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学
日本文化 豆瓣
作者: 王勇 2008 - 2
《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意欲取二者之长而不囿常套,通篇以“模仿与创新”为主线,聚焦于生成日本文化之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铺叙基本的历史常识,点描重要的人物和史实。
新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曾祥瑞 2005 - 11
《新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研究》将基于对日本地方自治法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根据作为中日交流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日本地方自治的全貌、主要法律制度、改革的课题与方向进行首次介绍与分析、思考与总结,以期填补我国对日本地方自治法研究的空白,争取对我国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理论与制度、国家与地方关系理论与制度、地方财政的充实与扩充的理论与制度、国家与地方及地方之间纠纷的解决理论与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有所贡献。
日本的贫富差距 豆瓣
作者: 橘木俊诏 译者: 丁红卫 商务印书馆 2003 - 7
《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详细验证收入与资产的分配。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从战前至今进行长期的历史分析,以阐明长期历史潮流中的日本社会,并尝试使读者能够将《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当作一般读物阅读。还将尽可能与其他国家进行详尽的比较,从国际比较的观点鲜明地刻画出日本的特色。
价值社会学 豆瓣
作者: 作田启一 译者: 宋金文 2004
本书是日本知名家作田启一教授的代表作。作者从角度出发,阐明了一重要的范畴。在解释中,作田永社会学大家迪尔凯姆,曼海姆帕森斯的学说,并作了综合扬其不合理的部分。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该书观点新颖独到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作者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论据充分,结论精辟,是部??得一读的好书。
日本社会论 豆瓣
作者: 鸟越皓之 译者: 王颉 2006 - 7
什么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它是怎样形成与传承的?
传统的日本人是怎样培养与不断“克隆”出来的?
《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在“日本人剖析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其形成与传承”方面为中国的社会学界填补了一项空白,是一本优秀的日本农村社会学读本。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豆瓣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鹤子 译者: 吴咏梅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本书入选的基本都是90年代以后出版的最新学术著作,在日本学术界均有很好的定评,甚至是学术畅销书。在类别上也涉及了社会学的多个分支,如社会学理论、家庭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社会经济研究、性差研究、城市研究等等。
秘密和耻辱 豆瓣
作者: [日] 正村俊之 译者: 周维宏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正村俊之是日本社会学界的后起之秀,他的这部《秘密和耻辱》是有定评的学术力作,作者从社会交流中“秘密”和“耻辱”这两个范畴出发,解剖了日本社会中交流结构的特色,并在和西方社会的对比上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战果,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局限于社会学式的共时研究,而用历史的历时研究方法对日本社会的传统和今天 的存在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该书虽然理论性强,但由于作者掌握了概念的内涵,用平局的活语娓娓道来,有可读性。
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 豆瓣
作者: 富永健一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作者富永健一为日本最著名的社会学家,曾任日本社会学家会会长,我国曾翻译过他的多本社会学专著作。《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是他近年来的一本新著,作者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对日本有史以来的社会变迁和近代的变化进行了简明透彻的阐述和分析,为作者数十年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学术价值颇高。在方法论和历史事实上对我国学者极有启发性。
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 豆瓣
作者: 吉野耕作 编 译者: 刘克申 2004 - 1
吉野耕作,日本著名社會學家。本書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以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現的“日本人論”和“國際化”的討論熱潮曇花一現的現象進行了分析。認為“日本人論”和“國際化”是文化民族主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文化民族主義既是現實的又是歷史的,在當今社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學范疇。全書深入淺出,舉證精當,是一本對社會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人員很有價值的學術譯作。讀者對象:供社會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使用參考。
日本的自我 豆瓣
作者: 南博 译者: 刘延州
本书除对普通日本人在上次战争中的心理状态,作了严肃的反思以外,特别对日本军队的残忍性和战后统治集团企图模糊战争责任的作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严厉的追究和批判。
日本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南博监编了一套《日本人论》(大空社,1996年)丛书。这一系列丛书揽括了明治24年至昭和19年各种有关日本文化论问题的40册书,其中包括:《日本风俗改良论》(土肥正孝,明治24年)、《日本人》(芳贺矢一,明治45年)、《日本国民性的研究》(野田义夫,大正3年)、《日本民族性概论》(佐藤正,大正10年)、《日本的言行》(大川周明,昭和5年)、《论日本人的伟大》(中山忠直,昭和6年)。在全书的“序言”中,南博写道:“与所有的国家相比,象日本这样,热心于本国国民性问题,并用学术研究、评论、随笔等各种形式出版、发行大量此方面的读物,是没有的。通读全卷书后可知,在明治时代的日本人的心理中,维新后初期所抱有的对西方先进各国的劣等感、与此相反的优越感、赢得了日清、日俄战争胜利而产生的列强意识,三种情绪是复杂地交错在一起的。”
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土居健郎 译者: 阎小妹 商务印书馆 2006 - 9
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细心地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用语,分析日语词汇,列举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为人处世,对一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话语、动作,乃至心理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结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创立针对日本人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法与理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代社会各种各样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