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的赠礼
九人 豆瓣 Goodreads
The Nine: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the Supreme Court
8.5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弗里·图宾 译者: 何帆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一向鲜为人知。1979年出版的《最高法院弟兄们》,刻画了伯格法院的大法官群像,讲述了许多重大判决的幕后隐情。《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则将视角转向伦奎斯特法院与罗伯茨法院,客观叙述了1980年至2007年间,在堕胎、民权、政教关系等议程上,最高法院内部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通过采访现任大法官与70多位法官助理,以人物列传形式,描述了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等大法官的个性、理念与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大法官们的个人偏好、政治派别与判决意见间的关系。该书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内幕,捎带穿插了联邦党人协会、美国法律与正义中心等保守派组织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图宾善于拿捏材料,讲述故事,许多珍闻轶事,经他的生动笔触娓娓道来。人们将会在这本书中读到:亲手将小布什送进白宫的奥康纳,最终为什么与总统反目成仇?同性恋法官助理如何改变了最高法院的法律文化?为什么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那么厌恶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却拒绝将其推翻?克林顿总统为什么最终放弃提名一位政治家出任大法官的想法?右翼保守派势力为什么要坚决抵制艾伯特•冈萨雷斯与哈里特•迈尔斯这两位铁杆保守主义者出任大法官?托马斯大法官为什么在庭审时一言不发?图宾的细节刻画,完美呈现了大法官们黑色法袍下的另一面:肯尼迪的闷骚、伦奎斯特的“赶时髦”、斯卡利亚的孩子气、奥康纳的突发奇想、托马斯的特立独行、布雷耶的长袖善舞、苏特的隐士气质。也正因于此,《纽约时报》才将本书作为2007年的十大好书予以推荐。
2020年5月31日 已读
时过境迁,美国政治已是右翼遍地,金斯伯格成了自由派斗士,我也早已不是那个憧憬自由主义的大学生。对比此时此地,只觉得荒谬可笑。有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更多的是沮丧愤怒(作者是自由派),眼看着最高法院全面右倾,“如此少的几个人却能这么快速地给法律带来这么巨大的变化”,不知道他面对当下的状况有何感想。看阿甘本讲例外状态关塔纳摩牲人这么久终于了解了大法官们在这件事上的厮杀。希望拿到现在这个学位后能有机会好好学一下法律,读一点法哲学并不够啊。
何帆 基友的赠礼 政治 法学 法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豆瓣
9.0 (53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钱春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2015年7月18日 已读
悲哀的人应当读尼采,他教我们热爱生命,爱自己和真理,也像太阳般无私地爱世人,蔑视和远离一切怯弱和伪善者。是了,是爱而不是恨,是高贵者的给予而非弱者的索取!尽管,他最终没能杀死深渊里的恶龙,抱着瘦弱的老马嚎啕大哭,为同情而发了疯。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尼采 德国
心外传奇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李清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6
免费试读(前四章) http://read.douban.com/ebook/214929/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 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比小说更精彩的科普文。
——网友 imaginer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跟着在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小孩出生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在十个多月的时候做的手术,我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外度过的几个小时。
——网友zigzed
我出生时就是四联症,父母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那时我五岁,做手术前的情形现在很能记得,指甲盖都是紫色的。现在我二十三岁了,刚刚从一所重点大学工科毕业。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感谢有你们这些外科医生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我要去帮助那些先心病患儿。
——网友 小白
沉重的肉身 豆瓣 Goodreads
刘小枫随笔集
8.3 (36 个评分) 作者: 刘小枫 华夏出版社 2007 - 7
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
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2014年7月29日 已读
不要卢梭的人民公意的伦理,不要黑格尔的专制的绝对精神的道德,当然更不要马克思人民民主专政的道德。可是太强调主体也是狂妄,追求尊重感性需求的个人自由伦理,必然要陷入无尽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所以肉身是沉重的,才能把人拴在大地之上呀。生活世界和形而上学的矛盾怎么调和还没有解决,刘晓枫就变成国师了~
中国 伦理 哲学 基友的赠礼 随笔
肠子 豆瓣
Haunted
8.0 (1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景翔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重口味神作,阅读有风险,身体虚弱者勿入!
《搏击俱乐部》作者最黑暗最天才最虐心的神作。
读者在阅读后,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单挑就是发出凄厉的惨叫或是整个人狂笑不行更有人虚脱到无法出声!
有73人在作者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晕倒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 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
《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导演彭浩翔鼎力推荐:
本书的精彩程度,是你看后不好意思再告诉朋友,自己也有写小说。它的好,到这个程度时,你不禁要抚心自问,要是这故事掉在你的门口,你能够说得比他更动听吗?那不单单是文笔用字的问题,而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透露资讯的次序和速度,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整个画面点出来,并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年轻作者总以为每个读者跟他都有血缘关系,非要成为他的忠实崇拜者,每个字都要读完不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吸引人看下去,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自渎满纸。满街都是这样的闷作,让恰克·帕拉尼克更见珍贵。
沉思录 豆瓣
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玛克斯·奥勒留 译者: 梁实秋 译林出版社 2009 - 4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所记录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代奇人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等诸多人生哲理的领悟。该书不仅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的里程碑,而且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人间至宝。一代文学大师、翻译巨匠梁实秋的译文优美流畅、纯正优雅,是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读物。
2013年9月29日 已读
人之犯罪乃是因为不能分辨善恶,此一观点近于苏格拉底之"罪是因为无知",亦令人想起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父啊,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的胸襟,令人感动。斯多噶派认为德行就是依照理性,依照逻各斯而生活。世间万物皆照宇宙公理而行,因此不论种族宗教社会地位,人人皆为宇宙公民。人要遵从内心的理性行事而与外界与他人皆无关。奥勒留的思想近于佛家,但他不信轮回转世。斯多噶派把本性解释为理性,理性解释为德行,道德在于依照本性生活,而按照本性的东西就是道德,失之偏颇。
伦理学 古罗马 哲学 基友的赠礼 斯多葛派
斐多 豆瓣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杨降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 - 8
《斐多(中英对照)》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2013年9月27日 已读
The immortality of soul. 使用辩证法(非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与他人的辩论)来求真理,不断推敲自己的前提是否足够准确,用反问和归纳的手法辩倒对方。绝对的、纯粹的东西不存在于现象界而只在我们心中(即形而上界),若要追求纯粹的概念只有跳出现象界(肉体)的桎梏,也即死亡。哲人追求真理而禁欲,凡人为强烈的欲望而禁欲,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保持灵魂的纯洁。人死之后躯壳就是无意义的,所以不必在意形式。死去的人是幸福的,留下的才是不幸的。谋杀永远都是邪恶的,不论以国家之名还是正义之名。灵魂不死,永生不灭,对真理的追求无穷无尽,持此一观点即可笑对死亡。
古希腊 哲学 基友的赠礼 杨绛 柏拉图
论世间苦难 豆瓣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 刘彤 中国对外翻译 2010 - 1
《论世间苦难(英汉双语)》内容简介:纵观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伟大的思想》丛书带您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在这个没有上帝、没有希望的世界上在人的盲目抗争中,叔本华强调艺术、道德和自觉的重要。他的观点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个人的理解,人类处境自此满目疮痍。
2013年9月15日 已读
老爷子够啰嗦的,一直唠叨boredom,你是有多怕无聊。大概弄明白现象和自在之物(智商是有多低)了,好多说女人坏话的原出处原来是这货,虽然文笔很好吧……箴言篇真无聊,以及英译本比汉译本像人话得多。
叔本华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德国 散文
韦伯作品集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康乐/简惠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7
《韦伯作品集》总序 余英时
序言 苏国勋
说明 康乐
前言
第一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献
第一卷 问题
第一章 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职业观:研究的课题
第二卷 禁欲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一章 人世禁欲的宗教基础
第二章 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部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索引
2013年9月11日 已读
终!于!看!完了!韦伯老师,注释要不要这么长啊?基本上是伴着教堂诗班的赞美歌声和牧师讲道看的,真是微妙。。我妈说我们家是卫理公会的〜很多原来一知半解的理念都被颠覆了,我本来觉得教派不重要基督的普世的爱才重要现在一看教派不同大家根本没法做朋友嘛,以及对于人与上帝的直接交流、天定命运、以俗世努力增添神的荣光、禁欲与进取并不矛盾等等教义更坚定了,我对教义的理解是正确的,嗯。and从语言学来研究社会学应该很有趣吧只可惜语言学太枯燥了。。
2013 历史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宗教
悲剧哲学家尼采 豆瓣
作者: 陈鼓应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鼓的处女作,在中国的尼采研究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优美的笔、饱满的情和清晰的脉络,结合尼采的生平其创作经历对尼采哲学的主要方面和独创性及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精彩的诠释。言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但又不乏真知灼见,更处处洋溢着难以抑制激情。书后附有尼采著作的选译,以便读者略窥尼采作品的风貌,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本书即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尼采提供很好的引导,又可对尼采研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大脑使用说明书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东尼·博赞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 4
大脑使用说明书,ISBN:9787560047829,作者:(英)东尼·博赞(Tony Buzan)著;张鼎昆,徐克茹译
2013年6月19日 已读
用杂乱的图像整理杂乱的思维正好,读书时候用起来树形图比支形图好用〜
基友的赠礼 学习 心理学
人生的枷锁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8.8 (2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2013年6月18日 已读
这为啥会是毛姆最伟大的小说?毛姆说这样的书他只能写一本,因为他的人生只有一次。ps,毛姆叔叔的嘴真毒。。
基友的赠礼 小说 毛姆 英国
京华烟云 豆瓣 Goodreads
7.9 (14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原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
全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问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动、“三·一八”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书结构宏伟,线索交错,全景式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不了解中国而鄙视中国的外国人展示真正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本土文化的钟情以及列祖国深深的热爱。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曝呈中国的一切困恼纷扰,但由于此,也正表示我们对国家未尝放弃我们的希望!无需加以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诚盼此书将给予吾人以深刻的启示,将我们深植于往昔的根蒂,开出灿丽的鲜花!”
2013年6月9日 已读
太好看了,人物关系一点不乱,看到木兰要放弃自己的爱情很是难过了一阵,还好接着看下去了。林语堂受老庄思想影响真重啊,一切都带那么点宿命论。这本书说是要弥补没有翻译红楼梦的遗憾,也算对得起现代红楼的评价。木兰实在是太理想化,这样的世界如今已不能有,北京已不是那个北平了。最喜欢的人物是姚老爷子,他才是林语堂的理想吧。
中国 基友的赠礼 小说 林语堂 民国
说魂儿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栾保群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8
活着与死去,这是对立的,但有没有一个不死不活的境界呢?活着是人,死去为鬼,但有没有一个不人不鬼的状态呢?长期稳定的肯定没有,短暂一时的则无处不在,诸如昏迷、发疯、出神。丢魂等等。魂灵离壳之后,躺在哪里的是不死不活的躯体,飘游在外的是若阴若阳的游魂。形神相离,但也没有断绝联系,只要有了适当的条件,它们还会合二为一。
晚来寂静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豆瓣
8.5 (33 个评分) 作者: 李海鹏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1 - 8
小说主体部分的时间跨度为1976年至2008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主要内容是主人公夏冲从4岁到31岁的经历、见闻,在此主要线索之外还有多条次要线索交替推进,如周围人的故事等等。就个性而言,夏冲是一个对悲剧非常敏感的人,发现周围生活中到处是被忽略的悲剧。他的父母、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朋友的母亲、高中同学乃至路人甲乙丙,都在各种悲剧之中。与传统的悲剧不同的只是这些悲剧往往被看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小说中也包含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半个,算是悲剧中的一抹暖色。女主人公是一个比男主人公更好的人物,她同样年轻、聪明,但更平静,也懂得安之若素。书名中有“寂静”二字,是因为主人公有三次拒绝跟任何人说话,一次是幼儿园时期,一次是高一,一次是31岁在四川独自旅行时。小说便从第三次“寂静”开始,次第展开倒叙。概括小说的核心意思,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国家这生活都像一条龙,庞大、强力、野心勃勃,而主人公则像一只蝉,疏离、弱小、难以平静——小说的最后一章就叫《龙与蝉》——夏冲也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如此平淡又令人激动。当他到了成熟的年纪,成了一名律师,却仍受制于往日记忆,不得自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生活完全变了。这时夏冲回首往事,就像蝉发出了一串戏谑的鸣叫一般,又悲伤,又懂得这悲伤也是可笑的。他见到的一切都陷入历史的窠臼中无法自拔,并无意义,只有晚来时候的一分寂静给人安慰。
从技术上说,小说试图具备艺术性、创造性和美感。文字务求精确、新鲜。叙述上类似于奏鸣曲式,在主要线索之外,缠绕着多条次要线索,时有偶然的动机演变成主题。因此,既在故事推进上带有滞重感,也因之获得丰富的张力。在结构、节奏、情节上,作者喜欢做迂缓的变化,在不疾不徐间绕过读者的注意力,试图令读者耳目一新。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基于现实生活的、讲述人物的内在经验而非外在命运的小说。
中央公园西路 豆瓣
Three One-Act Plays
7.9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迪·艾伦 译者: 宁一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本书是伍迪·艾伦二○○三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收入《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三部作品。这三个围绕婚姻出轨现象而展开的故事,笔法轻松幽默,极富洞察力,有极强的可读性。剧中人物是典型的纽约人,他们开始看上去单纯无辜,随后却会遇上出乎意料的麻烦,或因卷入丑闻而陷入窘境。作品延续了伍迪·艾伦恒久的创作主题:主人公不断为自己找理由,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忠和骗局。所有戏剧元素,都借助伍迪·艾伦式即兴而精炼的对话巧妙表现出来,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陷入深思。
2013年5月23日 已读
婚姻的荒谬、身份的错位、爱情的不可靠。原本看伍迪•艾伦的电影就觉得人物絮絮叨叨话怎么这么多我还去看剧本。。。
剧本 基友的赠礼 美国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13年5月23日 已读
缺乏独处机会的我们常常忘了思考自己真正所需的。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是圆满的,孤独中的我们不需要他人,也只有此时我们才能互相理解。理解孤独的人自有一种慈悲。
中国 台湾 基友的赠礼 美学 随笔
冷浪漫 豆瓣 Goodreads
7.6 (56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中国书店 2011 - 3
X射线分析发现兵马俑上的蓝色颜料并非埃及蓝的“后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决定了一个女人会不会爱上一个男人,非主流的自平衡地球控制理论点出了和谐二字的精髓,计算机和进化论比化妆品更能决定一张脸美不美,宅男遇见媳妇的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身处德西特时空,有人会因为拥有灵敏的味 觉而不喜欢喝酒,宇宙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恒星核反应为新生命到来提供了可能,放弃种种玄学信仰之后用逻辑来研究艺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尝试。科学松鼠会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博士们,在一年里用八个关键词写就了一本作业,为你呈现这个既有理性之冷酷又有感性之浪漫的世界。
这本书精选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8个主题。在每一章中,各位松鼠们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用专业化的知识、通俗化的语言对主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诠释,从颜色的味道到基因与爱情的关系,从护肤品、保健品中隐藏的秘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剥去了严肃外壳之后的异彩纷呈的浪漫科学世界。
2013年5月22日 已读
真是好无聊啊不过还是理科生最萌啦!☆*:.。. o(≧▽≦)o .。.:*☆
中国 基友的赠礼 科普
灰故事 豆瓣
7.8 (23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8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中短篇小说30余篇。作者的写作态度从“自我迷恋”慢慢进化到“自我呈现”、“自我认识”,相对于编造一个好故事,作者更愿意去呈现一段生命证据;相对于从天空俯视,作者更愿意身在大地,身在其中,去感受单个、渺小的人在时代、社会、人世面前的呼吸。因为小说结尾往往带有毁灭性、绝望感,作品也往往被评价为“冰冷”、“憋屈”,但是作者始终认为,“与其回避,不如直面”,“太阳只有在寒冬尽头才会散发出巨大暖意”。本书同题小说《极端年月》描写了“情人节爆炸案”发生后几个月内一名普通警察的所见所闻。在每个人都陷入到极端情绪并不可自拔后,女友不贞的警察选择和达观的地痞一起活下来,并重新接纳女友,因为没有比活着更大的价值。《1983年》展开对人生命荒谬性的探索,仅仅因为躬下身去捡一张角票,连当事人自己也无法判断是要将之据为己有还是要送还店主,就被逮捕并坐了很多年的牢。作者“人即是我”的写作态度,以及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将震撼读者的心灵。
2013年5月21日 已读
灰暗阴冷,无情地展示县城凡人残缺的一段段人生,提醒象牙塔里的我世界原本的面目。
中国 基友的赠礼 小说
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豆瓣
6.6 (42 个评分) 作者: 阿乙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2
阿乙目前最佳之作,其精准的语言、动作性情节,流动的人物心理,无一不精彩之极。他为我们带来一个抵抗生命虚无的“勇者”与“恶人”。他有着对罪恶、时间、人的社会关系近乎可怕的清醒,他抵抗虚无却放弃价值追寻,甚至毁灭掉生命意义本身。他对生命意义地拷问与败坏,犹如晨钟震荡,冲击我们: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这是根据曾被舆论定义为”无由杀人案”进行的一场文学演算。
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从作案的筹划、实施,交代到逃亡、被捕、受审,直至最后接受死刑。
他十九岁,在高考前夕他屠杀了美丽、优秀,同时身世可怜的女同学——一个常人心目中的完美宝贝,以此来刺激警察的追捕能更有力,制造出一场围捕自己的行动。
他杀人的事实如此清楚,他在受害人死亡之后还朝死者肉身刺了三十七刀。但是关于他为什么杀人,却一直困扰着警察、检察官、法官、专家、学者、记者,甚至同在看守所的狱友。他不是为着性侵犯,不是为着劫掠财物,不是为着仇恨,不是为着逃避高考的压力,他的行为呈现出一种无由的状态,这件案子被舆论称为“无由杀人案”。
直到二审最后,迫于受害人母亲的压力,他才交代原本的作案理由。
然而,他的陈述让所有审判现场的人们哑口无言,乃至法官最终发出颤栗的狂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