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
我是个怪圈 豆瓣
I Am a Strange Loop
8.5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译者: 修佳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侯世达近三十年最受关注作品
当我们开口说:“我......”
这个主语是谁?自我是什么?“我”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自我、一个灵魂、一个意识、一个“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
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
这是侯世达对其家喻户晓 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EB)一次全新阐释与扩写。
——凯文·凯利
这是人类意识探险中最为重要的挑战。
——《科学美国人》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出版30年后,侯世达回到了他最有发言权的领域回答:我是什么?
——《新科学人》
1993年,侯世达的妻子卡罗尔因脑瘤逝世,年仅42岁,两个孩子还都很小——侯世达人生后半程的遭遇影响了他的思想……这是一部经过认真反思的作品。
——《时代》周刊
你会返航,重新找到生命的平衡,焕然一新,但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治愈。当你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在这里,都在岸边等你。
——丹尼尔·丹尼特
……
"三十年前,我不懂得心智建模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明白两者截然不同,并把精力专注于通过计算机建模来理解人类心智。
我认为自己是一名认知科学家,而不是人工智能专家。"
……
我们大脑中“浮现”出来的现象— 例如想法、希望、意识 和自由意志都根源于一种怪圈,是不同层次之间的一种自我强化的“共鸣”。《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 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心灵、大脑、符号、模式、文字游戏、 自我指涉与意识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我们为什么会为远方的人心碎?我们为什么可以(或不可以)理解他人?当我思考自身时,自我指涉的边界在何处,“我”又栖居于何方?很可惜,侯世达给不出答案,阅读他的过程像是同时面对Lakoff+Ted Chiang,太多隐喻,太多寓言,但当他诗意地谈起亡妻,谈起自己回头看向楼梯,“在那一刻,我在用她的视角观看”,说正是他人留给我们的无数灵魂碎片给无生命的纸片与器具赋予了意义,我忍不住痛哭。“灵魂的日食遮天蔽日,可是即便光芒已经极其削弱,只要他的灵魂日冕还在,他就还在。”我们的灵魂并不能与他人的彻底重叠,只能透过星丛朦胧地看向意识,这是一本失败的书,它注定失败,在思考自我边界的过程中,我们落入了哥德尔的怪圈,好在也学会了从不同的层级来观看生命的结构。“你”并非幻景,而是与我一样实在的存在。
侯世达 哲学 心灵哲学 思维 科学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George Lakoff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 1 其它标题: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Its publication should be a major event for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hould pose a major challenge for cognitive science. In addition, it should have repercussions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anthropology and psychology to epistem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 . . Lakoff asks: What do categorie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reveal about the human mind? Offering both general theory and minute details, Lakoff shows that categories reveal a great deal."—David E. Leary, American Scientist
认知语言学基础 豆瓣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ic Readings
作者: 德克·盖拉茨 编 译者: 邵军航 / 杨波 2012 - 8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入门读物,由十二篇论文组成,每一篇论文各介绍一个核心概念:认知语法、语法识解、辐射状网络结构、元型理论、图式网络结构、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喻、心理空间、框架语义学、构式语法、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由Dirk Geeraerts教授主编这本认知语言学基础读物,涵盖了认知语言学所有重要的方面和核心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性。主编和每一章节的作者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书中的章节均为这些学者的代表作,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的核心观点。(2)将认知语言学领域分散的观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利于读者把握该领域的全貌。(3)该书的绪论详细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采取的视角、不同研究之间的联系、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学者、召开的会议,为读者展现一张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全景图,其后记还为每一章节提供了详细的认知语言学相关论著信息,为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呈现一张精细的续读导图。
2014年6月22日 已读
未完本,有机会要再读。主要是Lakoff撰写的第六章,注意隐喻的运作机制和duality。隐喻的来源是我们生活世界的经验,所以我是要走上反形而上学之路了吗。
认知科学 语言学 隐喻 需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