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实在论
铃与哨 豆瓣
Bells and Whistles: More Speculative Realism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格拉汉姆·哈曼 译者: 黄芙蓉 拜德雅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 编辑推荐 -
★实在论在21世纪的“思辨转向”催生了当今哲学界炙手可热的思潮——思辨实在论。这一思潮针对20世纪欧陆哲学的反实在论的哲学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格拉汉姆·哈曼——思辨实在论思潮的核心成员之一——早年怀着阐释海德格尔哲学的初衷,从《存在与时间》中的“工具-分析论”出发,发展出了思辨实在论的其中一条理论进路——对象引导哲学。
★作者哈曼作序为不甚熟悉这一学说的中国读者介绍了其理论背景和历史渊源。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格拉汉姆·哈曼于2010—2013年所作的16篇博文、采访与演讲。这些文章按时间顺序编排,每篇独立成章,这些章节虽不能构成一部结构完整著作的有机部分,但其中会反复论及以下内容:
• 胡塞尔的现象学
• 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论
• 麦克卢汉的“冷媒介”与“热媒介”学说
•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本书中,哈曼用一种亲切的笔触和诙谐的文风,介绍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潮——思辨实在论,及其亚种——对象引导本体论,这是他从1992年便投身其中的学术志业,那时,他第一次试图开创一种对海德格尔的新的解读方式。
2019年4月27日 已读
哈曼的基本原则是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论,他沿袭的是康德的物自体的传统,坚持实在界不会被任何接触还原,实在总隐没于背景中而有存余,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无法穷尽对象的实在。关系性总是对象间非直接形式的接触,但同时他并未放弃“充足理由律”,并认为实在的对象绝非内在的而是彻底“非-关系”的。由两种对象和两种性质的模型出发,哈曼建构起时间、空间、本质和相的四重结构,它们代表了诸物间的张力。在哈曼对海德格尔的这种解读中,此在(人)失去了中心的地位,甚至工具-分析论所推出的实在的存余也不仅仅适用于工具,除非我们同意海德格尔所说的,“诸物都具有上手性”。第七篇论拉图尔的挺有意思。第11、15、16都挺有趣。重复性内容多。
哲学 当代激进思想 思辨实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