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
论摄影 豆瓣
On Photography
8.9 (8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5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2022年3月7日 已读
敏锐。想起特德·姜的The Truth of Fact, the Truth of Feeling,当相机替代我们去观看,“把经验微缩化,把历史变成奇观。照片创造同情不亚于照片减少感情和疏远感情”。相机发明之前,人们怎样感受世界?绘画干涉现实,而影像只是现实质料的残余,如果你相信镜头所采集的既是现实——那么如卡夫卡所说,我们只是在误解世界,误解自己。影像无法为我们提供世界的全部样貌,哪怕是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影像也无法描绘 ta 生命的真正面貌。面对影像我们无能为力,摄影发生时,我们并不在场,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扭头不看,并为“观看者”的安全位置隐隐不安。关于中国的一段极好。此地作为监视手段的摄影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只允许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只允许凝视唯一一种影像,那唯一的陈词滥调。
摄影理论 桑塔格 艺术 观看之道
关于他人的痛苦 豆瓣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2022年1月12日 已读
态度多于观点,但依然部分解答了我的困惑。当他人的痛苦成为景观,观看就成了一项令人羞愧的活动。而景观是可制造的。更糟糕的是,景观是可供出售的。当苦难只是远方的苦难时,我尚可转过脸去安慰自己“此时我是安全的”,然而到了摄影技术便携化、人人都可随手记录的现在,我们有时甚至要从施暴者的角度去观看——这令人作呕。但即便如此,即便记录悲剧发生瞬间的影像不可能涵括它所指涉的全部事实,记录仍有必要。对苦难的记忆令我们震颤,让我们不安,提醒我们悲剧随时可能降临。“因为记忆是我们与死者可能拥有的唯一联系,怀恋自有其道德价值。”记忆是个人的,是不可再生产的,永远也不会有什么集体记忆——有的只是propaganda。唯一的抵抗方式是,不再只是观看,而是投身其中去体验——这是可能办到的吗?这会不会是另一种傲慢?
摄影 桑塔格 现实 社会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