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 豆瓣 谷歌图书
Звёзды-холодные игрушки
8.2 (34 个评分) 作者: [俄]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译者: 肖楚舟 新星出版社 2021 - 10
♦当代俄罗斯科幻之神 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经典作品
♦被一代俄罗斯读者评为精神安慰剂的国民科幻
♦文明会碾碎文明,但碾不碎个体!
※小说简介※
对于人类而言,进入星辰大海,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走向广阔无垠的未来,还是沦为高等文明的马前卒?
宇航员彼得苦苦寻找人类在宇宙中的位 置,他冲破几何文明温柔的蚕茧,穿过暗影文明虚幻的大门,却发现自由和秩序都是陷阱。
文明的前进方向握于一人之手,哪里才是出路?这副血肉之躯,是致命弱点,也是人类崛起的关键……
※名人推荐※
我认为,谢尔盖·卢基扬年科理应是当代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
——俄罗斯著名科幻作家 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
卢基扬年科是当前俄罗斯最受欢迎、也是最好的作家之一!
──美国《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精彩的史诗,我在任何一本小说里都没有读到过像几何学家和暗影族那样的外星文明。
——俄罗斯读者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 推荐阅读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豆瓣
8.9 (8 个评分) 作者: [苏]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2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豆瓣 Goodreads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9.3 (18 个评分)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等 群众出版社 1996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猎人笔记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译者: 丰子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鱼王 豆瓣
Царь-рыба
8.9 (63 个评分) 作者: [俄]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译者: 夏仲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4
长篇小说《鱼王》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最具个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罗斯当代文学的经典。全书由十三个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全部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诱惑的西伯利亚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关于生
活的沉思。荒凉苦寒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是大自然尽显壮美广袤富饶之地,人类的足迹在其间虽如雪泥鸿爪,却又带着生命不息的尊严。
这些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淡化情节,描写细腻鲜活,“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抒情散文、道德议论为一体”(王小波),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露出连贯的内容和意象,犹如
不经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颗都以其自身的美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鱼王》写作时为十三篇,其中《没心没肺》一
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时未能收入,此后的汉语译本皆因袭此删节版。本次由俄语翻译家张冰将该篇翻译补入,首次呈现这部杰作的全貌,并收入俄罗斯原版精美彩插,满足读者多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