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
年月日·朝着东南走·横活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2014 - 3
“我一直以为,现代没有神话。然而,读过阎连科的《年月日》,才知道他正在讲述的就是一个如同史诗般厚重深沉、恢弘磅礴的现代神话。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很新奇,很感伤。我记忆最深的,是老人用秤去称太阳的重量,他说,日头也是有重量的,中午时最重。阎连科的大多数作品都这样。他的作品更多的源于生活,所以才狠狠地高于生活。”
“《年月日》是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被誉为“中国的《老人与海》”。其实内容很简单——阎连科也说,要给读者讲一个故事很容易,故事的内容要出人意料也很容易,但是主要靠的是描写与叙事的手法。在《年月日》,作者刻画的是先爷这样一个传统的老农的形象,如果没有大旱灾,如果没有那棵玉蜀黍,如果没有那条盲眼的黑狗,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偏偏有了这些。故事讲的是,倔强的老头放弃跟随讨饭的队伍,凭着一腔热血带着盲狗“瞎子”,守着一棵出苗的玉蜀黍。阎连科对旱天的描写也是独树一帜:“千古旱天那一年,岁月被考成灰烬,用手一捻,日子便火炭一样粘在手上烧心。”“取出那杆秤,在阴处校了秤盘是一两,可到日光下以校,秤盘却是一两二。……原来日光酷烈时,晒在秤盘上是能晒出斤两的。”毒烈的旱天变得有模有样,狰狞的样子跃然纸上。虽说面临干旱、老鼠入侵、与狼抢水等绝境,先爷总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但人总归是渺小的,熬不过这日日残酷的岁月。最后,先爷和盲狗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养活了一株饱满绿油的玉蜀黍。这棵象征着生命不息的玉蜀黍在人狗的滋润下抗争了大旱凝结成熟。仿佛先爷无声地在说,看,娘的日头,你赢不了我。”
2017年12月1日 已读
只读了年月日这一章。心中的震撼就像先爷心中偶尔苍茫得漫山遍野的惶恐,但终归是先爷手中沉重的日光,最后平静于先爷和瞎狗的土坑,不远处两面绣字的铜板在生锈,玉蜀黍棵颤颤地抖着自己的根须,年月里传来先爷的声音,“你能熬过我吗?我是谁?我是你的先爷哩。”
我可以研究它其中蕴含的神话母题,探讨人的生命力和性的力比多的联系,但我最后沉迷于文学最初给予我的这份惊颤,大抵这就是好的作品。
“岁月被烤成灰烬,用手一捻,日子便火炭一样粘在手上烧心”
“最终留下的,是这个村落中七户人家的七个男子”
(最开始以为又是屎尿屁的时代作品,我错怪了)
当代文学 文学 阎连科
我与父辈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7
在别人,《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而在我,那是一次对父辈的写作祭奠,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
《我与父辈》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 把心交给土地的真挚拙朴之作,一部跪着写的书,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2019年3月1日 已读
“岁月如同有用无用的书纸,日子是那书纸上有用无用的一些文字”,阎连科少有的这么朴实的文字,没有一贯的精心架构,但却最能体现他所说的“神实主义”。书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在身边找到影子,讲四叔的那一部分心有戚戚焉
乡土 农村 散文 阎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