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
论中国 豆瓣
On China
8.5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亨利·基辛格 译者: 胡利平 / 林华 中信出版社 2012 - 10
基辛格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2014年7月9日 已读
真好看,我都快忘了我是学国政出来的了。本书延续了《大外交》的文风,基辛格是中美建交的主导人物之一,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他对中美建交历程中种种国家战略利益的分析。本书,基辛格继承的是俾斯麦的手腕和威尔逊的理想,他的职责是确保国际秩序的均势,降低美国潜在对手出现的可能性。国内的意识形态并不等于国家利益,在现时已经越来越不能主导国家间关系的走向。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同样比较过当今中美关系和一战前的德英关系,而基辛格看到的是中美两国如其说是民族主义国家不如说是统一的文化联合体,激进的民族主义反映了一部分当权者的意见,但并不符合两国的最高利益。可惜现在的zf政策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强硬姿态和与邻不善,中国要走向哪里呢…ps,全书的注释都一并放在书后是什么意思啦!
中国 历史 国际关系 基辛格 政治
当代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合作 豆瓣
作者: 喻常森 2008 - 1
《当代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合作》包含了对地区国际关系体系、区域大国间互动、地区国际机制和制度、以海洋为重点的地区热点问题的探讨。作者力求凸显本地区国际关系的精要,以适合指导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当代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合作》是一部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特色参考教材。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 豆瓣
作者: 刘文秀 / 李庆四 2005 - 9
《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以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为基础,主要取材于近年公开出版的英文原版著作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期刊,具有理论分析与现实政治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全书共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特定领域。为方便教学和读者自学,《国际政治经济专业英语》配有十万余字的英文注释,主要涉及课文的特定背景知识、术语解释和部分语言难点。
外交学 豆瓣
作者: 金正昆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 8
本书深受国际政治学科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欢迎。由于它的学术性、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用性,被不少高校所使用,成为国内使用率最高、发行量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政治系列教材。
当代中国外交 豆瓣
作者: 颜声毅 2004 - 9
“复旦博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精品教材的品牌标志。“复旦博学·MPA系列”为中国最早的MPA品牌教材之一,由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沛霖为顾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博士生导师竺乾威教授等领衔,邀请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等海内外多所名校的资深教授及学有专长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在内容上力图汲取海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阐述结合案例分析,充分反映公共管理学科的精华,旨在构建高起点、高品质、比较完整系统的公共管理教材体系。
本书以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基石、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等,对中美、中苏、中日、中国和欧洲、中印以及我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等对外关系的演变、发展历程作了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评述,并对跨入21世纪的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外交战略作了探索与展望。
本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审定。
本书适合作为大专院校、党校等国际政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豆瓣
作者: Volker Rittberger / Bernhard Zangl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 8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World Bank play an increasing rol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ubstantially adapted for its first English publication from its third German edition, this broad-ranging and up-to-date textbook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tics and policies of such organizations.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豆瓣
作者: 熊志勇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11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内容简明扼要,层次清楚,有史实有分析,用材料来支撑论点。这本书不仅可以用于课堂,也可以供其他外事干部和对中国外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全书分为18章完全是从教学安排的角度考虑的。为了便于学习和进一步了解有关历史的详细情况,每章的后面都附有思考题和参考书目,全书后面还附有其他通史类和国别关系类的参考书目。
战后国际关系 豆瓣
作者: 顾关福 编 时事出版社 1998 - 10
《战后国际关系》(修订版)修改的基本原则是,在保持原作主要章节的基础上作一系列必要的改动,包括:增添国际关系导论一章,讲述研究国际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章增加近五年来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根据形势变化重点修改有关章节;最后三章各加一个附录,梳理第三世界的热点问题、联合国维和行动、美国列举的世界恐怖主义组织。同时,对某些章节中过时的内容进行酌改。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 豆瓣
作者: 樊勇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2版)不只是事实和数据的充实更新,更主要的是对结构体系、观点和内容以及编排等方面大幅度的调整和充实。与原著相比,《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2版)具有以下特点:理论体系架构的完整性和鲜明性;理论与事实的结合;多学科的融合。
政治地理学 豆瓣
作者: 王恩涌 / 王正毅 1998 - 4
《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规划教材。政治地理学是以地理空间结合有关学科来说明国家间与国家内的空间政治格局及其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政治地理学》从发展的、综合的角度,联系世界形势介绍了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其内容包括政治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历史发展,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民族和民族主义;国家的空间特征,国家政治体制、区划、政党和选举地理,综合国力,国家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学的各家学说,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未来前景。它为认识国家的政治地理特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形势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政治地理学》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
《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政治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使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大外交 豆瓣 Goodreads
Diplomacy
9.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亨利·基辛格 译者: 顾淑馨 / 林添贵 海南出版社 1997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体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社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2013年3月26日 已读
信息量巨大受益良多。扩张与孤立。美国--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与全球均势。奥匈帝国--梅特涅的法统秩序。法国、德国---黎塞留,俾斯麦的马基雅维利式的现实政治。俄罗斯-前苏联的帝国扩张主义。
历史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基辛格 政治学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吉尔平 译者: 宋新宁 / 杜建平 上海世纪(上海人民) 2007 - 1
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是罗伯特·吉尔平教授在本书中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为此,他力图构建出全新的概念框架,用以思考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各个行为主体不平衡的实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世界秩序的变革的动力与根源。
自本书初版至今二十余年间,吉尔平的观点面临着来自国际形势激变和理论的双重挑战,但是它对国际政治研究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有关美国霸权衰落的预言,其作用“不是对政治变革作出精确的科学解释,而是充当整理和解释人类经验的分析工具”。因此,本书堪称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0年危机(1919-1939) 豆瓣 Goodreads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卡尔 译者: 秦亚青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1
爱德华·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卡尔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这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和学者的必读书。
2013年2月4日 已读
理想主义的教训
2013年2月3日 评论 理想主义的教训 - 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是不同的,国家的政策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国家的力量主要有三种,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影响舆论的力量,三者密不可分,经济和舆论影响力强大的国家既能提升军事力量也需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国家的拟人化不仅赋予国家义务更赋予国家权利。国家间没有永恒不变的普适道德,一时的道德原则往往是强国维护利益的工具,随当时的国家地位而变。英美等民主国家和德苏等极权国家都宣称自己是和平和正义的代表,而对于小国来说战争与和平不一定就是恶或善的,而是推翻大国压迫提升地位的机会。德意在不断打破国际条约时宣称他们在一战后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而理想主义者的混淆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使得美英等国不顾法国的强烈不安而坐视不管德意向侵略迈进。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机构指导国家的行为是否符合国际道德,因此国家必须自助。自然的利益和谐是不存在的,霸权国必须作出牺牲才能维持"道德平衡"。 以道德作为国际法权威的来源,就会导致各国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判断国际法的有效性,"不符合道德"成为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借口,而美英等国出于愧疚而不愿阻止德国的侵略行为。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政治学 现实主义 电子书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豆瓣
作者: 方连庆 / 王炳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中的一卷,即战后卷。书中系统地阐述了1945—2000年期间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美苏冷战,两大集团的对立和斗争,第三世界的兴起以及美苏两国争夺全球霸权和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并重点剖析了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全书结构严谨,线索清晰,内容丰富,史料求真求新,可读性强,是一部有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豆瓣
作者: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本书是一部在广度、深度和简约度上皆超越“常规”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论著兼教科书。它基于对大约500年里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机理的深切理解,在大致隐含的、首先是关于国际体系与其要素和演进动能的国际关系理论性思考襄助下,浓缩地展示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巨型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多维度复杂画面,同时揭示和阐释其中的动态机理和深层逻辑。
本书以富含哲理和技能地论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篇,继之以主题集中、表述简约和内涵深邃地阐述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现代国际权势斗争和现代国际体系演变。在多维度地揭示和说明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之后,本书分别以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大众政治/新技术/新国际规范为四大分支性主题,阐述和论说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历史。全书以论说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基本问题与现时代主要特征框架内的中国崛起结尾,而近乎每页都附的脚注展示了在研习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方面可资利用的大量文献,包括多种精粹的经典文献。
2012年12月7日 已读
读过的最好的国关教材之一,不仅仅是讲国关史,受益匪浅,只是我的国关基础果然还是太弱啊
历史 国际关系 政治学 教材
国际政治理论 豆瓣 Goodreads
9.3 (9 个评分) 作者: (美)华尔兹(Waltz,K.N.) 译者: 信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8
本书通过缜密的逻辑演绎,将先前的国际关系学中散乱的术语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包括科学哲学、社会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在书中,作者从排列原则、单元功能和权力分配三个角度界定了国际政治结构,认为结构是系统中的一系列约束条件,通过奖励一些行为、惩罚另一些行为而限制了国家的行为。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豆瓣
作者: 李少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自2001年初版、2005年再版以来,被很多院系或老师指定为教学参考书或考研参考书,可见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在学界的地位。此次出版《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的第三版,作者李少军教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补充,因而第三版必然要比前两版更加完善和成熟。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第三版在内容上,不仅作了词句、语段的修改,还重写、补写了部分章节,如:在第一章中重写了第三节关于“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在第二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中,补充了小结“怎样看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第四章添加了一节,介绍“什么是国际体系”;原书第二版的第六、八、九三章进行了合并、重组、删减。此外,作者还对章后的主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新政治学概要 豆瓣
作者: 王邦佐 1998 - 9
《新政治学概要(第2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与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准确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阶级、革命、国家、政府和政党等政治学基本范畴的经典表述,并结合时代和理论的发展,对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民族与宗教等政治学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富有新意而又切合实际的论述。
全书立论严谨,条理清楚,表述规范,尤其第二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了“本章提要”和“思考题”等内容,非常适合各类院校政治学、行政学和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是一本政治学领域比较规范的入门教材。
大博弈 豆瓣
作者: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 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 译者: 姚芸竹 新华出版社 2009 - 11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内容简介: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出现了问题。用传统的说法来讲,美国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恐怖主义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体、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崛起、全世界对美国意图的不信任……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和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两位美国最具权威的外交政策专家,都曾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伊格纳休斯的主持下,他们解析了美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战:美国应该从伊拉克撤军,还是继续留在那里?美国应该如何与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交道?美国用什么样的强度来推进北约边界直至俄罗斯边境?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全球政治觉醒”有多重要?美国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必须捍卫自己在远东的地位吗,如何捍卫?……他们认为,美国今后几年内的外交决策将决定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还能维持多久,唯有改革才能将美国这艘大船带入最佳航道。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将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外交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