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黑格尔 译者: 朱光潜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A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就是取这个意义,美好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或则毋宁说,哲学的一个部门;在当时德国,人们通常人艺术作品所应引起的愉快、惊赞、恐惧、哀怜之类情感去看艺术作品。由于“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不恰当,说得更精确一点,很肤浅,有些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Kal-listik)。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笔者姑且仍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笔者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笔者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朱光潜先生注释部分除了时代因素的意识形态简直满分~黑格尔在康德的对立统一上进一步发展,目光从思想投向实在,对前人的美学观一一提出辩驳,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内容(理念)决定形式(显现的形象),而只有本身真实的内容表现于适合内容的真实形式,才能达到真实美。故,美是真。但真与美却有差别。美作为理念是抽象的普遍性与体现概念的客观存在的统一,但真是凭思考认识到的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美是感觉的对象不是认知的对象,认知力与理念不同。所以不能自为的自然美也不是真的理想美,虽然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存在。由此衍生出来的美的无限和自由其实也就是康德美学的一种发展,美最后也就沦为了哲学称王的一个初级阶段,也就是很多哲学老师口中的“二流哲学”
朱光潜 美学 黑格尔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豆瓣
作者: (德国)黑格尔著、薛华译 译者: 薛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10
本书是根据黑格尔全集格洛克纳版第3版第6卷翻译。
哲学全书是黑格尔在海德堡时期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817年夏季。这部作品第一次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本书分为三部分,依次是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展示了精神从纯粹思维发展到绝对精神的整个过程。
2018年12月19日 已读
据说两百页概括了黑格尔思想的精华,然而屠龙宝刀不好拿。。。简练意味着省略了论证过程。。。重读书单又加一本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