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20年危机(1919-1939) 豆瓣 Goodreads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卡尔 译者: 秦亚青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 1
爱德华·卡尔是当代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大师,《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卡尔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卡尔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这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和学者的必读书。
2013年2月4日 已读
理想主义的教训
2013年2月3日 评论 理想主义的教训 - 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是不同的,国家的政策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国家的力量主要有三种,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影响舆论的力量,三者密不可分,经济和舆论影响力强大的国家既能提升军事力量也需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国家的拟人化不仅赋予国家义务更赋予国家权利。国家间没有永恒不变的普适道德,一时的道德原则往往是强国维护利益的工具,随当时的国家地位而变。英美等民主国家和德苏等极权国家都宣称自己是和平和正义的代表,而对于小国来说战争与和平不一定就是恶或善的,而是推翻大国压迫提升地位的机会。德意在不断打破国际条约时宣称他们在一战后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而理想主义者的混淆国际道德与个人道德使得美英等国不顾法国的强烈不安而坐视不管德意向侵略迈进。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机构指导国家的行为是否符合国际道德,因此国家必须自助。自然的利益和谐是不存在的,霸权国必须作出牺牲才能维持"道德平衡"。 以道德作为国际法权威的来源,就会导致各国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判断国际法的有效性,"不符合道德"成为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借口,而美英等国出于愧疚而不愿阻止德国的侵略行为。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政治学 现实主义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