦主题,引初学者进入殿堂。
虚拟的寓言 豆瓣
Parables of the Virtual
作者: 布莱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 译者: 严蓓雯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2 - 2
《虚拟的寓言》是在众多讨论“身体”的当代文化研究著作中,带我们从运动与感觉的关联出发的,经过对情感与身体的富有洞见的探索,最终抵达对“自然文化统一连续体”的创造性的重新认识。充满了实验性质,不乏冒险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见,也将对文化研究产生长远的影响。
2019年5月24日 已读
挑战阅读耐心的一本书。打开它,将面对情感,感觉,感知,运动,强度,经验,趋势,习惯,法,从属,递归,关联,固有,出现,生成,历史,空间,时间,时空,自然,文化,物质,事件,可能,权力,图像,效果,力量,差异,开放,新,单一性,情境,影响,伦理叠加的痕迹等概念的混沌重组,中间夹杂伯格森,德勒兹,阿甘本,拉图尔,斯兵诺莎和威廉詹姆斯的各种只言片语。在身体和感知中用运动和感觉(对感知的感知,一种力的强度的深度)搭建桥梁。想要在非有形物质主义和彻底经验主义的碰撞中开辟道路,但这种行文和理论却已经陷入后者。反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策研究,但主张的激进文化研究和情感替换利益的自我活动性并不兼容。政治生态学与其说是调停者,不如说是他反对的道德裁判
哲学 外国文学 布莱恩·马苏米著作集 文化研究 文论
美学谱系学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埃克伯特·法阿斯 译者: 阎嘉 2011 - 10
到底是身体还是精神使我们欣赏美和创造艺术?加拿大著名批评家埃克伯特.法阿斯认为,除了蒙田和曼德维尔等偶然的例外情况之外。从柏拉图以来西方对美的看法的主流都过分强调了精神,甚至诅咒身体和性欲有害于审美意向。本书矫正了这种不平衡,对柏拉图、奥古斯丁、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重要思想家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解读。作者讲述了一种新颖而令人兴奋的历史,包括对荷马时代异教价值观的柏拉图式反拨,其观点被基督教神学所吸取以及最终世俗化,康德对这种传统所进行的重要修正,黑格尔对精神最终战胜身体之时艺术终结的预言,海德格尔、德里达及其追随者们对美学和禁欲主义理想的复兴。作者抨击了传统的与后现代的见解,并且借助于当代新达尔文主义的认知科学,提出了一种受到尼采极大影响的、新的、亲感觉论的美学。作为一部论辩性的富有深刻学识的著作,本书标志着思考艺术问题的一个全新起点,是美学领域内未来一切著作都无法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