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悲剧的诞生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周国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5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2021年10月19日 已读
俄狄浦斯和哈姆莱特的悲剧并非源于无知,却恰恰来自于真知灼见,人的痛苦源自偶然于深渊中瞥见的真理。在绝境之中,艺术降临了,在酒神的激情和日神的梦境之中,日常世界变得模糊不清,神话的幻影在暗壁上投下光影。欧里庇得斯把悲剧降低为对公众的迎合,将酒神从悲剧中排除出去,用声名狼藉的机械降神强迫观众“首先理解,然后知晓美”,将理性引入艺术的创作活动之中。他和苏格拉底共谋,把悲剧英雄变成了道德教化的化身。语言不过是对音乐的拙劣模仿,然而,他却将音乐逐出了悲剧。苏格拉底用认知的快乐制造了这样一种幻象:知识能够改造世界、科学能够指导人生,历史可以在形而上学无尽的求索道路之上永远持续。幻象断裂之时,人们惴惴不安,不敢直视生存的彼岸。此时唯有重新信仰酒神才能得到救赎,直视厄运,在纯粹的审美领域中,让悲剧得以重生。
尼采 德国 悲剧 经典 美学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2019年10月20日 已读
各个意义上来说都是我拥有的、读过的最美丽的书。文艺复兴三杰和伦勃朗的部分几乎令我感动落泪。2019/10/18 终于读到梵高的部分了,他的玉米地里空气中美丽的光线和他写给提奥的字句竟使我头皮发麻,艺术的伟大之处。这是艺术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是人几千年来不断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也理解自己、并且努力展示自己的这一理解的过程。最珍贵的成果当然是:人们发现艺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别忘了,在艺术的潮流一次又一次转向时,贡布里希爵士时时提醒我们别忘了过去,别忘了艺术最初的样子。在这一刻我愿意放弃潜能、逃逸、延异等等时髦概念而去做赫尔墨斯的信徒:相信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可沟通性,相信灵光降临的那一伟大时刻。
历史 文化 科普 经典 美学
会饮篇 豆瓣
Συμπόσιον
9.5 (137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13 - 1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2019年9月20日 已读
手头只有这个中文版本,也懒得翻剑桥版了,权当练习古希腊语。Eros 当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和 philosophy 一样,它显明了我们永恒的渴求——始于肉体之美,终于永恒的美好之物,而最美好的东西在灵魂和知识里。苏格拉底最精通爱欲但又不耽于爱欲,因为他已经在哲学中获得自满,他是孤独而完满的。“我好像被蝮蛇咬了一口,咬在我的心上,我的灵魂上”。我能说我读这本的最大动力是嗑 CP 么 o(*≧▽≦)ツ┏━┓
古希腊 哲学 爱情 美学 苏格拉底
宁芙 豆瓣
Ninfe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蓝江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4
•自古希腊以降,人们一直在找寻一种通向过去、激活记忆的方式。这正是阿甘本在《宁芙》一书中所讨论的主题:对时间与影像之关系的探索。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
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
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2019年5月11日 已读
阿比·瓦堡,居伊·德波,本雅明,阿甘本不过是在继续他们的工作而已。宁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精灵,要与人交媾才能获得灵魂。而影像生自人又脱离了人,按本雅明的说法,处于曾在之物与当下在一瞬间共同汇集成的星丛中,而重要的是静止的瞬间、被突然打断的时刻所具有的张力。重新赋予影像能量,让固化的、不可接近的历史幽灵重新运动,这是人作为历史主体、活生生的存在所背负的使命。只有拯救了作为影像的宁芙,人才有可能拯救过去,拯救历史的废墟,拯救我们的记忆,同时也重新获得潜能,对未来保持一种敞开,找到救赎自己的通路。但这种救赎,并非个体的智慧所能达成,只是要由“时空中的大众”在集体的想象中完成,在想象的空间中,才能通过思考的不可能性使思考变得可能,人与非人、多与一、感性与知性之间的断裂得以发生,历史也在此发生。
哲学 电影理论 美学 阿甘本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2018 - 6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是朱光潜谈美作品完整本,精选了他最通俗易懂、贴近当下生活的美学文字。
包括早期留学西方时写的美学入门书《谈美》,和21篇解读古诗词、绘画、文学趣味的文章,仿佛隔着时空与老友对谈般,层层讲述文字、画作背后的生活之美,完整地呈现了美学大师一生对美学的思考和体悟。
人生的美、文字的美、诗的美、画的美……如何欣赏?全部收藏其中
2018年12月27日 已读
前面很好,美是学着 无所为而为。《文学中的低级趣味》几篇,让人叹息先生的人生境遇变化。
朱光潜 美学 随笔
无限的清单 豆瓣 Goodreads
VERTIGINE DELLA LISTA
9.2 (14 个评分) 作者: 翁贝托·艾柯 / UMBERTO ECO 译者: 彭淮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0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13年5月23日 已读
缺乏独处机会的我们常常忘了思考自己真正所需的。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是圆满的,孤独中的我们不需要他人,也只有此时我们才能互相理解。理解孤独的人自有一种慈悲。
中国 台湾 基友的赠礼 美学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