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 豆瓣
How to Pronounce Knife
7.5 (17 个评分) 作者: [加]苏万康·塔玛冯萨 译者: 杨扬 南海出版公司 2024 - 7
在鸡肉加工厂里给鸡拔毛,在美甲店里给人修脚,在田地里捡虫子,在流水线上贴标签。我们离开故乡,怀着希望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做这些工作的。
但工作就是工作。就算是那样的工作,你也能保持你的尊严。
-
惊艳欧美文坛的老挝裔作家,以极简文字引爆情感炸弹
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吉勒文学奖、安大略崔灵图书奖
《时代》2020年度必读书,《名利场》2020上半年最佳图书
-
十四则富有洞察力的速写呈现了老挝难民的日常工作和私人生活。那些在家禽加工厂、养猪场和美甲沙龙里从事“世界上最繁重工作”的人,也怀有生动的幻想……他们在无法融入的地方,短暂地一瞥自由的模样。
——《纽约客》
极简的语言加上轻松的幽默,让我们得以瞥见一个无名城市的移民和难民的日常生活,像一束光照亮了那些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人的欲望、失落与成功……这些故事是如此广阔。虽然篇幅不长,可以一口气读完,却给人以充分的漫游空间。
——《巴黎评论》
简洁严谨的故事充斥着疏离和错位的主题,笔下的人物被无形的存在感所困扰……她在荒诞方面的天赋,意味着故事永远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或可预测。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些短篇小说的语言很克制,却是情感的定时炸弹。
——凯瑞恩·戈兹沃西(澳大利亚文学评论家)
一部令人惊叹的小说集,用令人心碎的优美行文刻画了移民经历。它所记录的情感的广度着实非同凡响。这些故事蕴含着希望、伤痛、排斥、失落,以及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立足之地的过程。
——吉勒文学奖颁奖词
每当我们听到关于移民和难民的故事时,我们听到的都是成功。总是孩子们考上了斯坦福大学,或者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或者我们是勇敢的英雄,在大楼边上救了一个悬空的婴儿,或者我们富得流油。我只想写关于难民和移民自己的故事,他们正在努力度过下一分钟、下一小时、下一天或下一年。这些生活也很重要,也很成功。
——苏万康·塔玛冯萨
-
内容简介:
过气拳击手改行做美甲,却意外大受欢迎。
养鸡场里靠给鸡拔毛为生的女工,幻想着隆鼻手术能改变她平庸的生活。
七十岁的寡妇与三十岁的邻居,陷入一段疯狂而悲伤的恋情。
认真对待每一份卑微工作的母亲,哪怕是捉虫也要捉得又快又好。
一年级小女孩面对她不会念的单词,为了父亲的尊严而与老师据理力争。
……
十四个短小而锐利的故事,聚焦身处城市底层的老挝移民,以及他们奋力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的过程。塔玛冯萨以洗练而轻盈的笔法勾勒出人们努力生活的状态,照亮他们往往不被看见的挣扎、失落、希望与爱。
-
“那些夜晚,当我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谈起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老板,老家的日子有多难过,以及他们如何都来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国家——但没有人哭,没有人说丧气话。他们全都哈哈大笑。故事越伤感,笑声越响亮。”
2025年10月14日 已读
[25.36] 简短的故事记录着复杂的痛苦。移民的故事不相同,却又相通
女性 移民
女人世界 (2024) TMDB 豆瓣 IMDb
女人世界
7.9 (53 个评分) 导演: 杨圆圆 演员: 余金巧 / 方美仙
其它标题: Chinatown Cha-Cha / Chinatown Cha-cha
这部纪录片是杨圆圆的长片首作。影片中,作为旧金山唐人街黄金年代的亲历者,一群七旬至九旬的美国华裔舞者再度走上巡演之路,从美国、古巴,最终来到中国。
2025年4月29日 看过
去年11月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当时错过了,没想到竟然在慕尼黑看到了。影片整体有些松散和浅尝辄止,其实她们的人生是可以再从多方面去讲述。但导演在映后Q&A中提到,这部电影并不打算展开讲述她们作为女儿或母亲的故事,而是单纯想记录下她们的生活状态,捕捉她们鲜明、生动的生命力。最喜欢的镜头是Steve一边感叹生命短暂,Coby却若无其事地玩着空挡接龙。
女性 移民 纪录片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谷歌图书 豆瓣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8.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鸥行 译者: 李鹏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6
“一直以来,我都告诉自己,我们都是战争的产物——但我错了。我们都是美的产物。”
——————————
◆艾略特奖、怀丁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王鸥行基于个人经历的书信体小说。
◆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
◆是2019年权威媒体年度选书上榜最多的小说之一。
202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2020年马克吐温美国之声文学奖
2019年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9年新英格兰书商协会奖
入围2020年笔会/福克纳小说奖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入围2019年卡内基文学奖
入围2019年ASPEN WORDS文学奖
《纽约客》年度选书
《时代周刊》年度选书
《华盛顿邮报》年度选书
《洛杉矶时报》年度选书
《卫报》年度选书
《泰晤士报》年度选书
《观察家报》年度选书
《出版人周刊》年度选书
《科克斯书评》年度选书
《爱尔兰独立报》年度选书
《多伦多星报》年度选书
……
◆一位西贡少年的成长回忆录与家族辛酸史
◆一场对亲情、种族、阶级、性别和自我认同残酷而坦率的探索
◆内容简介◆
我是小狗。
名字是外祖母兰给我起的。在兰长大的那个村子,人们会给像我一样过于瘦弱的孩子起个贱名来护身。名字薄如空气,但也可作盾牌。小狗盾牌。
我和母亲、外祖母因战事而逃离到美国。我脱下我们的母语,戴上我的英语,像一副面具,好让别人能看到我的脸,进而再看到她们的。
我正以人子的身份给母亲写信。我有好多话想对她讲。回忆往事,还有那个未说出口的秘密。因为我不想在还没说出自己是谁的时候就被抹去。
◆名人及媒体推荐◆
用“启发、震撼、迫切、必要”来形容这本书是恰如其分的,但是萦绕我脑海挥之不去的是“赤裸”:其中的情感就是这么有力,读完后你会觉得它直刮骨髓。王鸥行以诗人的精准审视:经验诉诸文字能否成为贯通数代伤口的桥梁,又否能被我们真正的挚爱之人听见看见。──伍绮诗,《无声告白》作者
此书不是“短暂绚烂”,而是“永恒惊艳”。——《华盛顿邮报》
令人卸除伪装的掏心挖肺,堪称精练的字句与风格。——《书页》
2025年1月19日 已读
[25.01] 那种流不出眼泪闷住的感伤,关于战争、创伤、移民、同性。很庆幸看的是纸质版,被封面吸引,书中的空白页以及类似诗的排版增加了阅读性。读的时候会有些跳跃的感觉,看网上才知道自己看的是阉割版本,有关同性和性的描写都被删掉了。有点想看台湾版本,但也许应该直接读英文原版吧,网上有看到部分片段,语言超级美。
同性 女性 移民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