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52 个评分) 作者: 高华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0 - 2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是歷史學家高华关于中國共產黨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著作。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重印数十次。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书。 2020年2月14日,该书获美国列文森图书奖2020年度特别荣誉奖。
2024年11月4日 已读
注意不要剪裁史料,“只要未经过意识形态的过滤,就是罪孽,就需要被批判,而掌握这种知识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接受改造,就需要赎罪。同基督教一样,赎罪需要经过一定的仪式,而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式的“灵魂革命”就是赎买“知识原罪”的中国仪式。” 人民史观是精心编织的骗局,以便真正的人民凌驾于虚假的人民,只有少数精英能左右历史,这些精英往往又是生活政治流氓,而从来不是什么人民改变历史。民心可以靠骗局获取,靠枪驱驰,日后靠宣传来粉饰。
历史
晚年周恩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4 (15 个评分) 作者: Wenqian Gao / 高文謙 明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 4
“晚年周恩來”一書以史實為根據,回答了周恩來究竟是何許人也這個問題。作者以其多年來對這個問題研究的功力,在書中全面評述了周氏其人在文革中的所作所為,揭示了他當時的處境、心態和為人處事之道,指出周為了在政治上“保持晚節”而被毛澤東拉下水,充當了文革執行者的角色,為毛跑腿辦事,跟著幹了不少虧心事,在許多事情上欠了賬。

書中,周恩來作為中央專案審查委員會主任,同時又掛名兼管其中的若干專案,更是對文革中的一些重大冤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周為了自保,對毛極力隱忍周旋,採行“順守”之道,絕不“逆取”,內心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悲苦和無奈,甚至連自己治病的問題都做不了主,完全聽由毛所擺布,以致一再延誤,不治而亡。

本書把周恩來的政治哲學、信條、人品和手腕表現得淋灕盡致,對中共黨內錯綜複雜的派別鬥爭和毛、周兩人的歷史恩怨,也有深入而詳盡的敘述,特別是兩人從中央蘇區到延安整風期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2024年11月4日 已读
2024年11月4日 评论 伍豪之悲剧预示着什么 - No.5 is a mature politician with political ideals. No.5 had deep insight and high sensitivity to most political struggles in history. No.5's constant patience and obedience led to worse and worse situations. And the result is that the people paid for it. No.5's remedy was only to ensure the existence of the ruling class, so he is a selfish man. The more pragmatic No.5 was in such a perilous situation, the more he prolonged the duration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more he wreaked havoc on the people. Ironically, he was one of the sources of the problem, yet he had to fix the problem. Without No.5, the 10-year disaster would not have lasted so long. No.5 never dared to resist. One of the few times No.5 resisted was to protect his political life, and it was only for that reason that he would dare to protect his political allies. The two things No.5 kept thinking about in the last moments of his life were actually about preserving his political reputation. Compare to No.5, Lin dares to resist if necessary (even if Lin ended up fleeing, but that's a form of resistance). As someone said, perhaps their infighting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people to get out of this mess. From the people's point of view, No.5 is very irresponsible, but if you look at i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tinuation of a ruling party, his behavior makes sense—it's the future of the ruling party that he's trying to protect.Also to be protected is his own reputation. The people, however, were only the last consideration.No.5 and his wife were the finest performing artists on the stage in history and had misled many people. But why? Why did a lot of politicians like No.5 become like this? This reminds me of a book review of ‘How the Hongtaiyang Rose', which is entitled "How Ideals Are Lost." They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May 4th Movement.They used to advocate democracy and science; almost all of their key members were idealists. However, the Lenin-style parties themselves did not have a good system of transferring power; they never tolerated different political views, and purge became a habit of the Lenin-style parties to deal with dissenting views. The Big Brother's Rectification Movement eliminated healthy democratic forces and dissenting factions (although, as it turned out, The Big Brother's political views at that time ensured the party's growth), which led to a situation in which individuals within the party could only survive and promotion by obeying and touting The Big Brother.This also means that almost all of them had lost their ideals. Of course, I'm not saying that politicians in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are equivalent to idealists. The good thing about the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is that there will be a bunch of rules to limit the power and minimize the damage to the people when the power does evil, while the Monarchy cannot.No.5's fate revealed the tragedy of every minister in a bottomless political struggle and also the tragedy of all the people of this land. The author's writing skills are not as good as Gaohwa, while some of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lacks the presentation of sources, as well as too much subjective speculation (Jin Chongji said so). But considering who the author used to be (which means that the author'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re the secret documents he has access to), I think most content in the book is fairly objective.
历史
紅太陽的隕落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辛子陵 書作坊 2011
作者是中共党史学者、传记作家。
曾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研究室副主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出版社长。

此书是其代表作,书中深刻批判了毛泽东的一些过失。

2024年10月8日 已读
打破神话之启蒙作,大学时阅读。

当时以为毛那个时代对权力的疯狂追求已经成过去式,虽有千难万阻,依然会螺旋式前进上升。

然而世界历史中,种种事件和人物不乏对“祖制”和“先例”的模仿与迷恋,历史总是不断重演,或是对前朝前人的低劣照搬,或是一跃冲上新的“高峰”
历史
走出帝制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8 (48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群言出版社 2015 - 10
由秦晖先生近几年写的一些近代史文章组编而成。2011年时逢辛亥百年,秦晖应报章之邀开了个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到了2014年“一战”百年、2015年新文化运动百年,秦晖又写了些相关文字。这期间还对太平天国与近代中日关系也发表过意见。所有这些看法其实都来自多年以来秦晖对近现代史的一个宏观构想,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走出帝制,走向共和”?如何理解“三千年未有之变”何以发生?秦晖认为,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头绪纷纭,但抓住了这一头一尾的两大变局——形成我们过去主要传统的“周秦之变”,与历时百余年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的“晚清以来之变”,也就能真正把握中国悠久历史的脉搏,并看到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了。
2024年10月8日 已读
迅速阅览一遍,阅读过程中不免思考为何这也能被禁,但越往后翻也就越释然,秦晖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是一直在审查的边界附近徘徊,很多论点虽未提出,但随着论证考据的不断进行,读者自然也能体会到他的想法。

I read through it quickly and wondered why it could be banned, but the further I went, the more I was relieved.Qin Hui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hovering near the border of censorship during the writing process.Many arguments are not presented, but as the argumentative examination continues, the reader can naturally appreciate his ideas.

His view: the Chinese have not been able to get out of the imperial system, the Chinese are still in the Qin system
历史 社科
晚年林彪 豆瓣
作者: 温相 东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10 - 5
2024年11月8日 已读 3.5 现代史届票友第一人10年水准,整体思路受南京高影响较深,但行文逊于高,考据和来源出处颇显功力和阅读量,夹叙夹议中能梳理清楚一些事件前后逻辑,也暗示了一些因果关系,主观猜测少于美国高,按他自己话说这些事看一百多本宫廷小册子 或者 年谱传记回忆录也差不多能看明白了。
历史
世界上下五千年 豆瓣
作者: 秦颂 编著 北京出版社 2006 - 7
《世界上下五千年》文字精练,版式新颖,图片精美,更真实、更直观、更准确地展现了世界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程。这是一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通俗历史读物。它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历史为主干,用简明、生动的评议概述一个个经典历史事件,并用明快、形象的笔法描绘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 豆瓣
作者: 吴苏林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2008 - 1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的经典读本 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知名编辑联合推荐本书完全系统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深入细致地透析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历史内蕴。希望青少年朋友打开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时能以新视角、新层面看见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兄弟连 豆瓣
Band of Brothers
8.9 (22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E.安布罗斯 译者: 王喜六 / 祁阿红 译林出版社 2003 - 10
《兄弟连》中的兄弟连指的就是101空降师中的E连,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瑞恩所属部队,是1942年美军最优秀的作战精英。1944年4月,美国把E连所属部队的6700名伞兵全部送往前线,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没能在预定地点着陆。于是,E连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开展艰苦的战斗,死伤率高达150%(因为死伤后补充的人又再次负伤死去),但却围剿了希特勒位于西特斯加登的大本营。该连幸存的最年轻的士兵莱斯特,在世纪之交把自己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的难忘经历和对兄弟连战友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告诉了曾担任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历史顾问的二战史专家史蒂芬·安布罗斯,后者在对幸存者进行长时间访谈并参考了当年战士的日记和家书后,写出了《兄弟连》一书。
">兄弟连 英文版>>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2013年8月9日 已读
还可以吧,较为客观
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壹) 豆瓣 Goodreads
8.5 (349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 - 9
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
2010年1月9日 已读
权术.厚黑、做人,以史为鉴
历史 网络
明朝那些事兒 肆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當年明月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 - 5
◎中國時報開卷版2007年美、日、中書市回顧,強力推薦!
◎本書榮獲:「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暢銷200萬冊的最有閱讀價值讀物。
全新寫史方式,流行文化經典,
全程演繹明朝三百年興衰風雲,再掀2008大明王朝熱。
《明朝那些事兒》第四部,1521年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無子嗣,兄終弟及,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即位是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借「議禮之爭」清除了一批前朝舊臣,總攬大權。此後他的生活日見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國家大事拋諸腦後,奸相嚴嵩因此得以長期把持朝政。
同時大明王朝財政空虛,兵備廢弛,東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不時入侵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抗倭名將戚繼光躍上歷史的舞台。本書主要講述嘉靖一朝,朝廷的權力鬥爭,和邊疆的抗倭戰爭,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值得您一讀再讀。
明朝那些事儿(贰) 豆瓣
8.6 (165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1
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明朝那些事儿(叁) 豆瓣
8.7 (145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4
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起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明朝那些事儿(伍) 豆瓣
8.6 (130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 - 3
第五部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均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遗惠万民、泽及百代;顺我者昌,逆我者死,虽杀门生亦不眨眼。
第二部分是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帷幄运筹神鬼莫测、惊心动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更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临危受命、甘当大任的朝鲜名将李舜臣,誓死不退、以身殉国的老将邓子龙等。
明朝那些事儿(陆) 豆瓣
8.7 (116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 11
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品三国(上) 豆瓣
有2006年12月第13次印本。書附光盤
7.5 (59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7
《品三国》上册共计20余万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24集内容。其中有2/3的内容是电视台中播过的,有大约1/3的内容未播出。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作者易中天从平民角度为读者解读。虽然书的底稿是来源于讲稿,但编者表示,书的内容要比电视播出的丰富,“易中天对自己曾经在电视上讲过的内容进行了修补,把原来意犹未尽的话在书里全都补全。”
品三国(下) 豆瓣
7.6 (44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3
下部的内容是讲赤壁之战以后,魏蜀吴三大集团虽然还有打打杀杀,但已经无法吃掉任何一个集团,然后三个集团各自发展,各自称帝,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的形势。接下来又讲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晚年性格的矛盾,和魏蜀吴三国必然灭亡归于晋的历史进程。
明朝那些事儿(柒) 豆瓣
8.8 (107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4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
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
本书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第三帝国的兴亡(全四册) 豆瓣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作者: [美国] 威廉·夏伊勒 译者: 董乐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4 - 3
本书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只有12年零4个月,但是却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本书从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等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将一个极权主义独裁政权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和罪恶活动公之于世。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称赞作者是将“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杰出的历史学家。
光荣与梦想 豆瓣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8.4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广东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组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 - 2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郑入水门事件,到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再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是从本质上深刻了解美国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12年5月17日 已读
意识形态每个人无法摆脱,纵观全书 选举种族战争是三个主题,凸显的是人权 民主 这两大国家精神(尽管后来被这个国家给用臭了),整体还算客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