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瞬间的背后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麦克纳利 译者: 何大鹏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 2
《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诞生于“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镜头背后的传奇人物”乔?麦克纳利在一次数码摄影培训班的压轴报告。
一句精辟的语录,一幅让人醍醐灌顶的照片,然后再聊聊照片背后的故事,它的来龙去脉,拍摄趣闻,以及怎样才能拍出这类照片——您不但能够欣赏到这位摄影大师的杰作,还能学到他那些真金白银的绝技。同时,和相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作者还与读者分享了他那些激动人心而又惊心动魄、令人沮丧又无比动人的故事。
无论您有多少摄影经验,您都能从《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学到以前难以想象的绝技,并在实战中领略到一名职业摄影师既有趣又迷人的一面。
2010年5月24日 已读
摄影精神,摄影的准备,看的第一本摄影书
摄影
等待光线 豆瓣
Waiting for the light
作者: David Noton 译者: 李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 6
《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是被誉为当今世界杰出风光摄影大师之一的David Noton为你献上的视觉饕餮盛宴。书中展示的是他大量作品中的精品,其拍摄的场景遍布全球,David还在书中介绍了他如何利用光线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出色的风光摄影技术去捕捉每一处场景的精髓。David还为业余和职业摄影师提供了如何在其作品中实现这些效果的灵感和实用建议。此外,《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还介绍了在摄影中结合数码技术的相关技巧。精美的图像、出色的标题以及实用并且有启示作用的文字,让《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成为摄影师的必备工具。《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适合风光摄影、大画幅摄影业余爱好者与专业摄影师参考阅读,也可供欣赏摄影艺术,拥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爱好者收藏。
2010年5月25日 已读
比例光线构图透视角度全景
摄影
中国人本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王璜生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3
2003——2004年度于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本》展览,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型的纪实摄影展览,共展出250名摄影师的600余幅代表作,展览的主题是“人性化中国,个性化中国”。以“中国人本”为标题和展览定位,来自于三层意义的思考:一,借助摄影特有的真实性,记录、浓缩,还原中国人本真的生活情态,以广泛而真切的细节表现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内涵,展现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作为和价值;二,以丰富,自由,多元的个人化视点,表现对中国人的个体存在的复合观察,提供社会影像学意义上的丰富的“中国人标本”;三,,着重强调,倡导和传达中国当代人文界,尤其是当代纪实摄影界的人本主义取向和人文关怀精神。
2010年5月25日 已读
这就是中国的过去或者现在,是否是未来?
摄影
摄影报道 豆瓣
作者: 安迪·斯蒂尔 译者: 徐焰 2007 - 1
《摄影报道: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巅峰作品诞生记》向读者揭示了每一幅收录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摄影大师的拍摄技巧和他们的拍摄灵感,使读者在洞悉世界之作的同时领悟所蕴涵。一个个重大的事件被浓缩在一幅幅摄影报道图片里,然而,每一幅照片,都是摄影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去拍摄得来的。在此书中,我们怀着敬意收录了30位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和他们的代表作。这些杰作所展现的画面有惊险刺激的、璀璨美丽的、发人深省的、令人震惊的,交替地散发摄人心魄的光芒。尽管这些摄影大师所选的题材各不相同,所收录的他们的杰作有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有动荡不堪的社会生活,还有温馨平常的居家生活,但是这些精彩的画面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
安迪·斯蒂尔是著名的摄影师和新闻记者,在世界各地拍摄、编辑了一系列社论性和商业性的摄影作品。在他的摄影职业生涯中,他结识了许多在世界级摄影媒体工作的摄影界领衔人物,这些媒体包括《F-oto8r摄影杂志》《专业摄影师》杂志和盖蒂图片社。他为网站和广告公司制作了大量的网页,还定期向英国的新闻刊物提供题材广泛的稿件,其中主要有《每日快报》和《卫报》。安迪率真的文章和毫不矫揉造作的文风,使他在新闻出版业人缘极,结交了许多朋友。
摄影报道最能展示实地拍摄的迷人魅力,也能永久地定格那些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一个个重大的事件被浓缩在一幅幅摄影报道图片里,然而,每一幅照片,者是摄影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去拍摄得来的。在此书中,我们怀着敬意收录了30位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和他们的代表作。这些杰作所展现的画面有惊险刺激的、璀璨美丽的、发人深省的、令人震惊的,交替地散发摄人心魄的光芒。尽管这些摄影大师所选的题材各不相同,所收录的他们的杰作有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有动荡不堪的社会生活,还有温馨平常的居家生活,但是这些精彩的画面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
瞬间永恒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 译者: 曹敏 / 邵宗玮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5 - 1
一幅伟大的人物照片究竟是如何拍摄的?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摄影大师和他们的伟大作品面前,相信每一位摄影艺术爱好者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而本书中精彩的280张照片已经给出了它们各自的答案——每一张伟大的人物摄影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它们将主题、场景与充满创意的技巧凝固在一个瞬间,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无论高雅庄重还是咄咄逼人,阴险狡诈或是晦涩难懂,他们都直接地面对着读者。或许我们无法简单地定义人物摄影佳作的这种特性,但是我们却能凭直觉感受到它的存在。
本书的作者之一威廉·艾伯特·阿拉德写道:“一张出色的人像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拍摄者内在精神的力量,它会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见他(她)。”
本书的照片都是从国家地理学会超凡的馆藏摄影档案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时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反映的题材遍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涉及了摄影艺术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照片既反映了一些世界级摄影大师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也代表了我们人类某些共同的情感追求和人性的张扬。
摄影师威廉·艾伯特·阿拉德1982年在秘鲁拍摄的一幅图片题目是《爱德华多满脸泪痕的脸》,作者这样叙述当时的情景,“忽然一辆出租车疾驶而来,疯狂地冲向来不及躲闪的羊群,一半的羊被撞倒在公路下面的田地里。出租车扬长而去,后面的我们停下了车。当孩子抬起他满是泪痕的脸朝我们的方向看过来的时候,我按下了快门,摄影师的职业本能告诉我要留住这一刻……”照片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停止。照片发表后,人们向爱德华多伸出了援助之手,来自全美的捐款就有6000多美元。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还联系到了一个名叫关心(CARE)的组织,这个组织后来找到了爱德华多,在他们村里搞了一次活动,不仅为他家买了羊,弥补其损失,还给村子里购置了一台抽水机。
在谈到自己对摄影的领悟时,威廉·艾伯特·阿拉德这样说:“一张出色的人物摄影作品有一种表达被拍摄者内在精神的力量,它会跨越时空和语言文化的障碍,传达出简单而普遍的信息——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我希望你能见见他(她)。”
照片让人们穿越时空,在凝视那些陌生的面孔或者背影的时候带着感动。可以说这些照片既反映了一些世界级摄影大师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也代表了人类某些共同的情感追求和人性的张扬。对于这本摄影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摄影评论家杨恩璞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书中的作品和中国人印象中的艺术摄影很不一样,他们是在用另外一种思路拍摄,用另外一种眼光看照片。在这个集子里,打动我们的不是技巧和美感,而是其中蕴含的智慧、文化和历史感。这是这本书对中国摄影的启示。”
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宋建民说:“一幅好的图片不是让人去看的,而是让人去想的,这本书给了我们深邃的历史感和沉甸甸的文化积累,书中的人物仿佛伸手要握你的手。”
“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不是眼球吃冰淇淋。”杨恩璞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作者很多人的身份都不是专职的摄影家,而是科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他们没有把摄影当成最后的目的,而是当成一种语言,在拍照的时候强调的不是照片的审美特性,而是人文特性。
一个作者在书中写道:我们与艺术无缘,就是在搞人像、科学、历史。杨恩璞说:“在此,摄影是一个大摄影的概念,它让我们知道艺术摄影只是摄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一点值得中国摄影家去努力和奋斗。”
谈到这本摄影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殷强说,拿到这本书他一连读了两遍,这本画册的作品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精品,但每一幅都有很深的内涵和意味。如,二战前后的一些图片,它没有拍战争的残酷,只是拍一些平静祥和的画面,意在唤醒人们远离战争。这也正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个性——“与一切不愉快的事物保持距离。”
据记者了解,该书收集的280幅的照片都是从国家地理学会馆藏摄影档案1000万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科学与教育组织之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自1888年创建以来,始终在自然摄影、文化摄影和动物摄影方面独树一帜。1890年,《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它的第一幅图片,接着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家地理》一次又一次开辟新天地,在摄影报道这一领域不断冲击人们的视觉。这些照片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瞬间永恒——美国国家地理人物摄影传世佳作》一书也随着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的发展相应分成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笨重照相机、需要长时期曝光的胶片,到彩色胶片的面世,再到出现轻便、多功能的相机,这些都使得人物摄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自然的阶段。本书探寻摄影师本身不断变化的角色定位和追求目标,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反映这个世界并且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方法。
谈到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合作,时尚杂志社国际事业部经理张琳告诉记者,时尚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有着良好的期刊与图书的合作基础。2003年,时尚杂志社获得了《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一书中文简体版版权。据了解,当时《透过镜头》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文本,统一在西班牙印制,全球同步发行,这种大规模同版书的跨国协作在国内图书出版领域尚属首次,而这一模式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张琳表示,在《透过镜头》取得成功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加大了对于自身核心资源重新开发和利用的力度,《瞬间永恒》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