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 豆瓣
Aristotle's metaphysics
作者: W.D.Ross 译者: 徐开来 商务印书馆 2017 - 6
罗斯的这部著作,是世界认可的学术经典,从1924年出版以来,已再版6次,任何国家的任何学者,只要真正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都必须作为重要参考文献。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形而上学》的结构”。由于该书是后人编撰而成的,所以,作者在考证的基础上,对该书的总体结构(包括时间先后和内在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作者以《形而上学》为背景,清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学说”。作者分形而上学的方法、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主题的进一步确立、范畴、实体——形而上学的主要主题、载体、本质、普遍、本质是实体、个体性原则、生成分析、潜能与现实等12个问题,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不少重要见解。四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作者结合《物理学》等著作,对《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作了深入分析。五是“《形而上学》的文本”。从文本学的角度,对于他自己的希腊文本与其它文本的一些关系作了说明。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确实是非研究者不必读。阅读重点在第三四章。 “σοφία是对第一本原和原因的探究”(《形而上学》982b9),“这些原因必定是某物自身本性方面的原因,而这只不过是τὸ ὄν本身”(1003a26)。“理性(νοῦϛ)通过参与或分享可思想的东西而思想自身。因为它由于接触和思想变成可思想的,所以,理性和可思想的东西是同一的”(1072b20),这里,理智不经中介直接认识它的对象,并且正因为对该物的认识,理性才变成自身的对象。而亚氏之神是只有它自身才是其对象的那种知识,而非以认识它物为起点。亚氏之神是无质料的、在空间之外的,然而同时又以一种比喻性的方式(借用他老师柏拉图的“光”),作为“第一推动者”影响它物、“在之外却又无所不在”。用海德格尔的方式可以逃避问题但……还是要读司各脱。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哲学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豆瓣
作者: W. D. 罗斯 译者: 王路 1997
2023年2月22日 已读
清晰,清晰到让我错觉自己的文盲状态有救了。参考文献亦有价值。呈现了一位承认“人是有所欲求、有所恐惧的有死者”的亚里士多德。赋予生命价值的是纯粹的自我认识,最好的生活是从事“沉思的活动”,纯思想即是“对认识的认识”,却又并不同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实用倾向,亚氏对“我们如何看到黑暗”的回答能够导向对自我意识的最古老的讨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哲学 导论
范畴篇 解释篇 豆瓣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方书春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1
《世界汉译学术名著:范畴篇·解释篇》主要内容简介:存在于本质属性和偶然属性与它们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差别、一切不是第一性实体的东西,都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本质属性,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偶然属性、在第二性实体中,属比种更加真正地是实体、一切不是种的属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所有的第一性实体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除属和种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第二性实体等。
2020年7月7日 已读
并不是能速读的文本,康德批评亚里士多德多从经验归纳而存在诸多漏洞,确实亚氏不断讨论的例外太多了,然而整个哲学史从这里开始:“第一实体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范畴篇》),“存在的东西,当它存在的时候,必定要存在,而不存在的东西,当它不存在的时候,必定要不存在”(《解释篇》)。希腊语注释几近没有,找时间再看笺注版吧。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 西方古典哲学 阐释学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豆瓣
Aristotle
6.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纳森·巴恩斯 译者: 史正永 / 韩守利 译林出版社 2010 - 3
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本书中,乔纳森·巴恩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逻辑学发现、形而上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与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