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豆瓣
Ö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9.0 (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卡尔·马克思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00 - 5
收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等的论述,以及詹姆斯·穆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等。
韦伯作品集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豆瓣
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康乐/简惠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7
《韦伯作品集》总序 余英时
序言 苏国勋
说明 康乐
前言
第一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献
第一卷 问题
第一章 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职业观:研究的课题
第二卷 禁欲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一章 人世禁欲的宗教基础
第二章 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部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索引
2013年9月11日 已读
终!于!看!完了!韦伯老师,注释要不要这么长啊?基本上是伴着教堂诗班的赞美歌声和牧师讲道看的,真是微妙。。我妈说我们家是卫理公会的〜很多原来一知半解的理念都被颠覆了,我本来觉得教派不重要基督的普世的爱才重要现在一看教派不同大家根本没法做朋友嘛,以及对于人与上帝的直接交流、天定命运、以俗世努力增添神的荣光、禁欲与进取并不矛盾等等教义更坚定了,我对教义的理解是正确的,嗯。and从语言学来研究社会学应该很有趣吧只可惜语言学太枯燥了。。
2013 历史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宗教
经济学原理 豆瓣
作者: 吴海燕 2008 - 8
《经济学原理(第2版)》是为高等院校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编写的。《经济学原理(第2版)》的特点是内容容量适度,繁简相宜;重点、难点突出。为便于理解,融入了大量的实例;为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都附了相关习题;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章后特别设置专题,介绍一些经济学大师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公共经济学 豆瓣
作者: 黄恒学 2002 - 10
公共经济学,ISBN:9787301058510,作者:黄恒学主编
2013年6月7日 已读
明天我就卖掉你了。。
经济学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 豆瓣
作者: 王正毅 商务印书馆 2000 - 11
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世界体系论的兴起、第二部分世界体系论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世界体系论:影响及其争论、第四部分世界体系论与中国。
通往奴役之路 豆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Road to Serfdom
8.4 (131 个评分) 作者: 哈耶克 译者: 王明毅 / 冯兴元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 8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br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 豆瓣
作者: 尼克.李森 译者: 张友星 1996 - 10
自序
通常,在一本书的开头,作者都要写上一篇简短的献词,但是, 我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重录我的生命中并不怎 么光彩的一段经历,再现一段我一直想要忘却的历史,因此,我觉得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它献给任何人。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借了写这本书的机会,着重展现一些事件的真实面貌。譬如,在书中,我引用了英格兰银行的报告,但那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其中的观点。并不是这样的。那份报告只不过废纸一一张──跟新加坡提交的那一份报告比起来,它让人感到羞愧。
另外,我认为还有必要问英格兰银行和“打击严重欺诈行为办公室”(SFO)几个层次较高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避而不谈,譬如,在巴林银行倒闭后,为什么还会引起五千五百万英镑的货币损失?那些所谓的“专家”是否有能力对那些货币进行有效的套做交易?或者他们只是在进行赌博?
我没有被遣送回英国去接受审讯,这其中有好几个原因。我不想谎称我对此决定背后的内幕不知或者不懂。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么一个事实:新加坡政府在他们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他们被禁止接触英国人掌握的大部分能用作证据的文件。而在我被扣留在德国期间,SFO所 做的陈述与此正好相反。
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暴露内幕。但是我仍怀疑它会导致新闻媒体的热烈炒作,就像读者们常常见到的那样。只是这一次的故事却是 完全真实的。在写这本书时,我一直坚持着“真实”的原则,以告诉 读者事情的真实面目。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我的描绘方式感 到不安,但是,在将书读过多遍之后,我觉得我的描绘应该是公正的。为了不伤害别人,我在书中两次使用了化名。好在这两个人算不上 书中的主要人物,也不会想到我会在这本书中提及他们。所以,我想 这个处理方法应该是妥当的。
借此机会,我想向一些人表达我的谢忱。首先我要感谢爱德华怀特利先生,是他帮助我写成了这本书。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监狱当局格外帮忙,允许他一次一次地来探视我。但愿他日后一切顺遂。
我还想对我的律师们表示感谢,尤其是史蒂芬波拉得、阿伯哈特凯普夫和爱娃丹宁弗尔德。是他们接了我的案子,帮我打完了那场官司。第一次入狱时,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可以看出谁是你的朋友了。”这绝对是至理真言。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深受感动。但是,我又无法一一回信──朋友们的来信实在大多了──我只能在此感谢所有给我写信的人。我未曾收到过指责我或批评我的信,但我确实对我以前引为“朋友”的一些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尽管大多数朋友都抗拒了悬赏的诱惑,但还是有叁个人将自己出卖给了报社,我不想说出他们的姓名──我不想将自己降低到他们的等级──但是,我想,他 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的。
我想感谢我所有的家人和所有的好友,他们一如继往地支持着我。他们的爱是我的精神支柱。要是没有他们的爱和帮助,我肯定无法坚持到现在。这又谈何容易!对我而言,适应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是,你们之中的每个人都给了我不小的帮助,让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我要对我的妻子丽沙说声“谢谢”。在整件事情中,她都是我的力量泉源,在我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激励着我。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心服刑,尽快回到她的身边。我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丈夫。
国富论 豆瓣 Goodreads
The Wealth of Nations
9.1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亚当·斯密 译者: 唐日松 等 华夏出版社 2005 - 1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