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
白日梦 豆瓣
9.0 (14 个评分) The Daydream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记忆里共同的事,他用非常优雅与平和的风格传递乐音。
第一首「眼泪」,描述回首一则伤感的故事;第五首「思念」,则是表达出心中的渴望;第六首「下雨的星期日」,是每一个人熟悉的景象;第八首「情人节」乐句甜美讨好,充满欢喜之情;第十首「婚礼」则是一段?涵趣味变化,取材自Mendelssohn的曲子。
本专辑的音乐风格让人恍若置身于一部电影里。白日梦的真诚将可触动你的心,他可说是一位真正了解人类情感的艺术家。
于中国的七夕情人节里, <白日梦>可说是一张属于爱人的、属于窗前飘落的雨、属于情人节、属于城市时光。 新世纪钢琴家白日梦,以钢琴独奏的方式,铺陈梦境里充满感伤、与凄美爱情的歌曲, 令人动容。
白日梦的音乐让人很自然联想起另一位同样在New Age领域中耕耘的著名钢琴家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他们的演奏及作曲风格颇有相似之处,而且都非常擅长用音乐写景、抒情、构筑意境、烘托气氛。《梦》中的音乐分为13段,每段均有独立的标题,整体上又是前后互相关联的。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
其中Track 3《美丽女子》、Track 5《思念》、Track 6《下雨的星期日》、Track 7《白日梦》、Track 12《问句》和Track 13《雨中漫步》等几段,音乐相当优美,时常会让听者恍如置身电影院里正在观看一部情节凄美曲折的电影一般。
在白日梦的音乐中,我们很少会有闲暇去留意他的演奏技法如何等琐碎细节,他的音乐天生就像具有莫名的感染力,紧紧扣住听者的思绪,可见他是一位真正了解人类情感的音乐家。
市面上不少新世纪音乐专辑空有华美的包装和商业气息浓厚的内容主题,很难让人听过一遍后反复咀嚼。
《梦》这张专辑如同一幅下笔不多的中国水墨画,简洁生动之余,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维空间,是一张构思精巧,制作成功的新世纪音乐精品。
The Daydream 是作者的艺名,这张《Dreaming》是The Daydream的NewAge风格的钢琴独奏专辑,曲风缓慢恬静,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聆听这张专辑,也许会想起过去的爱恨离别,或者从前的遗憾……没错,虽然是NewAge风格的钢琴曲,但丝毫不比古典钢琴逊色,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幺那幺的美。
曲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澹然的音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想法。
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每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仿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奏,也有慢速的低语。
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生活的自己。
爱尔兰画眉II 豆瓣
9.5 (15 个评分) Joanie Madden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earts of Space
这张专辑的主奏乐器为爱尔兰哨笛(Irish Whistle)和苏格兰风笛一点关系都没有,请自行科普!!!!
这张发行于1999年的专辑《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 2 爱尔兰哨笛2/是爱尔兰六孔哨笛大师 Joanie Madden 1996年的专 辑《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 爱尔兰画眉/爱尔兰哨笛》的续篇。
爱尔兰哨笛区别于苏格兰风笛,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就像画眉鸟的嗓子。中国的短笛声音与它如此相似,却表达着完全不同的音乐情感。在爱尔兰哨笛甜美的声音里,你会听见一丝隐约的沙哑和沧桑,每一个尾音,会非常随意和放肆地留下一个回旋的音符,散漫慵懒,隐藏着纯朴和野性。爱尔兰哨笛倾诉着流浪和寂寞,流露出纯洁而洒脱的感情,那声音纯净得不似来自人间。
Joanie Madden 联同数十位不同公司之新纪元乐手,哨笛为主角,有吉他、电子琴键、小提琴、手风琴及竖琴等伴奏。
爱尔兰画眉I 豆瓣
9.5 (41 个评分) Joanie Madde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earts of Space
请标记的各位注意,主奏乐器是爱尔兰 哨笛(Irish Whistle),不是苏格兰风笛(Scottish Bagpipes),两者音质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请自行科普!!
哨笛的声音,还有钢琴和吉他的声音,纯净得像水滴一样。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故乡,爱尔兰哨笛会勾起他们的乡愁,因为那不是俗世的声音。哨笛的声音远远地从那个阔别已久的地方传来,那里有红色的树,绿色的河流,洁白的雪,温暖的土壤,还有安详的牛羊。
这张唱片是以短小轻巧的哨笛为主 轴,而竖琴则伴随着笛音,传递轻柔的背景,而长笛和风笛也偶尔穿梭其中,让原本就具有小男孩高音域的特色,呈现出一种音质清澈的魅力。收录的每一首曲子正是爱尔兰充满神话的人文风貌。其中以Women of Ireland最具有风的悠远,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首曲子所传达的爱尔兰女性神秘坚忍的特质。透过哨笛诠释的曲子,总让人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有时更会激动地落泪。聆听后将会钟爱一生的一张不可错过的专辑。
范宗沛与孽子 豆瓣
9.2 (51 个评分) 范宗沛 / 林海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3年2月14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
●關於孽子:
「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
「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法國書評家 雨果‧馬爾桑(Hugo Marsan)
「在打破對孽子只是同志題材的想法,抽掉這層令人模糊的紗網之後,我看到的是親情、友情,還有因為特殊而產生的掙扎壓抑的情感!」-范宗沛
●「配樂鬼才」范宗沛:
范宗沛與配樂的淵源,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李立群主演的「我愛瑪麗」。范宗沛製作過的配樂超過20部,從電影、電視到廣播,從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到多屆的金鐘獎最佳音效獎入圍。電影「超級大國民」、「超級公民」;廣播劇「夕陽山外山」及多齣熱門電視劇,如「曾經」、「汪洋中的一條船」、「將軍碑」,劇中感人肺腑的配樂都出自其手,國際獎項肯定的光環,更奠定他「配樂鬼才」的形象。
◎1996年---「超級大國民」榮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7年---「慾望的聲音」榮獲第八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
◎1998年---以萬仁電影的「超級公民」榮獲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9年---公共電視第一齣戲劇「曾經」配樂;公視年度大戲「汪洋中的一條船」、「將軍碑」配樂,並以「將軍碑」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2000年---中廣廣播劇「夕陽山外山」配樂。
◎2001年---公視人生劇展-「活得像個人樣」配樂,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
◎2002年---公視文學劇場「寒夜」配樂編曲,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
◎2002年---金馬獎最佳短片入圍「那年夏天的浪聲」配樂。
◎2003年---公視文學大戲,白先勇唯一長篇小說「孽子」配樂。
水色 豆瓣
9.1 (95 个评分) 范宗沛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2004 Wind Records Co.Ltd. 风潮有声出版有限公司
资料来自风潮官方
一张值得聆听的旅游创作专辑
用音乐抒发旅程所见所思的真情记录
一趟水乡之旅,完成一张风格绮丽的跨界音乐专辑
一场不可能的奇遇,发现 Lounge、钢琴、交响乐与苏州评弹的完美交融
范宗沛丰沛的情感编曲 ,叙述着行旅中的光景和情调。
林海空灵的钢琴独白,恰似 空谷歌吟。
彭靖深厚的古典根柢,融化为帮音乐写配乐的黄昏悠唱。
用音乐纪录水乡人、情、景。范宗沛、林海、彭靖的江南游,谱写出心目中的水乡
用文字、影像纪录旅行,让旅游文学蔚为风潮,如「我的心遗留在爱琴海」,文中有趣的见闻与美丽的风景总让读者心动莫名,想走出自己的天地看一看辽阔的世界,不仅仅是图片吸引读者的目光,文字更让人有天马行空的想像。而在音乐的天地里,近年来也开始走向户外,音乐家们透过以旅 行激发出更多灵感,并融入各地独特的音乐素材,以不同风貌将创作呈现给乐迷们。
音乐 鬼才 范宗沛 2004年跨界代表作<水色>,便是在江南游的旅行经历下诞生。2002年夏天,风潮音乐大家长杨锦聪带着制作人范宗沛、作曲林海和彭靖来到了江南着名的 旅游胜地 水乡「周庄」,几个大男生为了寻找音乐灵感,在烈日下挥着汗,和游客们摩肩擦踵欣赏这着名的水乡之美。
这趟旅程中,音乐家们看见了属於自己心中的水乡,林海的水乡是流水和垂柳,彭靖写出了夕照下的水乡,灵魂人物范宗沛则写出了水乡的人和情。尤其一位鼻烟壶女孩的出现,更激发身为制作人的范宗沛浓烈的灵感,创作出数首和爱情、人与土地、人与时光有关的动人乐曲,让整张专辑流露出撞击人心的款款深情。
首度尝试跨界音乐手法,采用发源自三百多年前的苏州评弹,以让人惊叹的姿态融合在西方作曲里,成了让时空错置、让心情漂流的奇幻音色
除以自身感受创作乐曲之外,流行於江南水乡的说唱音乐「苏州评弹」也成为专辑里一个相当重要的音乐元素。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衍生并流行於苏州及江、浙、上海一带, 流派唱腔千姿百态,历经三百余年而不衰,与「苏州昆曲」同被列?世界文化遗? 。
音乐家们发现,发源於三百多年前的苏州评弹,其乐段的循环与许多西方音乐和弦竟出乎意料地极为和谐,於是音乐家们打破传统上对评弹的认知,如获至宝般地开心玩起乐曲,采用四种语法和评弹对话: lounge与评弹(第一首「奇遇」)、钢琴与评弹(第二首「水色」)、环境中的自然声音与评弹(第四首「摆渡人之歌」)、交响乐与评弹(第七首「青石的街道向晚」)
制作人范宗沛首度尝试全新的音乐手法, 让四首乐曲和 苏州评弹「玩」了起来,他让 中西乐器、调性、和弦做不同形式的融合,使音乐呈现一种奇异的瑰丽感。 lounge与评弹的融合是崭新的尝试,他以极简主义的曲式,媒合了这两种时间相距300多年、在音乐形式和精神意涵上都迥然不同的乐风,是相当令人惊奇的作品。
留学德国、古典音乐背景紮实的作曲家彭靖,则将交响乐曲式融入评弹音乐中,编制更大、和弦更为复杂。钢琴才子林海和评弹的「玩法」,是三人中比较「温柔」的,他一贯的灵气在充满水气的音符里,相对地表露无遗。 苏州评弹和现代作曲的相融,是跨界音乐界一项指标性的突破,更 带来一个全新的听觉享受。
除了苏州评弹与现代音乐语汇的相融外,专辑中也使用了大提琴、小提琴、二胡、琵琶等中西乐器,分别以对位、即兴等音乐形式,表现乐曲中所描绘的水乡情调。
音乐鬼才-范宗沛把玩音符於创意之间,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世界音乐、爵士乐到流行音乐中随心所欲游走
范宗沛人称「音乐鬼才」,喜欢大家称呼他「胖子」。从他的外表很难想像出他的音乐竟是如此深沉、耽美。令人咋舌的编曲功夫,从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世界音乐、爵士乐到流行音乐,总能随心游走,把玩音符於创意之间。
述说起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最初是在父母的苦心下开始。他说:「很少小孩子学乐器一开始就是他自己想学的」。四岁开始学了一年小提琴後,发现自己不太适合,从此改学大提琴。就读艺专时,已开始帮歌手录制弦乐,累积自己创作、编曲的实力。毕业後,担任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九年,现在除了当厨师之外,更专事制作、作曲、编曲、配乐等演出。
十多年前为李立群主演的电影「我爱玛丽」写配乐,是范宗沛配乐生涯的头一遭,也开启了范宗沛与配乐的渊源。 1999年开始担任公共电视精致文学剧「曾经」、「汪洋中的一条船」、「将军碑」配乐,2000年「夕阳山外山」中改编李叔同的作品、2001年「活得像个人样」、2002年「寒夜」、「那年夏天的浪声」、2003年备受瞩目大戏「孽子」等,剧中感人肺腑的配乐都出於其手,2004年再度担任「风中绯樱」电视剧配乐。 。
范宗沛从古典出发,横跨流行及非流行乐坛,创作丰富、乐风浓郁,出版过的个人作品有<意外的温柔>、<慾望的声音>等大提琴专辑,以及多张概念性跨界专辑,并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电视制作配乐,深厚的编创实力广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