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父与子全集 豆瓣
9.7 (1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埃·奥·卜劳恩 绘 译者: 杨莹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 4
²内容简介²
193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近70年后,依然不断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简要目录²
《父与子》卷一,目 录
不可救药
够了
有趣的圣诞书
新镜子
放生
图钉
足球
叫人害怕的邻座
争执的调解人
糟糕的家庭作文
假期第一天
图画的局限
挑战失败
圣诞礼物
变魔术
节前趣事
自制的雪橇
大力神
吃一堑长一智
鱼儿的信
猎人与兔子
免子现形
全部输光
来晚一步
带锚的帽子
就地取材
节前的秘密
雪人的反击
落日
梦游症患者
再也不用担心了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真像爷爷
最后一个苹果
蛋糕
装病
家教
按次序来
大好时机
父亲的签名
凡事往好处想
画像摄影术
“前长,后短!”
化恐惧为力量
复活节彩蛋生出的复活节小兔
神奇的魔法书
木偶剧场
请给我四张儿童票
善待天鹅
吸引人的书
《父与子》卷二,目 录
礼物
并没想当英雄
对策
狂欢节
瞎套近乎
快乐从努力中来
装腔作势的人与无私奉献的人
返老还童
父亲见不得血
狗儿也不吃
昂贵的狗儿
举例警告
上床睡觉
不能太过分
鬼怪
都是因为爱
悲伤的乐曲
迅速实现的愿望
被驯服的马
梦与现实
新年历险记
新发明
一年之后
聪明的马
从各方面看——要歌德的书!
忍耐是有限度的
儿子出逃后
庆祝生日
被消灭的父亲
夏季旅行中的突发事件
饥饿奏鸣曲
原来是要——火!
意外的勋章
打了一网鱼
完了——一场梦
海狸的报复
意外的猎物
野马
和袋鼠的友谊
“瞧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趁火打劫
不情愿的信鸽
这里——才是金子!
山羊的陷阱
配合默契
紧急任务
插话者
最后的精神食粮
意外获救
又回到了家
《父与子》卷三,目 录
输了棋的父亲
痛苦的自责
美术馆趣事
乐于助人的教训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不知情帮错了
定位球
两对父子
合适的距离
遗憾
一场不成功的音乐会
进入角色
人靠衣装
制作圣诞礼物的秘密
圣诞节的贵客
正中靶心
儿子的报复
忘了放葡萄干
生日惊喜
剪得正好的照片
狮子的错误
雪茄焰火
铅球与皮球
“什么!这是我吗?”
欢乐重现
管教……晚了一点
原来不是金鱼
汽车出了故障
不领情
刷子和胡子
医生禁止他喝浓咖啡
醉后剃须
题词
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孩子
令人难堪的相像
大笔遗产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宫中趣事
虚荣心被治好了
理论脱离实践
难以实现的快乐
为什么要仆人
忠实的仆人
意外的复活节礼物
命令就是命令
习惯的力量
海虾带来的烦恼
行善的结果
盛名之下
再见
少年维特的烦恼 豆瓣 Goodreads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7.8 (9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译者: 杨武能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7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她已与维特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此地,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成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铁皮鼓 豆瓣
Die Blechtrommel
8.4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拉斯 /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胡其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铁皮鼓》是格拉斯的代表作。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偷情,又目睹纳粹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尽管他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个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志团赴前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之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期卡最佳外语片奖。
2011年8月25日 已读
一个被忽视的孩子用超出外表的心智去观看整个成人社会的疯狂 切玻璃 洋葱地窖,爱情幻想
德国
咖喱香肠之诞生 豆瓣
Die Entdeckung der Currywurst
作者: 乌韦·提姆 译者: 刘灯 译林出版社 2000 - 5
◆ 一个女人最好也最坏的记忆和活下去的热望,造就德国国民小吃的传奇诞生
◆ 战火中的幽室炽恋,黑暗时代里的光明瞬间
◆ 《朗读者》+《再见列宁》+《浓情巧克力》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万能青年旅店乐队
《咖喱香肠的诞生》是德国作家乌韦•提姆的长篇小说,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男人和女人、人与食物的神奇故事。
在二战时期的1945年,英国军队已开过了易北河,德国面临战败,海军士兵布雷默休假归队途中邂逅了在汉堡粮食局餐厅工作的布绿克太太。一场空袭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布雷默当了逃兵,躲藏在布绿克太太家中,开始了一段充斥着隐秘激情的时光。
然而不久后,战争突然结束。布绿克太太为了留住比她年轻得多的布雷默,对他暂时封锁了战争结束的消息。可停战的蛛丝马迹却不断地显露出来,布雷默被困于室,越来越失去耐性,后来他终于得知了真相,不辞而别回归自己的家庭,丢下了布绿克太太重新陷入孤独之中。
战后的布绿克太太为了谋生,在机缘巧合下发明了咖喱香肠这一美食,其发明过程充满近乎魔幻的荒诞色彩,布雷默和她的过往也是咖喱香肠的诞生不可缺少的一环。咖喱香肠这种滋味浓烈微妙、带来梦幻愉悦感的街头小食,成为了她那段不寻常的炽热爱情生活的凝聚与象征,也因其结合东方与西方口感、既有北德风味又具异域风情的味道而流行起来,风靡一时。
◆评论:
“这个女人用一段(糅合了拘禁、谎言意象的)爱情记忆,意外地兑换成了如今德国民间梦幻小吃‘咖喱香肠’之发明。 这个小说的结尾让我热泪盈眶。”
——骆以军
2011年6月25日 已读
是一本好书,换一个角度看二战德国的百姓,生活往往是如此的,带着原罪去活着,最后的咖喱香肠像生活的奖励活着回光返照,那一刹那他又恢复了味觉和对生活的真实感触,挺好的一本书,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德国
猫与鼠 豆瓣
作者: [美] 格拉斯 译者: 蔡鸿君 / 石沿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但泽三部曲》的第二部,出版时在德国引起一场“艺术与色情”的争论,有人指责书中的“军队里男女淫乱”情节,其中的“色情描写对青少年有毒害”,它“应该被列入禁书名单”等,但大多数意见认为,它“属于艺术作品,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艺术享受”。现被列入德国中学的选修课本。
中学生马尔克生理上有缺陷,不断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和嘲弄,这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可他又是一个好强的人,为了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他刻苦锻炼,在体操、游泳和潜水方面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这又使他虚荣心膨胀起来,以致偷了回校作报告的海军军官的勋章挂在身上,事发后被学校开除。之后他去服役,在军队里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受到一位军官太太的赏识,并在这个女人的引诱下和她发生了关系,事情败露后遭到处分。不过他机灵过人,不久在一个水塘里发现了敌方的一个地下仓库,因立功又受到了表彰。后来他加入了坦克部队,在作战中击毁了许多苏军坦克,获得了真正的勋章。为了给自己恢复名誉,他要求回母校做“英雄事迹”报告,不料被校长拒绝。衣锦还乡的梦想破灭后,他便在人们的视线里永远消失了。
2011年9月2日 已读
潜水艇 铁十字 童年 德国二战时期青少年生活描写 但是本书没什么渲染力,纯粹讲故事而已,有点淡淡的忧伤青年时期的味道
德国
魔山 豆瓣
Der Zauberberg
8.0 (23 个评分)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钱鸿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
《魔山》里我们要叙述的,是汉斯·卡斯托尔普的故事。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他个人(因为读者将会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地单纯甚至是惹人喜爱的青年),而是为了故事本身,在我们看来,它是值得大大描写一番的。不过为了汉斯·卡斯托尔普着想,我们可得记住这是他的故事,而并非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任何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好久以前,也可以说已完全是历史的陈迹,因此叙述时无疑须用事隔多年的过去时态。
2011年10月17日 已读
工整、严谨、清晰的叙事技巧,堪称典范,细节描写非常多
各种病态的社会影射
滑雪那段也很有趣,精神迷失的主角试图去让自己也迷失于令人敬畏的自然中
看点1:疗养院病态的小社会,他们以病态为荣看点2:作者对雪境纯洁而又肃穆的描写以及各种细节的到位表达看点3:纳夫塔唯意志论和塞塔姆正义人文卫道的辩论,思辨性很高
德国
荒原狼 豆瓣
8.9 (158 个评分)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 赵登荣,倪诚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12年9月11日 已读
时代的焦虑,精神狂徒浪游物质世界,最后一幕与发条橙的关系
如何?去融入现实,大隐隐于市,小市民未必不好
德国
罪行 豆瓣
Verbrechen
7.9 (3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费迪南德·冯·席拉赫 译者: 吴掏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3
很少有人在起床时就说:“嘿,我今天要犯罪。”
但,每个人都可能随时犯下罪行。
德高望重的医生斧劈发妻,竟是出于对爱情的承诺;
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多年,却亲手将弟弟溺死浴缸;
男子光天化日下连抢银行,居然令参审员当庭泪下;
……
11桩骇人听闻的案例,11次出人意料的判决,
撼动你对人性、罪行、爱与罚的全部判断。
☆ 梁文道、马家辉、止庵、吴念 真、何帆、 慕容雪村、马家辉、蔡骏、彭浩翔、 曾宝仪 拍案推荐。
☆ 雄踞德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2年
☆德国克莱斯特文学奖
☆《慕尼黑晚报》年度文学之星
2012年9月24日 已读
犯罪来自生活 我们拼命划桨,奋力与波浪抗争,最终却被冲回到我们的往昔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