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我是个怪圈 豆瓣
I Am a Strange Loop
8.5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译者: 修佳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侯世达近三十年最受关注作品
当我们开口说:“我......”
这个主语是谁?自我是什么?“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自我、一个灵魂、一个意识、一个“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
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
这是侯世达对其家喻户晓 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一次全新阐释与扩写。
——凯文·凯利
这是人类意识探险中最为重要的挑战。
——《科学美国人》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出版30年后,侯世达回到了他最有发言权的领域回答:我是什么?
——《新科学人》
1993年,侯世达的妻子卡罗尔因脑瘤逝世,年仅42岁,两个孩子还都很小——侯世达人生后半程的遭遇影响了他的思想……这是一部经过认真反思的作品。
——《时代》周刊
你会返航,重新找到生命的平衡,焕然一新,但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治愈。当你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在这里,都在岸边等你。
——丹尼尔·丹尼特
……
"三十年前,我不懂得心智建模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明白两者截然不同,并把精力专注于通过计算机建模来理解人类心智。
我认为自己是一名认知科学家,而不是人工智能专家。"
……
我们大脑中“浮现”出来的现象— 例如想法、希望、意识 和自由意志都根源于一种怪圈,是不同层次之间的一种自我强化的“共鸣”。《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 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心灵、大脑、符号、模式、文字游戏、 自我指涉与意识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我们为什么会为远方的人心碎?我们为什么可以(或不可以)理解他人?当我思考自身时,自我指涉的边界在何处,“我”又栖居于何方?很可惜,侯世达给不出答案,阅读他的过程像是同时面对Lakoff+Ted Chiang,太多隐喻,太多寓言,但当他诗意地谈起亡妻,谈起自己回头看向楼梯,“在那一刻,我在用她的视角观看”,说正是他人留给我们的无数灵魂碎片给无生命的纸片与器具赋予了意义,我忍不住痛哭。“灵魂的日食遮天蔽日,可是即便光芒已经极其削弱,只要他的灵魂日冕还在,他就还在。”我们的灵魂并不能与他人的彻底重叠,只能透过星丛朦胧地看向意识,这是一本失败的书,它注定失败,在思考自我边界的过程中,我们落入了哥德尔的怪圈,好在也学会了从不同的层级来观看生命的结构。“你”并非幻景,而是与我一样实在的存在。
侯世达 哲学 心灵哲学 思维 科学
科舟求健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方舟子 2014 - 6
面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上神乎其神的保健品广告,“神医”、“养生大师”的巧舌如簧,面对微博、微信上的各种热情推荐,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偏方秘笈,你是相信还是怀疑?你相信食物会相克,野菜最有营养吗?你相信胶原蛋白能美容,人体需要“排毒”吗?你相信素食真的有益健康使人长寿,牛奶真的不适合人喝吗?你认为不坐月子会落下疾病,给孩子接种疫苗很可怕吗?没有人不渴望自己和家人健康,于是我们从不怀疑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于是那些贪婪的商人便利用这种美好的愿望,用各种噱头和骗局,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这个魔咒不但吞噬着人们的钱财,也吞噬着人们的健康。要破解这种魔咒靠什么?答案是“科学”。本书作者用他手中的笔和专业的知识,告诉人们一个浅显而又实用的道理:为了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不要轻信那些“传统”,不要轻信任何虚假浮夸的宣传,不要滥用任何未经检验的药品,要学会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怀疑、实证和理性的科学精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科学是健康之舟,是我们通往健康彼岸的航船。
2021年7月13日 已读
十年前的肘子,保健品和中成药之敌,中老年人之卫士,应该多买几本,镇宅去魅,送长辈。后半部分重复部分略多。14年刚读的时候我吐槽孤身奋战的肘子做的科普对于普通人来说比松鼠会的那群人做的更有用,事到如今,科学松鼠会和ent账号永封,科普大V纷纷噤声,肘子早就逃去美国了,大环境反智恶化不可逆。唯有一声长叹。话说回来仅仅为了“减少在读书目”就强迫自己读完这种“道理我都知道”的书,我忍不住反复思索"What the fuck am I doing here"……
中国 健康 方舟子 科学 科普
盲眼钟表匠 豆瓣
The Blind Watchmaker: Why the Evidence of Evolution Reveals a Universe without Design
8.7 (9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王道还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这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又一本经典之作。本书是正宗的演化论入门书,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生命本身的绝佳读本。作者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之后,以“生物适应的起源”为核心,用稳健的文笔,详细阐释了生物适应是任何演化理论家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天择说是唯一可信的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足以替代天择说的理论,或者认为天择说无足轻重,都过不了解释生物适应这一关。突变和自然选择是道金斯解释生命变化的两个基本概念。无论是对演化论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持批判观点的人,本书都是最好的起点。本书是英语世界最流行的演化论教科书,曾获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非小说类最佳书奖、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文学奖。译者王道还先生说:“要是你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演化的书,就读这一本!”
“钟表”是“世界运行模式”的隐喻,象征自然运行的机制是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的。“钟表匠”本来是“创世主”。本书指出:物种的演化并没有特殊的目的。如果我是要把大自然比喻成钟表匠的话,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位盲眼钟表匠。
------------------------------------------------------------------------------------
各界评价:
他成功且令人钦佩地展示了自然选择是如何让生物学家们放弃了诸如设计、目的这样的概念,并且用一种大家易于的理解的方式展示给了现代读者。
——Michael T.GhIselin 纽约时报
这是我近些年读过的关于演化论最好的书。对于生物学家而言它足够深刻,对于大量享受《自私的基因》一书的读者来说,它写的够好,读起来足够简单。
——Edward O.Wilson
才华横溢,辩论紧张却又有大量可读性强极强,充分的例子与分析……《盲眼钟表匠》呈现出一场令人信服的科学辩论是什么样子,这是最好的科普。一个令人鼓舞的二流主题。有创造性的,走上歧途的同伴,其他科学领域被误导的闯入者,以及媒体错误报道来带的令人。极力推荐!
——伦敦时报
漂亮而华丽的写作。特别易于理解又像一场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演说。每一页都是真实的故事。这是最好的科普读物,我曾经读过的最好的书。
——Lee Dembart,洛杉矶时报
在让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演化生物学方面,道金斯比现今任何人都写的好。
——John Maynard Smith
自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出版以来,该理论最可读的读本,最有力的捍卫!
——经济学人
科学究竟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作者: A.F.查尔默斯 译者: 鲁旭东 商务印书馆 2007 - 11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提起查尔默斯,相信许多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1982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走人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教科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
癌症:进化的遗产 豆瓣
Cancer: The Evolutionary Legacy
作者: [英] 麦尔·格里夫斯 译者: 闻朝君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癌症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尚有许多难题有待破解,癌症治疗总体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癌症:进化的遗产》作者麦尔·格里夫斯教授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对癌症发生和发展做了多维的、动态的阐述,对很多困扰癌症研究者的难题给出了独特且合理的解释。作者认为癌症并不是新生疾病。尽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癌症的主要类型和发生率不尽相同,但它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从来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远离癌症的乌托邦,因为癌症本身就是地球生命数十亿年进化过程的自然产物。只要有进化,就会有突变,也就会有癌症。这一独特观点为癌症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癌症:进化的遗产》语言通俗、事例生动,无论对遗传学和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还是对癌症研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2018年6月24日 已读
从陪家人开始化疗到做完手术,断断续续读了半年终于读完。对抗癌症需要先了解癌症。毕竟是十年前的书了,讨论的许多内容我早已熟悉,但体系化的论述还是有帮助。抗癌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翻译不是太好。
医学 癌症 科学 进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