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读物
杂草的故事(典藏版) 豆瓣
Weeds
9.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梅比 (Richard Mabey) 译者: 陈曦 2020 - 8
▼编辑推荐▼
☆ 荣获多项年度好书大奖:第11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新浪好书榜2015年度十大好书,2015凤凰网年度图书,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推荐图书
☆ 典藏版全新校订升级,含13帧精美原版插图
☆ 北京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手制封面版画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作序推荐
山羊豆、牛膝菊、金盏花,还有萹蓄、牛蒡、猪殃殃……在你眼里,它们是怡人的闲花野草,还是可恶的农业公害?是原野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象征,还是花园里离经叛道的麻烦制造者?
理查德·梅比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代不列颠伟大的博物学作家”,在他笔下,杂草不再是园艺爱好者的敌人,而是机敏顽强的漫游者,是年年岁岁与我们照面的邻人,是自然与文明、野生与驯养交汇处的游民,是饱受严重污染摧残的大地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路边毫不起眼的杂草,让我们学会如何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
--------------------------
▼内容简介▼
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说,杂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
杂草和我们比邻而居,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史,同时也是一幅庞大的杂草迁徙与流浪图景。
--------------------------
▼媒体评论▼
植物在他笔下丰饶茂盛,作为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俨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杂草的故事》为流浪的植物辩护,他的写作愈深入,对战斗在边缘的自然敬意就愈重。
——《卫报》
一部具有讽刺意味但是又妙不可言的图书……梅比哀而不伤地认为,经过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杂草也许是我们硕果仅存的唯一。
——《纽约时报书评》
《杂草的故事》提醒人们以更宏大的时空视野、非人类中心论的视角看待植物。
——刘华杰
2022年7月13日 已读
极佳的科普。知识越多乐趣越多。我颇认识一部分杂草,在提到熟悉的名字的时候,脑海中能出现相关的图像,并且对其中的梗心领神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本书针对人类与杂草相关的各种问题都有所着墨,浅尝辄止但并不肤浅。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人类小时候”对杂草的拣选,尼罗河流域的工人(是的,他们吃的很好,地位体面,是最早的“工人阶级”)、杂草和宗教/草药以及美国草坪文化的几章。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学到了不知道的事情ww
普及读物 植物学 生物科学 科普 英国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2022年5月25日 已读
(220406)本书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是:人类是想象的生物。开头论述人类的特殊性能够想象和相信虚构概念,中部介绍了几个核心虚构概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尾讨论了科学革命对人类想象概念的影响+展望未来。书中提出了很多耳目一新的概念,如第二部分关于农业革命的”反文明“式拷问(当然第一部分对于很多缺乏知识的人应该也挺震撼?),但我个人觉得很多论断站不住脚。在我熟悉的领域能感到作者援引论据的片面性;亦有批评说书中对于大多数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本书可能不应说是科普书,它并不适合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应把阅读本书当作批判性思考的思维体操,在他提出问题是也质疑他的问题,不要全盘吸纳他的观点,这样才是获益最多的阅读心态。(btw作者身为历史学者能学习生物学和人类学知识并加以运用也挺难能可贵
人类学 历史 普及读物 社会学
食物语言学 豆瓣
The Language of Food: A Linguist Reads the Menu
7.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任韶堂 译者: 王琳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2
《食物语言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原产于墨西哥,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又是谁想到把鲜奶或果汁放进加了冰和盐的木头搅拌,发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为何与此不无关系?
犹太人与犹太教-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Juda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7.2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诺曼·所罗门 译者: 王广州 译林出版社 2014 - 6
本书着眼于犹太教在当代所表现出的诸般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它作为一种活的宗教来探讨。书中主要叙述如下问题:自《圣经》时代,甚至自耶稣时代以来,犹太教有何变迁?犹太教包含哪些教派、哪些分支?它对现代性的挑战有何回应?以色列的世俗政权如何化解政教冲突?
对于犹太教的核心特征与关键人物,诺曼·所罗门的介绍流畅易读又富有洞见。这些关键人物既包括精神领袖、诗人、哲人,也包括异人,如试图使教皇改宗的神秘主义者、阻止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的柏柏尔人公主。
2022年5月22日 已读
(已读完,需要回忆一下)20220521对于抱有和我一样期待的读者提个醒,本书的重点非是在于了解犹太教的产生和犹太人这个族群的历史——关于这些只有区区两章的简短介绍,而是更多从神学的视点让人理解犹太教的信仰,犹太人也是作为“具备此种信仰的人”。书中有大量犹太教贤者的介绍,宗教词语的阐释,介绍犹太教的变迁也有某种“教义改革”的视点。这似乎假定读者有基督教背景…或者至少有宗教背景。譬如开篇便使用一些基督教和犹太教概念对比的“关键词”来试图让基督教背景的读者更加熟悉。很不幸,这并不太适合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无神论国家的读者。能够接受神学的 mindset 读完还是有所收获(不过翻译很烂),不能接受的话也无可厚非吧
宗教 普及读物
大空头 豆瓣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作者: [美] 迈克尔·刘易斯 译者: 何正云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5
在《大空头》中,作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将次贷担保债务权证、夹层担保债务权证 、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来。同时,作者也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评级机构、投资者等为了自身利益,形成了混乱的交易网,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原因和真相。
本书重点刻画了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前交易员,或者是非金融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层出不穷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察到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都不曾察觉的市场泡沫,从而将赌注押在美国金融市场行将崩溃上。最终,危机爆发了,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在这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编造谎言来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皆可窥见一斑。
2022年5月21日 已读
又是一本不知道读完多久的书,实际上是在高中刚买 kindle 时就购入的电子书,也不知道当时出于什么心态买了。是一本透过几个实现预见到 2008 年次贷危机并从中获利的聪明人的视角记录当时的金融海啸的……科普书?书中塑造了几个古怪聪明的天才,对赌/做空次级抵押债券这一金融行为把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对抗市场和盲从,从中套取了……嗯,巨额利润?听起来像一个华尔街的好莱坞故事,事实上也好像确实被拍成了电影,看豆瓣评价还不错。电影先不论,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给仅仅具备初级(指曼昆经济学级别)金融和经济知识的我基本阐释清楚了次级抵押债券是如何引起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利用评级模型的漏洞把贷给无偿债能力人垃圾债券评高级别),情节也意外地跌宕起伏,值得一读
普及读物 经济学 金融学
How Music Work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David Byrne McSweeney's 2012 - 9
How Music Works is David Byrne’s remarkable and buoyant celebration of a subject he has spent a lifetime thinking about. In it he explores how profoundly music is shaped by its time and place, and he explains how the advent of recording techn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rever changed our relationship to playing, perform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cting as historian and anthropologist, raconteur and social scientist, he searches for patterns—and shows how those patterns have affected his own work over the years with Talking Heads and his many collaborators, from Brian Eno to Caetano Veloso. Byrne sees music as part of a larger, almost Darwinian pattern of adaptations and responses to its cultural and physical context. His range is panoptic, taking us from Wagnerian opera houses to African villages, from his earliest high school reel-to-reel recordings to his latest work in a home music studio (and all the big studios in between).

Touching on the joy, the physics, and even the business of making music, How Music Works is a brainy, irresistible adventure and an impassioned argument about music’s liberating, life-affirming power.
Neuroeconomics 豆瓣
作者: Glimcher, Paul W., Ph.D. (EDT)/ Camerer, Colin F., Ph.D. (EDT)/ Fehr, Ernst, Ph.D. (EDT)/ Poldrack, Russell A., Ph.D. (EDT) Academic Press 2008 - 10
Neuroeconomics is a new highly promising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neurobiology of decision making and how it affects cognitive so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societies/economies. This book is the first edited reference to examine the science behind neuroeconomics, including how it influences human behavior and societal decision making from a behavioral economics point of view. Presenting a truly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Neuroeconomics presents research from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includes chapters by all the major figures in the field, including two Economics nobel laureates. Carefully edited for a cohesive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he book is also a great textbook to be used in the many newly emerging graduate courses on Neuroeconomics in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graduate schools.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is sure to become the standard reference source for this growing area of research.
* Editors and contributing authors represent the acknowledged experts and founders of the field of Neuroeconomics and include Nobel laureates Vernon Smith and Daniel Kahneman, making this the authoritative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 Presents an interdisciplinary view of the approaches, concepts, and results of the emerging field of neuroeconomics relevant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is area or research
* Full color presentation throughout with carefully selected illustrations to highlight key concepts
Birth of Intelligence: From RNA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豆瓣
作者: Daeyeol Le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 4
What is intelligence? How did it begin and evolve to human intelligence? Does a high level of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require a complex brain? Can man-made machines be truly intelligent? Is AI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human intelligence? In Birth of Intelligence, distinguished neuroscientist Daeyeol Lee tackles these pressing fundamental issues. To better prepare for future society and its technology, including how the use of AI will impact our live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root and limits of human intelligence. After systematically reviewing biological and computational underpinnings of decision making and intelligent behaviors, Birth of Intelligence proposes that true intelligence requires life.
Review
"This book addresses two fundamental questions--what it means to be intelligent and why it is important for biological systems to be intelligent. Drawing on key discoveries in neuroscience, computation, psychology, biology, and economics, Lee explains that a flexibl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unexpected is central to intelligence and that such a capacity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biological imperative for replication and reproduction. There are books about intelligence and books about brains but this is the only one to explain how knowing about the workings of the Venus fly trap, the transistor, RNA, the agency dilemma, and Martian rovers can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either."
--Matthew Rushworth, FRS, DPhil, Professo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this engaging book, celebrated neuroscientist Daeyeol Lee provides an accessible but authorit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sciences of mind and brain. Building on this, he offers a penetrating and novel argument concer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iologica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book not only contributes key points 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bates of our time, but also provides an entree into this discussion for both non-experts and experts alike. In this way, Lee helps to create a space for informed and constructive debate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our technology, and our relationship with it."
--Matthew Botvinick, MD, PhD, Director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DeepMind and Honorary Professor, Gatsb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Uni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This ambitious book addresses the complex subject of intelligence. It is an account by a leader on the frontiers of 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 that is crackling with ideas and presented within a new framework of the critical role of intelligence in evolution. The author is engaged in the most up-to-date studies on the broad topic of decision neuroscience. His narrative shows amazing mastery of the essential topic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including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mathematics, probability theory, economic theory, evolution, philosoph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se are all knitted together by a logical sequence of chapters and an engaging narrative style to give new insights into the neural basis of intelligence."
--Gordon M. Shepherd, MD, DPhil, Professor Emeritu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cience,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寂静的春天 豆瓣
Silent Spring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译者: 马绍博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本书推动了DDT等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直接促进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全球畅销2000万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部重要著作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被大规模推广使用。1958年,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决定就化学杀虫剂滥用问题专门写一本书。化学杀虫剂在商业巨头和权力集团的包装下显得安全无害,而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寂静的春天》以寓言故事开头,全方位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影响。既例举了人类接触有毒化学杀虫剂而至患病乃至死亡的案例,又将狭义的环境问题同广泛的地球生态联系了起来。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无论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对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起了直接影响,同时推动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资本主义 豆瓣
Capit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7.2 (2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富尔彻 译者: 张罗 / 陆赟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由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作序推荐。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都一样吗?是否存在足以取代资本主义的新体系?《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为您出了详细解答,引领你全面了解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
2020年10月22日 已读
實際上是一本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讀的書,我並沒有讀好幾個月🤣
我想「資本主義」這一議題大概不是一本小書可以寫盡的。讀完本書我對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有了一定的認知,但對於究竟資本主義社會如何發展到今日之形態依舊感到迷茫。書中亦毫無解釋地使用了許多不知含義就影響閱讀的詞彙(例:反托拉斯立法)。總覺得通識讀本系列的目的之一是讓沒有背景知識的人也能讀懂,但說不定是我太沒有文化所致…… 通識讀本的另一目的,令沒有背景知識的人對本領域產生興趣,本書倒可以說是做到了。衍生產品,貨幣的理解,資本主義、剝削、父權制與女性主義的關係,都令人想要更深瞭解。果然研究不論何種領域的運行規律都是有趣的。
關於譯本質量,感覺有些詞彙的翻譯似乎不甚統一,我隱約感覺「資本主義生產」和「工業資本主義」在原書中似乎是同一詞…
普及读物 社会学
创新者的窘境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译者: 胡建桥 中信出版社 2010 - 6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
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手术剧场 豆瓣
Crucial Interventions: An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Practice of Nineteenth-Century Surgery
9.1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巴奈特 译者: 郭腾杰 理想国丨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9 - 7
刀下留人!一部看着都“疼”的西方医学史
豆瓣评分9.4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推荐
470幅手术、解剖与器械图像,重现外科学的变革时代
◎内容简介
手术剧场——医者与学生,病患与家属,共处一室的环形课堂。人体解剖学的由此发端,外科手术由此发展。《手术剧场》通过外科手术、解剖和器械的珍贵历史图像,为读者呈现了手术从流血、疼痛、死亡到止血、麻醉、消毒的漫长历史。这部历史,一面是血腥与恐怖的切割与重建,与酷刑无异;一面是非凡与无畏的革新与尝试,与先驱同行。
穿插于图像之间的,还有八篇融合了医学与史学观点的短文,麻醉与消毒,反映了科学技术对手术的促进;护理与查房,体现了医者仁心;更重要的,本书提供了外科手术中的患者视角,外科学在十九世纪从边缘学科向主流不断发展同时,病患已不再是沉默的参与者。
◎编辑推荐
医学艺术与手术技艺完美结合。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外科是人类创造的伟大技艺之一。两者在《手术剧场》中皆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将外科学历史的成就与荣耀,牺牲与痛楚,和盘托出。
从头到脚,在十九世纪,《手术剧场》可能就是被带上手术台的实操手册。涵盖全面,内容详实的手术图谱,一窥在止血、麻醉与消毒等现代技术发明的前后,外科医师如何进行无数需要开膛剖肚的大型手术。
系列作品曾获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红铜金色烫印,内文五色套印,与原版同厂共版印刷。
◎图书推荐
对许多经历过手术的人来说,手术的故事并非对外科医生精湛技术的敬畏或感激,而是学习如何应对疼痛及其带来的持续记忆,并与经受了改变,甚至缺失的身体共处。这身体现已显而易见地愈发脆弱,且终有一死。这些体验可能持续数天,数年或者一生。从这方面看,手术纵使成就无数,意义却始终如一:在幸存与完好之间进行必要的妥协,无论感情还是肉体上的。
——《柳叶刀》(The Lancet)
重现了一段外科手术还相当冷酷无情的年代。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本书最令人惊艳的就是收录了大量取自惠康图书馆的历史档案照片。每一页都有手术器械或是技法的拟真绘画,其中有许多让人不敢想象。作者也阐述了手术如何发展成现今样貌的过程,引人入胜,非常值得推荐。
──Choice杂志
黑客与画家 豆瓣 谷歌图书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8.6 (241 个评分) 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 译者: 阮一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
本书适合所有程序员和互联网创业者,也适合一切对计算机行业感兴趣的读者。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南瓜:“看完黑客與畫家,去整了個 Lisp。 然後‘這啥,咋全是括號‘? ”
普及读物
浪潮之巅(第四版)(上下册)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 6
这不只是一部科技产业发展历史集……
更是在这个智能时代,一部IT人非读不可,而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崛起,绝非只是空有领导强人即可达成。任何的决策、同期的商业环境、各种能量的此消彼长,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浪潮之巅》不只是一部历史书 ,除了讲 述 科技顶尖企业的发展规律, 对于华尔街如何左右科技公司,以及金融风暴对科技产业的冲击,也多有着墨。
《浪潮之巅 第四版》新增了6章内容,探讨硅谷不竭的创新精神究竟源自何处,进一步从工业革命的范式、生产关系的革命等角度深入全面阐述信息产业的规律性。从而,借助对信息时代公司管理特点进行的系统分析,对下一代科技产业浪潮给出判断和预测。
---------------
第四版增加了大约1/4的章节,包括:
·“八叛徒与硅谷”(关于罗伊斯、摩尔等“八叛徒”创办仙童公司,开创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事迹);
·“社交网络和Facebook”(以Facebook为核心,介绍社交网络的起源、发展和商业规律);
·“生产关系的革命”(介绍硅谷企业独到的管理特点,特别是企业中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较为合理的分配制度);
·“汽车革命”(以特斯拉和字母表(Alphabet)旗下的Waymo为核心,介绍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产业);
·“工业革命和颠覆式创新的范式”(介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历次工业革命的规律性);
·“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介绍信息时代企业做事方法背后的科学基础和方法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3月15日 想读 🍞:“我高中就讀過了(皮卡丘表情)”
普及读物
编程珠玑(第2版•修订版) 豆瓣
More Programming Pearls,Second Edition
作者: [美] Jon Bentley 乔恩•本特利 译者: 黄倩 / 钱丽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历史上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著作之一
融深邃思想、实战技术与趣味轶事于一炉的奇书
带你真正领略计算机科学之美
多年以来,当程序员们推选出最心爱的计算机图书时,《编程珠玑》总是位于前列。正如自然界里珍珠出自细沙对牡蛎的磨砺,计算机科学大师Jon Bentley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从磨砺程序员的实际问题中凝结出一篇篇不朽的编程“珠玑”,成为世界计算机界名刊《ACM通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专栏,最终结集为两部不朽的计算机科学经典名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本书为第一卷,主要讨论计算机科学中最本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和高效地实现算法。
在书中,作者选取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编程和算法问题,生动描绘了历史上众大师们在探索解决方案中发生的轶事、走过的弯路和不断精益求精的历程,引导读者像真正的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那样富于创新性地思考,并透彻阐述和总结了许多独特而精妙的设计原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实用程序设计技巧。解决方案的代码均以C/C++语言编写,不仅有趣,而且有很大的实战示范意义。每章后所附习题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书末给出了简洁的解答。
本书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经典名著。书的内容围绕程序设计人员面对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展开。作者Jon Bentley 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引导读者理解这些问题并学会解决方法,而这些正是程序员实际编程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本书的特色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有趣而又颇具指导意义的程序,对实用程序设计技巧及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透彻而睿智的描述,为复杂的编程问题提供了清晰而完备的解决思路。本书对各个层次的程序员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书评
“《编程珠玑》是对我职业生涯早期影响最大的书之一,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多年之后仍然使我受益匪浅。”
——Steve McConnell,软件工程大师,IEEE Software前主编,《代码大全》作者
编码 豆瓣 Goodreads
Code: The Hidden Language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9.5 (8 个评分) 作者: Charles Petzold 译者: 左飞 / 薛佟佟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是一本讲述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书。不过,你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原理”之类的字眼就武断地认为,它是晦涩而难懂的。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清晰的笔墨将看似繁杂的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你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和生硬。更重要的是,你会因此而获得对计算机工作原理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抽象层面上的,而是具有一定深度的,这种深度甚至不逊于“电气工程师”和“程序员”的理解。
不管你是计算机高手,还是对这个神奇的机器充满敬畏之心的菜鸟,都不妨翻阅一下本书,读一读大师的经典作品,必然会有收获。
美味欺诈 豆瓣
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
7.4 (7 个评分) 作者: (英)威尔逊 译者: 周继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1820年一本名叫《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的小册子,使它的作者阿库姆成为当时伦敦最著名的化学家。书中揭露了用黑刺李的叶子冒充茶叶,用白黏土制成含片,在胡椒中掺入灰尘垃圾,泡菜用铜染绿,糖果用铅上色等等。或许食品掺假造假的历史比这更久远,然而从1820年至今,食品造假与打假一直持续到今天。作者告诉人们,奸商的伎俩,展示造假的各种手段,揭露了助长奸商涌现的风气,讲述打假英雄的故事,以及“科学”蒙骗与科学监查之间的激烈对抗,为建立值得信赖的食品标准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What If? 豆瓣 谷歌图书
8.5 (23 个评分) 作者: Randall Munro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4 - 9
From the creator of the wildly popular webcomic xkcd, hilarious and informative answers to important questions you probably never thought to ask.
Millions of people visit xkcd.com each week to read Randall Munroe’s iconic webcomic. His stick-figure drawings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language, and love have a large and passionate following.
Fans of xkcd ask Munroe a lot of strange questions. What if you tried to hit a baseball pitched at 90 percent the speed of light? How fast can you hit a speed bump while driving and live? If there was a robot apocalypse, how long would humanity last?
In pursuit of answers, Munroe runs computer simulations, pores over stacks of declassified military research memos, solve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consults with nuclear reactor operators. His responses are masterpieces of clarity and hilarity, complemented by signature xkcd comics. They often predict the complete annihilation of humankind, or at least a really big explosion.
The book features new and never-before-answered questions, along with updated and expanded versions of the most popular answers from the xkcd website. What If? will be required reading for xkcd fans and anyone who loves to ponder the hypothetical.
2020年1月20日 已读
我是xkcd的(大概不算忠实)读者,这书听过很久了,但今年才捡起来。非常有趣的科普,虽然作者在某些scenario上考虑的还不够全面(比如地球停转问题和算力问题),但这真的无伤大雅甚至我有点吹毛求疵了2333 我个人觉得最有趣的是 a mole of moles、海洋传送门+火星上倒水和中子星子弹问题。书中还插有weird & worrying questions供人一笑以免某些人看了太多science facts产生疲劳…真的很棒w
普及读物 科普 英文原版
A Planet of Viruses 豆瓣
作者: Carl Zimm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 10
The past year has been one of viral panic – panic about viruses, that is. Through headlines, public health warnings, and at least one homemade hazmat suit, we were reminded of the powerful force of viruses. They are the smallest living things known to science, yet they can hold the entire planet in their sway.
A Planet of Viruses is Carl Zimmer's eye-opening look at the hidden world of viruses. Zimmer, the popular science writer and author of National Geographic's award-winning blog The Loom, has updated this edition to include the stories of new outbreaks, such as Ebola, MERS, and chikungunya virus;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such as a hundred-million-year-old virus that infected the common ancestor of armadillos, elephants, and humans; and new findings that show why climate change may lead to even deadlier outbreaks. Zimmer's lucid explanations and fascinating stories demonstrate how deeply humans and viruses are intertwined. Viruses helped give rise to the first life-forms, are responsible for many of our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and will continue to control our fate for centuries. Thoroughly readable, and as reassuring as it is frightening, A Planet of Viruses is a fascinating tour of a formidable hidd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