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uze
德勒兹的ABC (1996) 豆瓣 TMDB
L'abécédaire de Gilles Deleuze
9.8 (9 个评分) 导演: Pierre-André Boutang 演员: 吉尔 德勒兹 / Claire Parnet
其它标题: L'abécédaire de Gilles Deleuze / Gilles Deleuze from A to Z
获首届《电影手册》主办的DVD大奖(Prix DVD des Cahiers du cinéma),Montparnasse制作发行。花絮做的很出色。
2019年5月20日 看过
A as in Animal, B as in 'Boire' (Drink), C as in Culture, D as in Desire, E as in 'Enfance' (Childhood), F as in Fidelity,G as in 'Gauche' (Left), H as in History of Philosophy, I as in Idea, J as in Joy, K as in Kant, L as in Literature, M as in 'Maladie' (Illness),N as in Neurology, O as in Opera, P as in Professor, Q as in Question, R as in Resistance, S as in Style, T as in Tennis, U as in 'Un'/One, V as in 'Voyage'/Trip, W as in Wittgenstein, X,Y as unknown, Z as in Zigzag
deleuze 哲学 德勒兹 法国 法国电影
批评与临床 豆瓣
Critique et cliniqu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刘云虹 / 曹丹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2019年5月17日 已读
斯兵诺莎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决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批判,也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四大门徒——尼采,劳伦斯,卡夫卡,阿尔托。尤其是前三者,书基本是围绕他们而写。但其实比起他们,写莎士比亚那章意外的非常精彩,大概西方文论有个检验标准就是看他的莎士比亚研究怎么样hhhhh最后讲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部分精华,在物与物的力的作用中,在他们残存的痕迹中,发现状态和影响,这种偶然性秩序导致的力量变化,是过度和生成,也是上升和坠落,是德勒兹的affects。另外,用啪嗒学来指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大转折,意外的可爱
deleuze 吉尔·德勒兹 学术 德勒兹 批评与临床
时间―影像 豆瓣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德勒兹 译者: 谢强/蔡若明/马月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 8
几乎可以这样说,德勒兹谈电影的两卷本著作也许是你这辈子所能读到的最深刻的电影论著了。为何如此绝对?因为跟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未必有希望超越德勒兹。
德勒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跟他不相上下的哲学家尚有几位,可惜他们都没有写过电影方面的论著。《电影2:时间-影像》是两卷本著作的第二卷,第一卷的题目是《电影1:运动-影像》。现在我们不必追问为什么中译本先推出第二卷,而不是先推出第一卷,或者同时推出。热爱电影的读者,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书店把它抢购到手,因为该书只印了3000册,而中国有多少热爱电影的人会跟你竞争啊!
2019年5月10日 已读
更喜欢运动影像那本;塔柯夫斯基的“镜头的时间压力”,将时间凝固在痕迹之中;对伯格森时间理论的分析引用,不只是最初的绵延是主观的并构成我们的内心生活,更是后期的我们存在于时间之中,而不是相反——时间在每一刻被分为现在与过去,即过去的现在和保存的过去;对电影叙事的论述有一部分精准预见了超级英雄类商业片的叙事效果,“叙事不再是真实的,亦即它不再声称是真实的,以便彻底成为虚构的。这绝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容多变性,而是接替和取代真实形式的虚假的强力,因为它提出不可并在现在的共时性或者无需真实的过去的并存性”
deleuze gilles_deleuze 哲学 影像 德勒兹
尼采与哲学 豆瓣
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吉尔·德勒兹 译者: 周颖 / 刘玉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 10
《尼采与哲学》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清晰地再现了尼采哲学形成的线条、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是研究尼采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目。全书分为“悲剧”、“能动与反动”、“反叛”、“从怨恨到内疚”、“超人:反辩证法”五部分。
2019年5月15日 已读
享受德勒兹把尼采的格言和术语当做褶子梳理的过程,对“权力意志”这个关键词的梳理非常详细和深刻,“不能以斗争的结果和成功与否作为评判强弱的标准。因为弱者获胜本来就是事实,它甚至是事实的本质。”“我们暂时纵情于生活,是为了在另一时刻以静默的态度关注生活”,存在为生存所肯定,关于爱和虚伪,痛苦和懦弱的解释也非常精彩,邪恶的行为也胜于卑微的思考是最近的解药
deleuze 哲学 哲学研究 哲学-哲学 尼采
导读德勒兹 豆瓣
Gilles Deleuze
8.3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克莱尔· 科勒布鲁克 译者: 廖鸿飞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8
这本书针对20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分子吉尔•德勒兹提供了一个总览性的导读。
德勒兹的写作涵盖了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哲学、基因学、电影与社会理论。他也创造了思考和写作的全新风格,他坚称新的思想模式能够转变生命。
在本书中,克莱尔·科勒布鲁克通过德勒兹自身提 及的目标和问题来解读他的著作,这些问题包括:创造的问题、未来的问题与生命的加强。
在对德勒兹的概念和理念提供导读的同时,《导读德勒兹》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他的著作是如何对文学文本提供新的解读方式的。因此,这本书对任何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导读。
2019年6月22日 已读
嘛,五星是给德勒兹的,翻译虽然问题很多,但可爱的地方在于有问题的地方都附上了原文,也算一种解决方案。读德勒兹会有一种罕有的快感,类似于毛绒绒的动物被顺毛,心里的一声满足的喟叹。德勒兹对各个概念举重若轻的梳理,在知识脉络中万花从身过片草不沾身,当然最后还是拾了几枚拈花一笑。不过捋清打结缠绕的思想话语诸面貌的同时也会看到地下诸层更加错综复杂的千高原,反俄狄浦斯的风险就在于承担差异中没有本源的身份认同,但在生成和流动中,欲望开启了生命的冲动。千高原的生命力其实不是藤蔓似的疯狂外延,而是一种从地表向历史深处渗透的强度。渗透之中的枝蔓是对主流的逃逸和对边界的解域,一种新的感知向感受发出召唤。书很薄,但细读可以读大半天,收获不少
deleuze 哲学 德勒兹 德勒兹研究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