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本
渎神 豆瓣 Goodreads
Profanazioni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王立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2
在本书收录的10篇论文中,阿甘本思考了一系列文学与哲学问题:守护神、自我与各种主体性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影像与生活经验中得到阐明的弥赛亚时间的问题;作为文学范式的滑稽模仿;以及魔法在提供伦理准则上的潜能。
本书论及的话题与主题的范围之广,证明了阿甘本的独特思维方式的创造性,和他对见证行为的——有时徒劳、有时丰产的——持续关注。
2019年1月16日 已读
受本雅明影响很深的阿甘本。“意识到幸福的人已不在幸福”,儿童是对比的主体,姿势和脸孔(人的脸是有待探索的地理)是串联的线索,最后落在集合二者的摄影上。福柯的“作为姿势的作者”类似无脸男——一个匿名的没有面孔的在场与空间,通过剥夺作者身份的一切相关性的同一个姿态反过来确认作者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为缺席,所以存在。这个姿势是每一个表达行动中保持不被表达状态的东西,是一种核心的空无。脸最开始并不知道裸体,但在展示为一种具有表达性质的姿势的时候,成了一种新的使用。所以色情明星会面对和直视摄像机,比起搭档,欲望的源泉在于观看者。另,被安利了《作为宗教的资本主义》。啊,对了,那首渎神的《奥迪吉尔》我还是接受无能
吉奥乔·阿甘本 哲学 阿甘本
神圣人 豆瓣
Homo Sacer: Sovereign Power and Bare Life
8.4 (21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吴冠军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7
◆阿甘本成名作首度中文译介
◆“神圣人”生命政治系列的开篇之作
◆无可争议的政治哲学经典名著
【内容简介】
在《神圣人》中,阿甘本旨在把关于纯粹可能性、潜在性与权力的问题,同政治与社会伦理的问题在以下语境中连接起来:后者已丧失其早前的宗教、形而上学与文化的立基。阿甘本从福柯关于生命权力的碎片性分析中获得启示,进而以巨大的广度、强度与敏锐度,在传统政治理论史中探查关于一种生命权力理念的隐秘在场。他指出,从政治理论的最早论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作为一种政治动物的论述)开始,并且在整个关于主权(无论是国王还是国家)的西方思想史中,主权作为一种针对“生命”的权力的理念,始终隐秘存在。
阿甘本认为,这一理念始终保持纯然隐在的原因,在于神圣之域(或者说神圣性的理念)同主权的理念紧密关联的方式。阿甘本的研究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卡尔·施米特认为,主权者的状态乃是其所守卫的诸种规范的例外;人类学的研究已揭示神圣之域同禁忌之间的紧密交链。在此两者之上,阿甘本将神圣之人定义为那种能被杀死但不能被祭祀的人;在他看来,这个悖论性的人物恰恰仍活跃在现代个体的状态中——现代个体生活在一个对所有个体的集体性“赤裸生命”施加严密控制的系统中。
【媒体推荐】
阿甘本的感觉、叙述和思考都特别迷人。
——《政治评论》
《神圣人》绝对值得一读,因为它独具启示性和挑战性。
——《现代派》
正是这部著作,使阿甘本正式跃升为世界性的顶级学者之一。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9年9月17日 已读
虽说主题是biopolitics(柯耶伦-福柯-阿甘本),阿甘本论述了主权权利如何通过例外状态的排斥-吸纳塑造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生命。但可以把思想脉络放到posthuman(哈拉维的赛博格/德里达的动物理论/拉图尔的关系网络)中看bare life在至高权利(施米特福柯本雅明)以外的“类人类”的一面,观察阿甘本所说的例外状态如何逐渐成为本雅明的常态,即通过语言考古学追溯装置的生成与应用。不过最后以嬉戏的姿态瀆神还不如彻底坚持本雅明的定格的辩证法,救赎之夜的到来固然困难,但自由的使用或者说fulfilled and set aside岂不是容易再次落入悬置人与物的人类学机器之中,被人/物的神圣/污浊模式所捕捉
哲学 意大利 阿甘本
敞开 豆瓣
L' aperto: L'uomo e l'animale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意]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蓝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2
人类历史的终结是一个事件,一个已经被从圣保罗到本雅明的弥赛亚主义、从黑格尔到科耶夫的辩证学家所预言和宣告的事件。谁是即将来临(或业已降临)的走向终结的历史的主人公?人是什么?人如何登上舞台?然后人是如何在众多动物中成为主人和保持其首要地位的?
在《敞开》中,吉奥乔•阿甘本认为,人一直被看成自然的有生命力的身体和超自然的、社会的或神圣的因素的神秘结合体,我们反过来必须将人理解为把人性与动物性从实践上和政治上分开的结果。
从古希腊人和弥赛亚思想家,经由18世纪现代科学分类学和人类学的起源,再到20世纪人文主义的黄昏,阿甘本追溯了整个思想线索。他发现人的特殊地位是由西方思想中的“人类学机制”生产出来并加以巩固的。在古代和现代的版本中,人类学机制通过在人与动物之间制造一种绝对差异,让整个机制得以运转:一方面,让人凌驾在动物与环境之上;另一方面,相对于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特质向一个世界的敞开而言,动物性从根本上被排斥在外。在阿甘本的考察中,他聚焦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这个区分之槛,这个状态既不是动物生命,也不是人的生命。这就是“赤裸生命”的状态。这个人类学机制一旦停止,就会为即将来临的哲学和政治铺平道路,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2019年11月11日 已读
阿甘本的“敞开”是一种根本性的僭越,跨越或者说要颠覆的是人-动物这被二元对立划分的固定边界,但阿甘本的神学思想让这一些都带有他理论中的渎神色彩,也就是这种界限的跨越是对神主秩序的违背。因此,这种敞开也就是由人发起和主导的,敞开就是“认识自己”这种打开自己封闭生态圈的能力。也正是通过对例外状态通向生存可能性的打开,阿甘本借由海德格尔的“朝向实事本身之思”,引导主体从内在性与外在性中走出。在悬置而又敞开的我思中,“动物的总体人性化与人的总体动物化是一致的”。
阿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