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列维纳斯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英]柯林·戴维斯 译者: 李瑞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列维纳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却又最难懂的思想家之一,本书作者追溯了列维纳斯一生的思想历程,解析了他思想中的一些最核心概念:他性,他者,面孔,无限……介绍了这位思想家所处的哲学语境,以及他的著作对当代思想家们的影响。
作者重审了列维纳斯与存在论的复杂联系,以及他是如何试图通过越来越支离破碎的文本来克服对存在论的依赖,并试图以一种他人伦理学来取代存在论的基础性地位。
最后,作者还探讨了列维纳斯关于犹太教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它们与其哲学思想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2015年3月12日 已读
二刷,收获太大。作者写得太清晰以至于我无话可说…
2015年3月12日 评论 伦理学的存在论 -        和德里达一样,列维纳斯想要的是超越欧洲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反对宏大叙事,脱离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阴影。列维纳斯要达到的是一种伦理学的存在论,他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对之仍然保持尊重和敬意,这也是他被法国的后现代思想家门批评为保守的缘由。列维纳斯的目的和手段形成了矛盾,他严格遵循传统的学术规范,他所要批判的对象正存在与他所使用的文本当中。但他要强调的,是有某种超出存在论的东西。比如,面孔。这个概念不等于我们日常所见的面孔,而是主体与他者遭遇的瞬间,他者向主体展现的东西。列维纳斯惯于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晦涩的哲学概念,这导致了他的哲学思想特别难以被解读。再举例来说,人的情绪的变化,也是不能被还原到being去的。列维纳斯的目的是引入不被形而上学统摄的经验,防止哲学再重新退回到形而上学中去,这是马克思所没有完成的工作。在欧洲人本主义受到怀疑和挑战的时候,列维纳斯引入了他者的概念,以伦理学的存在论呼唤人们的和平共处。这是在主体地位崩溃的时候引入的新的主体,人不再是世界上孤独存在的唯一主体,世界的其他部分不是主体自身的映射,而是他者。与他者的遭遇是主体存在的前提条件,这样列维纳斯就客服了胡塞尔的存在主义中的唯我论倾向。
Levinas 列维纳斯 后现代主义 哲学 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