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罕·帕慕克
红发女人 豆瓣
Kırmızı Saçlı Kadın
8.1 (16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尹婷婷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举重若轻之作,帕慕克首次尝试“写一部更短的小说”,尽管这个故事已经酝酿了三十年——它始于1988年夏天,帕慕克在住处附近遇到的一对情同父子的挖井人。
☆掘井取水的过程,也是向着记忆的幽暗深处一路挖掘的旅程。失去父亲、做了挖井学徒的少年杰姆,在多年以后渐渐变成一个衣食无忧的商人。他平静的中年生活之下,却埋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直到有一天,他试图遗忘的往事终于将他吞没。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是宽容我们的一切,还是教会我们服从?或许,在尝试了所有的自由之后,我们只想重新寻找一个意义、一个中心,一个能对自己说“不”的人。
☆获2017年意大利兰佩杜萨国际文学奖。
十六岁的高中生杰姆在暑假来到伊斯坦布尔郊区的恩格然小镇,跟随挖井师傅马哈茂德挖井。因为长期找不到水,劳作变得格外枯燥。不过,马哈茂德师傅和杰姆也渐渐变得像一对父子那样亲近。
就在这个夏天,一位红发女人短暂地出现在杰姆的生活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杰姆仓皇逃离小镇。在未来的 三十年里,他不断地阅读和寻找两个古代传说。他发现,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在神秘地牵引着自己的命运。
三十年后,杰姆已成为建筑公司老板,过上富足而平静的中年生活。他再度回到了恩格然,并发现了他试图忘记的一切……
---------------------------------------------------------------
“一部非凡的作品……它几乎是用痛苦的力量深度剖析父子关系……结尾部分的转折,让读者感觉仿佛自己刚刚从深井中上来,骤然进入令人目眩的光线。”
——《卫报》
“这本书充满了悲悯和地方色彩,它描绘了一个男孩走向男人的历程,也记录了土耳其如何走向不可逆转的转变。”
——《金融时报》
“它的结尾让你想立即从头翻开这部书再看一遍。”
——《星期日泰晤士报》
“弑父和杀子的主题回响在意外的或不经意的谋杀情节之上:它们探索着那些缺失的代际关系——这是悲剧的,但也是必然的。世代之间的变化,巧妙地呈现在伊斯坦布尔本身由现代化带来的、往往是恶劣的变化中。”
——《旁观者》
“帕慕克以大师手笔对比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寓言的力量和现实的不可抗拒……像以往一样,帕慕克将沉重的题材处理得十分轻盈,而结局是如此令人迷惑和美丽。”
——《书单》
2019年1月23日 已读
终于读完了一本帕慕克,天知道那本《我的名字叫红》被我搁置了多久。逃避命运的人终究会被命运捉住。当然,逃不开的还有土耳其人在现代化与传统之间飘摇的哀愁,以及发自人类心底最深处的对于深井的恐惧。
土耳其文学 奥尔罕·帕慕克 文学
我的名字叫红 豆瓣 Eggplant.place
Benim Adım Kırmızı
8.2 (142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沈志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一位细密画家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遇害的画家究竟是死于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与苏丹的这次秘密委托有关?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究竟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作者让相关人士全部都现身说法了: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他们仿若有生命般,靠着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仔细地告诉我们每一条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