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 豆瓣
作者: 尼克.李森 译者: 张友星 1996 - 10
自序
通常,在一本书的开头,作者都要写上一篇简短的献词,但是, 我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重录我的生命中并不怎 么光彩的一段经历,再现一段我一直想要忘却的历史,因此,我觉得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它献给任何人。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借了写这本书的机会,着重展现一些事件的真实面貌。譬如,在书中,我引用了英格兰银行的报告,但那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其中的观点。并不是这样的。那份报告只不过废纸一一张──跟新加坡提交的那一份报告比起来,它让人感到羞愧。
另外,我认为还有必要问英格兰银行和“打击严重欺诈行为办公室”(SFO)几个层次较高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避而不谈,譬如,在巴林银行倒闭后,为什么还会引起五千五百万英镑的货币损失?那些所谓的“专家”是否有能力对那些货币进行有效的套做交易?或者他们只是在进行赌博?
我没有被遣送回英国去接受审讯,这其中有好几个原因。我不想谎称我对此决定背后的内幕不知或者不懂。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么一个事实:新加坡政府在他们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他们被禁止接触英国人掌握的大部分能用作证据的文件。而在我被扣留在德国期间,SFO所 做的陈述与此正好相反。
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暴露内幕。但是我仍怀疑它会导致新闻媒体的热烈炒作,就像读者们常常见到的那样。只是这一次的故事却是 完全真实的。在写这本书时,我一直坚持着“真实”的原则,以告诉 读者事情的真实面目。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我的描绘方式感 到不安,但是,在将书读过多遍之后,我觉得我的描绘应该是公正的。为了不伤害别人,我在书中两次使用了化名。好在这两个人算不上 书中的主要人物,也不会想到我会在这本书中提及他们。所以,我想 这个处理方法应该是妥当的。
借此机会,我想向一些人表达我的谢忱。首先我要感谢爱德华怀特利先生,是他帮助我写成了这本书。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监狱当局格外帮忙,允许他一次一次地来探视我。但愿他日后一切顺遂。
我还想对我的律师们表示感谢,尤其是史蒂芬波拉得、阿伯哈特凯普夫和爱娃丹宁弗尔德。是他们接了我的案子,帮我打完了那场官司。第一次入狱时,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可以看出谁是你的朋友了。”这绝对是至理真言。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深受感动。但是,我又无法一一回信──朋友们的来信实在大多了──我只能在此感谢所有给我写信的人。我未曾收到过指责我或批评我的信,但我确实对我以前引为“朋友”的一些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尽管大多数朋友都抗拒了悬赏的诱惑,但还是有叁个人将自己出卖给了报社,我不想说出他们的姓名──我不想将自己降低到他们的等级──但是,我想,他 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的。
我想感谢我所有的家人和所有的好友,他们一如继往地支持着我。他们的爱是我的精神支柱。要是没有他们的爱和帮助,我肯定无法坚持到现在。这又谈何容易!对我而言,适应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是,你们之中的每个人都给了我不小的帮助,让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我要对我的妻子丽沙说声“谢谢”。在整件事情中,她都是我的力量泉源,在我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激励着我。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心服刑,尽快回到她的身边。我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丈夫。
帝国沧桑 豆瓣
作者: 李德林 2009 - 3
《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讲述了1872年,大清王朝拉开了一场华丽的改革开放大幕。慈禧、李鸿章、盛宣怀、唐廷枢、伊藤博文、胡佛……各路风云人物逐一盛装亮相,合奏了爱新觉罗王朝的最后一曲挽歌。百年前这一曲悲壮挽歌背后,是谁在推动大清改革开放?又是谁在操纵稚嫩的大清股市? 风雨飘摇的大清复兴之路上,是谁在导演连环金融风暴?又是谁在操控资本将大清埋葬?诡异的间谍背后,是谁在扼住大清改革开放的咽喉?又是谁终结了最后的希望?是她?是他?是他?还是他?《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重现了1872-1911年间的晚清王朝的资本市场,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今昔会否惊人的相像。中国官僚和资本家、股份制改革、内幕交易、金融骗局、国家诚信缺失等,带领我们找到了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基因。金融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怎样地发挥着作用?读罢全书,你会发现,大清帝国所交的学费和金融沧桑正是今日之鉴。
《帝国沧桑:晚清金融风暴幕后的历史真相》的新观点:
1、晚清资本市场的多元化
2、晚清股市内幕交易案
3、晚清金融危机的政府救市
4、光绪皇帝操纵舆论发行债权融资
5、慈禧太后的金融改革贡献
6、晚清重工业复兴计划遭遇商业间谍
7、戊戌变法首领、一代国学大师康有为涉嫌非法集资
8、美国孤儿总统在中国一手导演的旷世股权欺诈案
9、国学大师严复远赴伦敦打世纪股权大案官司
10、晚清虚假发行股票引发的金融危机案
11、股市黑嘴左右晚清资本市场
12、晚清改革开放过程之中,政府制定法律卖官
13、晋商错失晚清金融改革机遇,江浙资本的历史性崛起
14、商标案击垮晚清的烟草工业
15、晚清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生丝泡沫环环相扣的国际阴谋
16、孙中山跳楼价发行债券的隐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