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美杜莎的笑声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埃莱娜·西苏 译者: 米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5
埃菜娜西苏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和文学评论家,在法、英、美等国的文学界享有盛誉。本书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吁女性参与写作,教导如何写作,本书包括《美杜莎的笑声》与《出口》两篇论文,《笑声》是在面对法国女性问题时,号召女性进行独立写作的宣言式文章,内容主要是与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学家,以及德勒兹、德里达与福柯等同时期思想家展开的哲学性对话。《出口》则以希腊、罗马史诗,以及现代作家对于史诗的改编再演绎文学为分析对象,阐释了女性主义、女性精神分析与女性写作应有的基本特征。
2023年7月31日 已读
自我重复的部分略多,但还是读得我流泪。是爽文也是檄文,是迷离的呢喃也是爱欲激荡的呼喊,又或者按西苏在自序里的说法,是一篇不管不顾,以美杜莎的毒液和魔力,打破所有边界、侵犯一切、颠覆一切、拒绝一切定义、框架和同质化标签、试图为所有被排斥之人言说的战斗宣言。不切割因为不算计,无法摆脱父权话语结构那就偷窃他们的羽毛化作自己的翅膀,“女性写作不是来自过去的还魂,而是指向未来的降临”,“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存在于文学中”,写吧,为自己而写,写自己的欲望和身体,写喷涌的意识和力量,写投向他者的温柔目光与你原本的模样,拒绝父亲的也拒绝母亲的阉割,拒绝存在的沉默与否定、辩证法的斗争与占有,不惧怕差异也不为强化自恋,既然从未被接纳那就从外部言说——那里没有墙, 只有海。
女性主义 西苏
她們的征途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25 个评分) 作者: 趙思樂 八旗文化 2017 - 10
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有人屬於自我覺醒,有人是被迫成長,有人則是順著原本該生長的樣貌而走到命定的位置。她們在各種社會運動中有了與男人的橫衝直撞不同的形象,她們的聲音也因為稀罕而珍貴。
  
  「當你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從他的眼睛裡,看見他的悲哀,這種個體被摧毀的命運就難以再被當作一個繁榮背景下的雜音而忽略不計。」──本書作者趙思樂
  
  劉曉波同學、著名學者/艾曉明──
  她說自己完全不是一個具有政治家思維的人,她是一個學者、紀錄片導演,她參與運動,關心的只是問題、故事和人。她眼睛裡閃著光,說著:「這是中國人的靈魂,儘管此刻是失魂落魄的……」
  
  懷有作家夢的下崗女工/寇延丁──
  她向公安局副局長撂下狠話,自己現在是拿著全世界朋友捐的錢給川震的孩子來治病,「你只要讓我把事情做得下去,我怎麼著都可以委曲求全,要是讓我做不下去,非得讓我碎個瓶子踢個響,我就讓全世界都是玻璃碴子!」
  
  北京市人大公務員、退休大媽包租婆/王荔蕻──
  她在現場原本是不必過多露面做事的,然而負責喊口號的人喊一個字拖三下,她對這種節奏忍無可忍,自己拿過擴音器喇叭就喊了起來,中氣十足的高音壓過了上百人的嘈雜。數部攝影機對著她拍攝,記錄下為她這一生帶來最多光榮和苦難的一幕。
  
  過氣網紅、性工作者/葉海燕──
  她來到小學門口,舉起一張大紙,上面寫著:「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標語下面還有聯繫電話「12338」,這是全國婦聯官方電話。她的抗爭訴求與社會主流發生前所未有的結合,再一次擊中了整個網路的興奮點。
  
  都市白領、律師妻子/王峭嶺等──
  她們背著紅色水桶,桶上用白色膠帶貼出字樣:「和平,支持你」、「全璋,相信你」,並露出得意笑容的照片上傳到社交網路。七零九家屬團的行動透過手機影像散播,這種歡樂風格一發不可收拾,她們的樂觀更讓人心疼她們的遭遇。
  
  ====================
  
  絕大多數底層打拼者在摸爬滾打中沒沒無聞度過一生,但在急速變遷的時代裡,有些人的個人特質會突然與時代產生共振,從而脫離既定的人生軌道。本書所描述的從事社會運動的女性,就是此類敘述的典型例子。中國女性向來在社會運動中扮演二線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本書描寫女性主要為五組人:她們分別是代表八零年代知識分子、劉曉波同屆博士生的艾曉明;以自組川震NGO為開端、懷有作家夢的下崗女工寇延丁;以俠氣集結網路人馬、以行動快閃為號召的包租婆王荔蕻;以驚人作風從網紅跨界社運、並聯結女權NGO的葉海燕;以及以王峭嶺為核心、「七零九大抓捕」中被捕律師們的妻子團。
  
  這些中國女性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投身社會運動,有人屬於自我覺醒(如艾曉明、寇延丁),有人是被迫成長(如七零九律師團的妻子們),有人則是順著原本該生長的樣貌而走到命定的位置(如王荔蕻、葉海燕)。透過同樣身為女性的作者之筆,她們在各種社會運動中有了與男人的橫衝直撞不同的形象,她們的聲音也因為稀罕而珍貴。
  
  她們的故事在作者筆下,成為社會運動中最獨特的一頁。「上部:野蠻生長」將每個女性抗爭者的命運和她們所屬的運動路徑都寫到最高點,並引入外界熟知的男性運動者的故事,展現社會運動的全貌並相互對照;「下部:困獸猶鬥」描寫政府打壓各種維權組織與個體,及其後男性角色勢弱與女性角色上升的關係。換句話說,本書即以中國女性在公民覺醒道路上的轉變為觀察重點,橫向記錄五組分屬社會各階層女性的人事變化,並在其所屬時代背景下、綜向爬梳中國三十年來的社會運動從野火之苗、風風火火到被幾近斬草除根的歷史脈絡。
  
  而作者趙思樂在書中是採訪者的角色、但她同時也與書中女性一樣,曾經與公共部門有過交手經驗,因此她的自身經歷很容易與筆下各角色的生命歷程、當下人際網絡串連。本書的報導寫作,一部分可看見記者的近距離採訪、另一部分也能看見作者與受訪者們互動而產生的自省、甚至是改變自我的影響。
  
  本書的開章是以善拍紀錄片的艾曉明正躲避一場追捕開始,最終章也以艾曉明在雪地裡拍攝勞改農場的血淚故事為收尾,對比開場的驚心動魄、收尾在冰天雪地的荒地裡,作者筆下的人物更顯滄桑、而出現在鏡頭裡的故事卻永遠不被遺忘。

作者簡介

趙思樂

  廣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長期為港台媒體撰寫中國時政與民間運動相關深度報導及專欄。她持續關注中國女性與抗爭議題,其文章曾五次獲得亞洲區域人權新聞報導的最高榮譽──「人權新聞獎」肯定,並於二○一七年獲得亞洲地區最高新聞獎項——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新聞獎」。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豆瓣 豆瓣
A Room of One's Own
9.3 (173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周颖琪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2021年11月18日 已读
太精彩了。“小说像一张蜘蛛网,看似在风中飘摇,但却连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们从人类的苦难之中诞生,和有形之物密切相关。”天才不会凭空而生,人们谈论创作、谈论不要让庸常的生活、不要让世界的恶意损耗自己的灵魂,呼喊着“此刻,我感觉到自己活着!”为了保全我自己的灵魂,就应该让其他人的灵魂被损耗吗?我可以假装看不到将我托举到此处的手吗?我可以只抬头仰望头顶的星空却不再低头看向来时的路吗?就我所见,为此不安的似乎大多是女性,男性们———他们的生命肆意生长,不必受此困扰,令人羡慕。在巨大的Ego的荫蔽下,他们自由地行走,可人们不得不努力地左躲右闪,才能看清阴影背后的景象。伟大的作家、隽永的思想是双性的——或者是无性的。它不会急于通过打压另一种性别、另一种思想来宣称自己的伟大。我们喑哑无声,因而悲伤。
伍尔夫 外国文学 女性 女性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
安东尼娅家族 (1995) TMDB 豆瓣
Antonia
8.6 (50 个评分) 导演: 玛琳·格里斯 演员: 维勒克·范阿梅尔罗伊 / 埃尔斯·多特曼斯
其它标题: Antonia / 安东妮雅之家
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安东尼娅(维力奇·范·阿麦莱 Willeke van Ammelrooy 饰)带着女儿达尼埃莱(埃尔斯·多特曼斯 Els Dottermans 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安东尼娅乐善好施的善良性格为战后满目疮痍的家园带来的新的希望,她先后收留了痴呆女孩代代(玛丽娜·德·格拉夫 Marina de Graaf 饰)和农夫巴斯(简·德克莱尔 Jan Decleir 饰)等人,组件了一个特殊的家族——安东尼娅家族。
一种温馨又紧密的关系维系着这些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们,在相互扶持之间,却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达尼埃莱怀孕后生下了特雷莎(Veerle van Overloop 饰),小特雷莎长大后,却惨遭皮特(Filip Peeters 饰)的强暴。随着时间的流逝,安东尼娅家族不断的壮大着,而安东尼娅自己的生命却走向了尽头。
2021年5月8日 看过
这不比纯爱漫画治愈多了,巴赫响起的那刻我热泪盈眶。时间流逝,但总有一些东西永远留存。不要问生命从哪里来,大地和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我们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好喜欢那些符号和象征啊……
1995 剧情 奥斯卡 女性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