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
弗洛伊德 (1962) 豆瓣
Freud
导演: 约翰·休斯顿 演员: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 苏珊娜·约克
其它标题: Freud / Freud: The Secret Passion
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解萨特对弗洛伊德的具体看法如何,特别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应萨特的要求没有打出他的编剧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出自他老先生的手笔。
萨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约翰·哈斯顿来找萨特,请他写一部《弗洛伊德》的电影脚本。萨特答应了,先写了一份长达九十五页打印好的提要出来。哈斯顿看了以后认为满意,请他继续写拍摄脚本。可是这个脚本太长,如果要照这个本子拍戏,恐怕要拍上七个小时的电影,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智力训练的观众,可就受不了了。第一稿没有通过,哈斯顿请他删改。可改出来的本子依然冗长。哈斯顿要他再改,萨特坚决不答应。最后,要开拍了,萨特无奈只好又改,只是要求在上映时不要打出他的名字。
这不禁令人奇怪,为什么哈斯顿一开始要找萨特写弗洛伊德呢?他知道,萨特本人对于弗氏及其学说是出名的冷淡,并且根本不承认弗氏的无意识说,至少他认为这个提法不确。他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所谓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用以补充和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错,萨特也曾写过几部剧本,这些剧本也搬上了银幕。但是,他写的剧本,一旦拍成电影就很可能是一大篇哲学演讲式的说教,使一般观众难以接受。然而,哈斯顿却偏要去找他,而他居然答应了。
尽管萨特不喜欢弗洛伊德,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电影剧本虽然没有吹捧弗氏,倒也不见得有十分的敌意。对两场主要的戏,萨特都花了笔墨和功夫。第一场戏讲的是弗洛伊德在他一生事业的前十年摸索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治疗方法。这十年,弗氏制定了,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是要尽力摆脱他人的影响。萨特描述了正在探索前进道路的弗洛伊德是如何竭力摆脱西奥多·梅勒特、约瑟夫·布鲁诺和讨厌的威廉·弗里斯这些人对他的包围和粗暴干扰。尤其对弗里斯这个人,萨特把他说成是一个魔鬼,而众所周知,这些人都是弗洛伊德的朋友、同事,特别是弗里斯,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在第二场里,主要表现了一大群患歇斯底里症的女病人,她们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的获得了痊愈。最后,弗洛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一个步入中年,深感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神,没有父亲的存在主义英雄。总的来说,萨特笔下的弗洛伊德,不仅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科学头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因为不肯承认有弑父心理而深感苦恼的人。同时,弗氏对奥地利的反犹思潮也显得忧心忡忡。在另一方面,弗氏被描绘成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萨特说他有时有点象斯大林。在诊所里,他随时准备为采取最残忍的治疗方法进行辩护,而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其善意的初衷。他对那些维也纳的中产阶级死硬派进行报复,揭他们的丑,这一点似乎也表明了萨特本人对法国资产阶,级的仇恨心理。
上述这些,当然在拍电影时都被删掉了,所以这个剧本就更值得一读。目前这个剧本已被译成英文,其中收入了萨特写的第一稿全文和第二稿的部分场景。全剧分三幕,每组镜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自我创造,无疑,这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精神分析的改造。对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喜欢还是嘲笑,从来还没有人象萨特这样把它写成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剧本。
2021年11月13日 看过
近来看过最好的传记电影,仔细一看剧本居然是萨特写的🤯……从来不喜欢萨特,可萨特也从来不喜欢弗洛伊德,他居然不吹也不黑老老实实地写好了这个故事。“即便是依恋,也不过是症状的一种”。“我们必须舍弃所有的父亲。独立的时候到了。”“认识你自己!如此才能战胜我们长久以来的敌人——人类的自负!”人类的确是太自负了,“人,万灵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我们可以运用理性去认识自己,为自然立法,为理性自身立法,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理性从来就不是人类精神的真正主宰。潜意识与力比多,恐惧与战栗、激情与情感、对庸常的烦和对死的怕,随便哲学家们怎么说,总之,不能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弗洛伊德的确把人类从梦中唤醒了,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全然信任理性、期待理性可以带领我们直线前行的童年时期了。
1962 JohnHuston 传记 弗洛伊德 纪录片
兰心大剧院 (2019) 豆瓣 TMDB
兰心大剧院
7.5 (915 个评分) 导演: 娄烨 演员: 巩俐 / 赵又廷
其它标题: 礼拜六小说 / Saturday Fiction
电影根据虹影《上海之死》及横光利一《上海》改编。

1941 年。著名演员于堇返回孤岛时期的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她的旧爱执导的话剧《礼拜六小说》。但是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救出她的前夫?为了给盟军搜集情报?为了给养父工作?还是为了和自己的爱人一起逃离战争?她真正的使命是什么?随着她着手执行任务,敌我越来越难以分辨,一个女人的命运被时代紧紧牵引,她又如何做出改变世界格局的选择?戏里戏外,谁能幸免?
大独裁者 (1940)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The Great Dictator
9.1 (488 个评分) 导演: 查理·卓别林 演员: 查理·卓别林 / 宝莲·高黛
其它标题: The Great Dictator / The Dictator
影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托曼尼亚王国独裁者辛格尔(查理·卓别林饰)上台。他的大肆扩张导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并且他大搞阴谋政策,煽动民众对犹太人的敌对与仇恨,让犹太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被征入伍的犹太人理发师查理(查理·卓别林饰)更是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难逃一劫。当查理逃出边境时,被驻守在这里的军队误认为是独裁者辛格尔,他趁机做了一场“为自由而战斗”的大演说。
该片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片,摄于希特勒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片中对他辛辣讽刺跟丑化比比皆是。本片荣获第13届(1941)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5项提名。
十二怒汉 (1957) IMDb Min reol 豆瓣 TMDB
12 Angry Men
9.5 (1408 个评分) 导演: 西德尼·吕美特 演员: 亨利·方达 / 马丁·鲍尔萨姆
其它标题: 12 Angry Men / 12怒汉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H enry Fonda 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2011年7月21日 看过
感慨太多,每一个形象都那么突出,黑暗中想了很多,白昼就忘记。美国的理想主义。。。我完全入戏了。。。经典!
人性 美国 黑白
天线 (2007) 豆瓣
La Antena
8.3 (9 个评分) 导演: Esteban Sapir 演员: Alejandro Urdapilleta / 巴莱里·贝尔图切利
其它标题: La Antena / The Aerial
與往年一樣,鹿特丹電影節今年(2007年)也集中了一批真正有想法、有創造力,在商業院線絕對看不到的別緻新穎的電影,鹿特丹電影節今年的開幕影片是一部阿根廷電影《天線》,這是一部獲得鹿特丹電影基金贊助的電影。它的全球首映選在鹿特丹電影節,多少有些「匯報演出」的意思。
《天線》是一部非常美麗的黑白電影,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現代的童話故事,一座被電視台控制的城市,人們都在它的控制下丟失了自己的聲音,只有一個天生雙目失明的小男孩依然擁有自己的聲音。電影節組委會認為,這部電影探究了媒體和電視的力量。鹿特丹電影節專門有一個環節叫觀眾評分,每個觀眾進電影院的時候都會得到一張表,表上設立5個分數欄,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在相應分數欄打分。《天線》的評分是4.16,位居第24。
偷自行车的人 (1948) Eggplant.place Min reol TMDB 豆瓣 IMDb
Ladri di biciclette
9.1 (581 个评分)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演员: 兰贝托·马乔拉尼 / 恩佐·斯泰奥拉
其它标题: Ladri di biciclette / 单车失窃记(台)
二战过后,罗马同许多城市一样,充斥失业和贫困,人们常常为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已失业多时的里奇(Lamberto Maggiorani)费劲千辛万苦获得一份海报张贴的工作后,却为这份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犯愁,为了以后的日子好过,他用妻子的嫁妆--床单从换回已经当掉的自行车,不想,他的自行车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盗。里奇同儿子布鲁诺(Enzo Staiola)寻遍罗马大街小巷,也没能找到他赖以活命的自行车,眼见无指望的日子又要降临,里奇决定以牙还牙,可是他的运气却没有别的小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