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Disney Goes Classical 豆瓣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12日 出版发行: DECCA
2021年2月10日 听过
无功无过的交响乐版,可能有现场或者配原画一起看会更有感觉。
Classical OST 古典 钢琴
Uncharted 豆瓣
The Piano Guy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28日 出版发行: SONY MASTERWORKS
The Piano Guys, the unstoppable classical/pop crossover music stylists, return with their first new studio album since 2014 with Uncharted. They have become YouTube superstars from their self-made innovative videos that have amassed over 1 BILLION views. Uncharted features all of their recent hits Fight Song/Amazing Grace, A Sky Full of Stars, Hello/Lacrimosa, and Jungle Book/Sarabande, all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on CD. The album also includes the new original song, Okay, featuring TPG's own Al van der Beek on vocals plus more new song surprises. Deluxe CD/DVD version featuring all of their recent hit music videos also available.
勃兰登堡协奏曲 / Brandenburg Concertos 豆瓣
10.0 (10 个评分) Trevor Pinnock / European Brandenburg Ensemb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8日 出版发行: Avie
巴赫的管弦乐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部《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一共6首,编号BWV1046-1051。 这6首著名的协奏曲,一般认为是为当时的勃兰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而作,据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 Besseler)严格的考证,它们实际是为当时克滕的青年王子利奥波德而作,利奥波德会多种乐器,是一位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1718─1719年冬,巴赫从克滕到柏林,曾为勃兰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巴赫从他在克滕创作的作品中选了这6首协奏曲,抄完加上献词献给了大公。这6首协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乐器组合不同,所以巴赫对它们所起的标题是《6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巴赫使用了当时有可能的乐器编制,当时大公的音乐班子只有6位乐手,而这些协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7件乐器,根本无法演奏,结果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内高阁了13年。大公去世后,召集的乐手解散,不用的乐谱以一部协奏曲48个分尼的废纸价格卖掉。幸运的是这些协奏曲被巴赫的弟子、当时著名的作曲教师奇伦贝格买去,他又把它们送给了他的弟子、普鲁士亚马利亚公爵之女。这位公爵之女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
这6首协奏曲,大约在3-4年内写成,其中第二、第四、第五号遵守的是合奏协奏曲的形式,其它3首则有所区别。在巴赫时代,巴赫所遵循的创作形态,是艺术与技术两者的合成体。在他的作品中,并不表现主观意志,歌颂的是神的荣光,这些协奏曲,从形式上考虑的是当时宫廷中社交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式下,自由地展开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超人的技能。
这一套协奏曲,第一号,F大调,BWV1046,乐器编制:主奏:两把园号、3支双簧管。协奏群: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另加Violino Piccolo,就是比现代小提琴调高三度的小型小提琴)、中提琴、数字低音(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键琴)。此曲共4个乐章:1,快板(此速度并非巴赫所写,巴赫手稿中这一乐章无速度标记),其中独奏群与合奏群并无明显对立,是以开始的叠句的反复出现构成。2.慢板,以园号展开,高音小提琴时而脱离第一提琴独立活动,具抒情风格修饰的旋律由双簧管开始,移至高音小提琴再移至低音乐器,调性逐次五度下移,在双簧管、高音小提琴、低音乐器之间形成精美的赋格,结尾是双簧管的一段花奏。3.快板,吉格舞曲节奏,这一乐章的高音小提琴声部特别华丽,似乎是为这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4.小步舞曲,一个优雅的小步舞曲以回旋曲方式与3个三声中部交替出现,结构为小步舞曲-第一个三重奏(管乐器两支双簧管和一支低音管)-小步舞曲-波拉卡-第二个三重奏(两支圆号与一支双簧管)-小步舞曲。
第二号,F大调,BWV1047,乐器编制:主奏:小号、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各一(创作这首作品时,巴赫考虑到克腾的音乐班子中技巧出众的小号手约翰.路德维希.施里贝尔,他用的是一种高音小号,而这里的长笛指的是直笛)。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此曲共3个乐章:1.快板,在低音波壮音形上,呈现富节奏感的主题,主奏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与之交互缠绕,然后由双簧管、长笛、小号呈阶梯式依次转移,全乐章多次转调,饶有情趣。2.行板,此乐章为长笛、双簧管、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的合奏,由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再小提琴-双簧管-长笛-双簧管依次以卡农的方式表现,多少有些沉思的意味。3.非常快的快板,略呈谐謔风格的主题,依次由小号、双簧管、小提琴、长笛、小号以赋格方式一边转调,一边应答,这一乐章为巴赫常用的赋格与奏鸣曲的混合形,协奏只负责伴奏,不演奏主题。
第三号,G大调,BWV1048,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3、数字低音乐器。这一首是突破形式的合奏协奏曲,主奏与协奏无区别,各乐器互为呼应,突出回声效果。共两个乐章,其间以佛里吉亚终止的的两个和弦连接。两个乐章是:1.中庸的快板,主题明亮地由齐奏奏出,以后各乐器将动机分割,以问答的方式在进行组接。发展部先以小提琴弱音奏分散和弦,主题再度呈现,分散和弦与主题动机交替,以反复来逐渐接近结尾。2.快板,由各自反复的两个部分结成,选用了吉格舞曲节奏,不断的在呈示中反复与转调,形成富有活力的和声及曲折环绕的旋律交织。
第四号,G大调,BWV1049,乐器编制:主奏小提琴、直笛各2。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管乐不加入)。这一首是这套协奏曲中最为轻快的一首,随后有小提琴带入新的动机,这一乐章中间部分是独奏小提琴激动人心的快速进行。2.行板,复合三段体,但各段没有明显的区分,充满装饰性的沉思气息。3.急板,是由赋格曲与意大利协奏曲的有机结合,其中小提琴华彩与优秀的赋格结构的交织可谓精美绝伦。
第五号,D大调,BWV1050,乐器编制:主奏:长笛、小提琴、拨弦古钢琴各1,协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1。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键琴的效果,它是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此曲共包括3个乐章:1.快板,以气势宏伟的全奏开头,接着是小提琴、长笛、拨弦古钢琴的互相嬉弄过程中引出各种各样轻巧的乐思。最后拨弦古钢琴占主导地位,有一个宏伟的华彩乐段。2.深情地,这一乐章实际是3件乐器:长笛、小提琴、拨弦古钢琴的三重奏,而拨弦古钢琴左右手又分别构成两件乐器,其中充分展现巴赫的对织体编制的高度技巧。3.快板,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第一、第三部分是赋格风格的,中间部分有点像古典派发展部的风格,整个乐章各种技术手法交织,丰富异常。
第六号,降B大调,BWV1051,乐器编制: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2,协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键琴6部。这一首被音乐研究家认为是6首中最早的一首,它实际是一首为两把独奏中提琴用的协奏曲。全曲共3个乐章:1.快板,三段体,在古大提琴与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卡农,其它主题也以卡农的方式呈现。2.从容的快板,这一乐章把悲哀与平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两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装饰。3.快板,吉格舞曲,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体构成,此乐章却是近似不规则的回旋曲形式。其叠句是第一乐章开始处乐句的变型,未乐章和第一乐章一样,也是围绕反复出现的叠句而构成,其间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轻快的对话和快速乐句。(林逸聪)
特雷沃·平诺克(Trevor Pinnock)1946年生于英国坎特伯雷。自幼进入坎特伯雷教堂唱诗班,饱受音乐传统熏陶。1963-1967年间入皇家音乐学院深造,主修羽管键琴和管风琴,均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1966-1972年间他自组了Galliard三重奏团(包括长笛、大提琴和大键琴三件乐器),这个以17、18世纪欧洲宫廷舞蹈命名的团体的演奏也以那一时期的作品为主。此后的平诺克,迅速在大键琴领域崛起,他频频登台,或独奏或重奏或与大乐队交相辉映,还随著名的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到欧洲各地演出。其精湛的琴技远近闻名,很快便跃居英国大键琴界的第一把交椅。
七十年代初期,英国的古乐器演奏风潮正兴,平诺克看准这一契机,于1973年联合一群有志从事古乐器演奏的年轻乐手组建了英国协奏团,自任指挥兼羽管键琴手,仍然以演绎17、18世纪的巴罗克音乐和早期古典时期音乐作品为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得到伦敦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支持,得以使用这两家博物馆多年珍藏的古乐器。适逢这一年英国隆重举办巴赫音乐节,平诺克和他的乐团在音乐街上崭露头角,即使是苛刻的英国乐评界也给给予他们相当的好评,从此逐渐奠定了平诺克和英国音乐会乐团在巴罗克音乐演绎方面的权威地位。作为一名羽管键琴家,他经常通过键盘指挥他的乐队(这种方式对于早期音乐的演绎是常见的),使他能够运用精密的低音线条把乐队的演奏紧紧凝聚在一起,显示出严整的构筑力。
和当代其它的古乐器演奏团不同,平诺克手下的这支古乐团只演奏18世纪以前、特别是巴罗克时代的作品,追求的是旧瓶老旧式的原汁原味。而同样是古乐团,加迪纳的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不仅回朔前古典的拉莫、巴赫、亨德尔,还观瞻晚近的柏辽兹、马勒、德沃夏克,这旧瓶里面新旧兼收,也就多了几种不同的颜色。至于诺灵顿的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则主要演奏贝多芬以后的作品,这又该是“旧瓶装新酒”的音乐风味。
作为英国协奏团的灵魂和指挥,平诺克坚持“原本”的真实和演奏风格的纯正。对所演奏的每部作品,从乐谱到与其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考证,以求揭开尘封,获得其音乐上的真髓。20多年来,这支古乐团从小到大、不断发展,除每年定期到欧美及亚洲等地举行的音乐会外,还经常在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节上登台。像雪斯维格—霍斯坦音乐节、圣西西里亚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等。1988年,乐团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亨德尔的《弥赛亚》,受到好评。此后,便成为该音乐节的常客。而平诺克本人除主盟自己的古乐团之外,也涉足歌剧或客座于其它的乐团。1988年,他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亨德乐的《弥赛亚》。近年,与英美各大交响乐团也多有合作。1991年,他又出任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1978年开始,他与德国Archiv唱片公司长期签约,至今已录制出版了近百张早期音乐作品唱片,并多次荣奖。譬如分别获1988年和1989年Gramophoneug唱片大奖的海顿《纳尔逊弥撒曲》,柯莱里的《十二首大协奏曲》,获1990年日本“唱片艺术”大奖的普塞尔的《颂歌》,获1990年法国唱片大奖的海顿《圣母悼歌》等等。
总而言之,平诺克的指挥和演奏既具有德国式的严谨,又具有英国式的清新和优雅。作为深受60、70年代风行欧洲的古乐运动影响的一员,平诺克在组建英国音乐会乐团之初就确立了仿古乐器在乐团中的主导地位。除了使用仿古乐器,他们还尽可能使用古代的演奏方式(例如很少使用跳弓等近代弓法),追求一种真实而质朴的演奏效果。和哈农库特一样,平诺克认为仿古不是为历史服务而是为音乐和艺术本身服务。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历史是有趣的,但在舞台上历史几乎没有它的一席之地,而对于我们音乐家而言,古乐器已经超越了历史而成为音乐表情的有机成分。”当被人问及为什么他坚持使用仿古乐器时他回答原:“因是很简单的:我们需要找到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我们的任务。古乐器对巴赫来说是最合适的,对演奏巴赫音乐的我们来说当然也就是最合适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重新发掘那些失传的演奏技法,来展现古乐器特有的色彩和感情。当仿古乐器的秘密大白于世之时,我们就会对被近代乐器和演奏方法掩盖起来的古乐精髓产生新的认识。” 也许正是此语道出了平诺克的最终理想吧。
平诺克曾在ARCHIV录制过一套勃兰登堡协奏曲,而这套则是他在06-07年与European Brandenburg Ensemble合作录制的最新勃兰登堡。
Bach: Suites Nos. 1, 2, 3 豆瓣
Hopkinson Smit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26日 出版发行: Naive
Recorded in October 2012.
German theorbo Joël Van Lennep, Rindge, New Hampshire, 1986.
Total timing: 1h05
Made in Austria
Suites for Solo Cello 豆瓣 Spotify
9.6 (124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János Star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1日 出版发行: (P) 1997 BMG Entertainment
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已经先后五次灌录巴赫的这一惊世巨作,都获得了极好的评论,并为他带来了1998年度葛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的荣耀。本专辑收录的是他在70岁高龄之际,于RCA灌录的第五次录音。史塔克认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他冀求每一次的演奏,都更接近这套乐曲的真理。
对比以前的四次,此第五次演奏录音里,细节更多,表现也更精确,史塔克在展现着他的速度与演奏力度的同时,以其一贯充满活力的风格诠释着,琴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毅。
安可!安可! 22首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安可曲 豆瓣
10.0 (6 个评分) Jaime Laredo / Margo Garret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orian
☆德国Fono Forun表演/音效满分?黑星奖最高荣誉
我个人觉得美国dorian公司在台湾的代理权一直没有「根」的感觉,也就是不够稳定,历年来已转换了多次代理,对乐友而言,每转一次那么dorian的价格在市场就大崩盘一次,目前新任代理以稳建的方式来慢慢经营这个厂牌,希望能改变乐友对DORIAN老是换代理的印象。
虽然Dorian在台湾换了几次代理,但有一些录音好且音乐又好听的经典名盘还是列为我们唱片行在专换代理之后,优先考虑进货,像这一张dorian著名的小提琴小品「安可! 安可!22首最受欢迎的安可曲」就是其中之一。
本片的演奏者杰米?拉雷特出生于波利维亚,杰米四岁开始习琴,八岁在加州山克拉门都美术馆演出,并于三年后与旧金山管弦乐团同台演出,当时旧金山的评论家曾作出以下的报导--1920年是曼纽因的天下,1930年是艾萨克.史坦的,昨晚则是属于杰米?拉雷特的。1959年杰米在布鲁塞尔夺得伊丽莎白女皇首奖,同时也是此奖最年轻的得奖者,目前是担任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他在dorian另有一张著名的专辑是「舒伯特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本店已向唱片公司下了专单, 希望不久的将来会到货。
专辑中担任伴奏的钢琴家玛歌?加瑞特是现今钢琴家中以室内乐、乐器独奏和声乐伴奏闻名的一位钢琴家,他经常与小提琴家拉雷特、小提琴家诺包尔、大提琴家罗宾森、和女高音西泽琳.芭托、唐.阿普萧作钢琴搭挡演出, 1989年获得美国作曲家与出版商协会所颁发的「最具挑战性的当代音乐曲目奖」,现任教于茱利亚音乐院、新英格兰音乐院和田格坞音乐中心。
本片收录了22首十九、二十世纪小提琴小品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如德弗乍克「幽默曲」、舒伯特「圣母颂」、马斯奈「泰綺斯冥想曲」德布西「月光」和「棕髮少女」、克莱斯勒「悲歌」、「爱之喜」及「爱之悲」。 出生於波利维亚,杰米四岁开始习琴,八岁在加州山克拉门都美术馆演出,并於三年后与旧金山管絃乐团同台演出,当时旧金山的评论家报导「1920年是曼纽因的天下,1930年是艾萨克.史坦的,昨晚则是属於杰米?拉雷特的。」1959年杰米在布鲁塞尔夺得伊莉莎白女皇首奖,同时也是此奖最年轻的得奖者。目前是担任苏格兰室内管弦乐团的指挥。 玛歌?加瑞特(Margo Garrett) 钢琴家玛歌?加瑞特是现今钢琴家中以室内乐、乐器独奏和声乐伴奏闻名的一位钢琴家,他经常与小提琴家拉雷特、小提琴家诺包尔、大提琴家罗宾森、和女高音凯撒琳.芭托、唐.阿普萧作钢琴搭挡演出, 1989年获得美国作曲家与出版商协会所颁发的「最具挑战性的当代音乐曲目奖」,现任教於茱利亚音乐院、新英格兰音乐院和田格坞音乐中心。
这些曲子都是古典音乐之中非常优美动听的小提琴小品,再加上本片的录音充份把史特拉瓦底名琴的优美音色发挥出来,好听的音乐和优秀的录音和演奏,难怪音响论坛 刘总编在测试音响时也常以本片当作测试片,也曾在内文之中将本片推荐给乐友。
转自天易娱乐论坛,感谢原作者xuchuan011
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豆瓣
9.6 (53 个评分) Salvatore Accar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
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非常特别,最快可一秒拉16个音。他在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此碟收录12首帕格尼尼作品的节录曲,但凡有名的作品均在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手阿卡多,是当今举世无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他那高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人相信帕格尼尼这魔鬼琴手依然在世。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这一切无疑令此张CD为最多人激赏。
本碟收录了1975年至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生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既有炫目技巧,又有美妙动人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DG公司的王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f负责摆放录音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音色真实自然。
此碟也被广大音响发烧友用作专门测试音响系统对小提琴音色的重放标准,在欣赏时,你可留意在小提琴高把位时的发音是否变尖,此时的弓弦摩擦质感还能否保持?如果听起来像是细小笛子般的声音,表明缺乏质感,无疑是系统缺乏解析力。假如听起来觉得琴音太薄太尖,则表明你的音响系统中频以下的声音不够丰润。
Dvorák: Symphony Nos. 8 & 9 "From the New World" 豆瓣 Spotify
9.5 (35 个评分) Rafael Kubelik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第九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Chopin: Nocturnes 豆瓣
9.7 (47 个评分) Maurizio Pollin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进口CD:肖邦 18首夜曲》“钢琴诗人”肖邦是著名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浪漫派的代表人之一。肖邦的一生虽然仅短短的三十九年,但他的创作延续了三十年为人类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艺术珍品。

Disc 1
01 Nocturne No.1 in B flat minor,Op.9 No.1
02 Nocturne No.2 in E flat,Op.9 No.2
03 Nocturne No.3 in B,Op.9 No.3
04 Nocturne No.4 in F,Op.15 No.1
05 Nocturne No.5 in F sharp,Op.15 No.2
06 Nocturne No.6 in G minor,Op.15 No.3
07 Nocturne No.7 in C sharp minor,Op.27 No.1
08 Nocturne No.8 in D flat,Op.27 No.2
09 Nocturne No.9 in B,Op.32 No.1
10 Nocturne No.10 in A flat,Op.32 No.2

Disc 2
01 Nocturne No.11 in G minor,Op.37 No.1
02 Nocturne No.12 in G,Op.37 No.2
03 Nocturne No.13 in C minor,Op.48 No.1
04 Nocturne No.14 in F sharp minor,Op.48 No.2
05 Nocturne No.15 in F minor,Op.55 No.1
06 Nocturne No.16 in E flat,Op.55 No.2
07 Nocturne No.17 in B,Op.62 No.1
08 Nocturne No.18 in E,Op.62 No.2
09 Nocturne No.19 in E minor,Op.72 No.1
梁祝 豆瓣
9.7 (23 个评分) 吕思清 / 上海交响乐团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马可波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现代作品之一,呂思清则被誉为:唯一能轻松面对“梁祝”高难度音准又能提供浓郁中国江南情怀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大奖得主呂思清历经近百次的梁祝现场演出,以及三次录音之后,终于录下了千锤百炼,众所期待的“梁祝”。呂思清用更大的气魄和更宽宏的视野,将这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做了极为深刻的诠释,连梁祝的原作曲家陈刚、何占豪都不禁要热泪盈眶,陈刚更表示——呂思清的梁祝是目前最杰出的!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张精粹大碟呢?
小窗幽记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陈继儒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小窗幽记》,十二卷,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十面埋伏 豆瓣
章红艳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十面埋伏》专辑里的曲目确实是被很多演奏家录过的曲目,但是就欣赏本身而言这张唱片有很多全新的内容:(1)世界首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2)音乐厅而非录音棚里的录音;(3)第一张由外国录音师录制的中国琵琶独奏专辑;(4)首张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专辑。而对发烧友来说,《龙船》、《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录音精品
2016年12月26日 听过
听现场时被她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有些吵,但她温柔又有耐心地教导观众如何欣赏演奏会。可惜只查得到这一个专辑听TAT
classical 中国 古典 民乐 琵琶
伦敦小提琴之声 豆瓣
9.5 (15 个评分) London Violin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7日 出版发行: Cala Records
你听过由48把小提琴合奏的音乐吗?本专辑就是由48把小提琴合奏的高水平录音唱片,如果你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同时还是个很讲究录音质素的“发烧友”,那么你不会不知道“伦敦提琴之声”系列唱片的!《伦敦大提琴之声》(“THE LONDON CELLO SOUND”,CD编号CALA CACD-0104)、《伦敦小提琴之声》(“THE LONDON VIOLIN SOUND”,CD编号CALA CACD-0105)、《伦敦中提琴之声》(“THE LONDON VIOLA SOUND”,CD编号CALA CACD-0104)如果要想最真切地体验弦乐群那如同丝绒一般柔滑优雅的绝妙音质,甚至象管弦乐团的弦乐编成一样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各声部来体验的话,由来自伦敦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等英国一流名团的众多提琴好手空前合作、倾情演录的这3张名碟绝对是上上之选!
名不见经传的英国CALA公司把伦敦爱乐、皇家音乐和爱乐乐团的48位小提琴高手悉数召来,同台献艺,录出了这张CD。这张CD究竟有多迷人呢?首先,是音乐的本身迷人。听完第一首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你就可以值回全部碟价。那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将德沃夏克那种斯拉夫人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任凭你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而那48位小提琴组成的重弦乐合奏,绵密的群感,特别厚实饱满的音色,都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成片舞动的丝绒。我想曾经听过曼托凡尼乐团演奏的人,都可以找回那种叫人喜极而泣的“弦海”特质,并在心中激起最大的共鸣。
除了音乐旋律的迷人,这张CD第二个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录音。弦乐的录音当然没得话讲,它的整体和声非常圆润,非常平衡,而在丰润自然当中又保留了独奏乐器美丽的线条与空间。当48把小提琴呈半圆形合奏时,你甚至可以看到乐手整齐划一的运弓动作,那旋律的水准起伏与和声的垂直移动,让人感受到像山岳一样的稳重与块状般的移动。音场空间的表达怎么样呢?如果我说这张CD的音场深可以直抵邻家,阔可以穿墙破壁,把两侧墙壁“蒸发”掉,也许一点也不夸张。
枫桥夜泊 豆瓣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 李心草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hannel Classics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很荣幸地推出名为“Channel of China”的中国音乐录音系列。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当今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将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呈献给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这个系列里有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经典曲目,也有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了一个富有多彩、精致和高品位文化的国家。“Channel of China中国音乐系列”将给世界各地的听众奉献上风格各异,体裁丰富的中国音乐,从古老的独奏乐器琵琶到大型交响乐队;从1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曲到当今中国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音乐频道最先推出的《枫桥夜泊》(当代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专辑,由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十面埋伏》(章红艳琵琶独奏)《空山鸟语》(于红梅二胡独奏)等三个专辑是在位于北京市中心比邻天安门广场的北京音乐厅录制的。由世界顶级音箱老大B&W亚洲代理香港宝华公司为这次录音提供了B&W公司旗舰系列的805监听音箱及发烧线材之王荷兰万登豪音响信号线制作公司提供了最顶级的录音用线材(备注:专门为录音师加雷德先生特制的麦克风信号线)。
这批录音是中国本土首次使用最新的DSD录音制作的SACD唱片。这种新的录音技术让追求最佳录音音效和想通过听唱片感受现场演奏的中国音乐听众和发烧友在聆听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录音重播时高高地上了一层楼,去领略那前所未有的聆听体验。
曲目介绍
01 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位于中国台湾省嘉义市向东72公里处,曾为台湾重要林场,如今则是驰名中外的森林游乐区;此地地势高亢,空气清爽宜人,夏季气温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胜地闻名。阿里山山脉属玉山支脉,西临深谷与小塔山对峙,东有祝山、对高岳隔着陈有兰溪遥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万岁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盖范围虽大,但一般所指为沼平公园一带(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阿里山景观多元,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冬观日出、看云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观,高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更号称阿里山五奇。
居住在阿里山的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里山的姑娘》就是其流传最广的民歌,被改编成各种演唱和演奏版本,这里的管弦乐版本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编配的,选自他编配的《台湾音画》专集。
鲍元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台湾南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是中国国务院列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其作品包括交响音乐、清唱剧、声乐套曲、歌曲、芭蕾舞音乐和影视音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创作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香港、台北,以及巴黎、柏林、伦敦、多伦多、纽约、洛杉矶、悉尼等世界名城演出四百余场。他以中国传统音乐同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交响系列《中国风》(包括获得中国首届金钟奖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京都风华》、《戏曲经典》、《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七个篇章),在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在欧洲、北美和大洋州赢得了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美国全美广播电台NPR以及欧洲《泰晤士报》与《赫尔辛基日报》等曾多次对鲍元恺的艺术成就进行报道或专访。
1993年,鲍元恺应美国新闻总署之邀赴美国七城市访问讲学。1994年至2000年七次赴台湾担任客座教授、世界华人征曲比赛评委和交响乐团艺术指导。1996年2月2日在北京和台北同时举办其作品〈炎黄风情〉的两岸同步音乐会。1997年应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邀请赴东南亚访问。2001年赴欧洲访问,并在瑞典和芬兰举办其作品交响组曲《台湾音画》的专场音乐会。
02 松则亚拉
《松则亚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丁晓里先生专门为中国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主题中融合了藏族民间舞蹈“堆谐”,乐曲直接改编于罗念一的歌曲《洗衣歌》,曲调脍炙人口,风格活泼热烈,充分表现了节日欢快喜庆气氛。
丁晓里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是著名的军旅文化活动家丁里先生,母亲是一位素质优秀的歌唱演员。丁晓里是一位爱国主义作曲家,他的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强烈的爱国激情,即便是如《荷花赋》、《铃之舞》这样听起来比较轻松的作品也是借景抒情,蕴含着极深的爱国情怀。在丁晓里的主要作品介绍中,《梅岭三章》、《黄河随想》、《大三峡》、《中国心》、《周恩来》、《永恒的丰碑》、《大阅兵》与《军魂》等无不饱含了他自然和真诚的爱国之情。
03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作曲家读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同名诗歌后获得灵感而写的音诗,音乐很好地表现出了原诗中刻画的那种孤寂、悲愁的心境。为了更好地欣赏此曲,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原诗的内容和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①对愁眠。
姑苏②城外寒山寺③。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②姑苏:今江苏苏州。
③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枫桥夜泊》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徐振民,1934年生于山东烟台。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先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后来又学习和声与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夏教授学习作曲,从陈培勋教授学习配器、从刘烈武教授学习和声,从段平泰学习复调,从苏联专家阿拉波夫学习曲式学,此外罗忠镕教授也给他很多教益。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奉调前往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整整三十年。1988年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渡江交响诗》、幻想序曲《雪里梅园》、音画《边寨音画》、音诗《枫桥》、音诗歌《京陵怀古》,交响序曲《华夏颂》等等。
04 猜调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05 二泉映月
弦乐曲《二泉映月》是吴祖强根据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而成。“二泉”是无锡市的一处游览胜地,坐落于惠泉山,全称“天下第二泉”。以一潭绝妙的泉水吸引四方游客。当年阿炳经常在此操琴卖艺。此曲以景抒情,描写了诗一般优美、恬适的意境,乐曲静如潭水又涌似山泉,冥思伴以泉声,动人心弦。至于其中所表达的是何种思绪,任听者自去体会。吴祖强改编时借助了和声、复调及弦乐队传统配器方法,并在乐曲结构上略加调整,在保存原曲意韵和风格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优美,令人陶醉。
吴祖强,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院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他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及参与并负责集体创作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对中国现代舞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将中国民间音乐、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结合,改编创作的弦乐曲《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深受听众喜爱。
06 孔雀开屏
根据何大傻作曲,汤凯旋配器的广东音乐编写而成,全曲充满华丽的色彩。乐曲由四个从轻到重的颤动的和弦开始,这使人感到似乎是孔雀翠羽的抖动。然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一个极富广东音乐特色的旋律引入本曲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旋律在钢片琴和竖琴闪烁的背景上,由各级乐器轮流交替地奏出。这同一旋律又以不同的配器和调性构成本曲的对比部分,在音乐逐渐高涨后进入再现,这是本曲高潮。我们似乎感到孔雀开屏时那种甚为灿烂的五彩缤纷的情景。随后乐曲逐渐加快并进入尾声,这时气氛也更加热烈。最后,乐队在和谐而颤动的和弦上以一个起伏极大的走句结束全曲。本曲作于1979年,1984年7月,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首演,土耳其指挥家,希克梅特·西姆谢克(Hikmet Simsek)指挥。
罗忠镕,男,中国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学音乐, 主修小提琴, 1944年, 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 这时期, 还同时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1949年,他又师事丁善德教授学习对位法, 并自修了作曲理论和相关技术。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此后,他便从小提琴演奏逐渐转向作曲。195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接着,他于1958-5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后, 获得很大成功。1985年,罗忠镕担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西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西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1988年,他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海峡两岸作曲家座谈会”。2004年,罗忠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
07走西口
《走西口》讲述的是过去生活在黄土高原贫瘠地区的人们背井离乡,西渡黄河口出外谋生的故事,流行于山西、陕西的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各地的《走西口》内容相近,曲调却有很大差异。这里所采用的是山西小调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一直送到小村口。”乐曲以如泣如诉的弦乐音色和细腻落错的复调声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这里有缠绵悱恻的喃喃私语,更有肝肠欲断的生离死别。
08 第一交响序曲
《第一交响序曲》是关峡根据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音乐的旋律精髓,于2003年12月重新结构而成的。序曲音乐以充满人性化的音乐表述方式,注重人的心灵及情感诉求、调动管弦乐手段用以营造出厚重的情感氛围,满怀激情地颂扬了改写中国历史进程无怨无悔奉献人生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风范,并结合时代特征升华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乐曲的主要旋律曾被用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配乐中而广为传播,家喻户晓。
一、片头音乐的结构为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A B A):
引子:弦乐队波浪起伏的音型做背景,四支园号同度的号角声从低到高、由弱至强,随后小号、长号和大号以相隔一拍的卡农式进入,激越的号角声和定音鼓的强悍加入使乐队的音响强度不断增长,描绘出一幅中国革命历程中先辈们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A部分:
a: 弦乐从高音区级进下行、伴随着四度、六度音程跳跃构成的宽广旋律富有歌唱性,用以讴歌经历过恢弘时代的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b: 由钢琴为领奏乐器,旋律抒情委婉,乐队织体简约平缓,以叙述经历过艰难人生的无怨无悔之情。
a: 动力再现部分由宏大的交响乐队鸣响出恢弘的、激情澎湃并具有史诗般的音乐。宽广的旋律倾诉着对艰难人生的咏叹,三支嘹亮的小号吹奏着挺拔向上的对位旋律在诉说着生命中的不屈精神。
B部分:
是乐曲的中部,在鼓声狂躁的敲击之上,铜管奏出方才第一主题的变奏,所有的声部都在紧张的行进。
斗争与希望对比交织着,然而鼓舞的力量从来没有放弃过。
恢复到暂时的平静后,异常柔美的小提琴独奏开启了一种可能,一个个乐器声部逐次加入,仿佛镶嵌在广袤天空的星辰,一个一个地闪烁,星光瀑布直落人间,最终绽放到一个令人震慑的光明。
木管声部与弦乐声部依次与小提琴交织,展现出一幅甜美、稳定的安宁景象,充满着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希望,并令人回忆起曾经奋斗的荣光。
A(再现部):
乐曲又回复到最初那段感人至深的著名主题。气势恢弘的乐队交响,在激情燃烧中将“崇高”永恒镌刻在信念的碑文上。
关峡,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生于1957年6月,河南开封人,满族。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时以大提琴狂想曲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关峡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围城》和《我爱我家》等高品质、成熟的电视音乐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近几年,他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大型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关峡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中国东方歌舞团副团长、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音乐家分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文联授予关峡为“中国当代百名优秀文艺家”之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授予关峡“最杰出艺术家奖”。
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CNSO)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乐团,1996年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由国内一流演奏家组成,他们训练有素、技艺精湛,其中不乏国际比赛获奖者。历经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使乐团演奏水平始终保持着最优秀的传统。中国著名音乐家李凌、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陈佐湟、汤沐海等为乐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团成功地演奏、演唱了大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近、现代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由乐团在中国首演;乐团的音乐会实况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向世界各地播放;乐团与法国唱片公司、菲利浦唱片公司等合作录制了许多唱片向全世界发行;中国交响乐团经常在国内进行广泛的巡演,足迹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40余座城市,为弘扬中国交响乐作品及介绍外国交响名篇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使乐团赢得了亿万听众的爱戴。
许多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音乐大师同中国交响乐团进行了合作演出或艺术交流。其中,指挥家包括:奥曼迪、卡拉扬、小泽征尔、迪图瓦、马祖尔、斯拉特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作曲家兼指挥家潘德列斯基、舒瓦茨、莫瑞斯等。演奏家包括: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斯科达、穆特、阿格里奇、马友友、麦斯基、沙汉姆、王健、朗朗、李云迪、林昭亮、佳克米尼、林德曼等。指挥大师迪图瓦于1997年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激动地说:“看到中国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交响乐团,确实令人感到惊喜,中国交响乐团很有潜力, 一定会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优秀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在多次世界性巡演中出访了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乐团以令人信服的艺术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国神韵赢得了各国听众的高度赞誉。美国报界称:“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是当之无愧的成员。”伦敦《泰晤士报》称:“中国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乐团,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欧美同行更是惊叹在他们的世袭领地—交响乐王国中“又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指挥—李心草
1994年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曾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当他刚刚20岁时,就已与前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国内著名乐团成功合作了马勒、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西贝柳斯、德沃夏克等作曲家的大型作品,并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合作演出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和中国歌剧“原野”。
1993年11月,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首届全国指挥比赛”,并荣获第一名。1994年起,受聘于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出任常任指挥。并成功的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米欧与朱丽叶”、“仙女”、“唐基柯德”、“戈佩利亚”、“红色娘子军”等中外著名芭蕾舞剧。1996年,受指挥大师雷欧普德.哈格教授的邀请赴奥地利,并在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1997年,在法国举行的“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同年,作为哈格大师的助理指挥,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访华演出。1999年秋,他率中国交响乐团在“99东瀛行”日本巡演中,与陈佐湟共同担任指挥,取得了很大成功。2000年初,被评为“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
作为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他的足迹已遍及国内外。除了与国内各大乐团合作,还经常与法国里尔国立乐团、贝桑松歌剧院、哥本哈根爱乐乐团、提沃里管弦乐团、维也纳青年管弦乐团、约翰内斯堡爱乐乐团、开普顿爱乐乐团、南非室内乐团、韩国KBS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芭蕾舞团等合作。并相继成功的演出了歌剧“蝴蝶夫人”、“弄臣"、“茶花女”、“波西米亚人”、“托斯卡”、“阿伊达”等歌剧。在一系列演出中,展现了他在丰富的曲目中广泛的适应以及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他对德奥经典作品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的阐释尤其令人称道。李心草现任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及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录音师、制作人—加雷德·萨克斯
加雷德·萨克斯(Jared Sachs)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早年就读于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主修圆号演奏。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圆号演奏员达15年之久。他经常随乐团为各大唱片公司录音。1987年,他开始在飞利浦唱片公司担任录音监制和录音师,同时还为宝丽金公司(今天的环球唱片)等著名古典音乐厂家做后期剪辑和母带制作。很快,萨克斯的录音得到了同行,特别是音乐家们的推崇。小泽征尔指定萨克斯先生担任他的夏季音乐节首席录音师。在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大力支持下,萨克斯先生和妻子于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取名Channel Classics。迄今为止,萨克斯先生已经录制了250多个项目,录音和后期全由他一人完成。1996年开始,萨克斯参与飞利浦公司研究DSD录音技术和SACD唱片技术开发。2001年,他的唱片公司出版了世界第一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从此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唱片一律以DSD(飞利浦与索尼联合开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录音方式)录音方式录制,只以SACD格式发行新的唱片。目前,在全世界,具备了DSD录音的唱片公司不到10家,就连声名显赫的古典音乐唱片几大厂牌也还没拥有自己的DSD录音设备。萨克斯先生拥有的DSD录音设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型号,软件永远是最新的版本。从2001年到2005年2月萨克斯先生已经出版了40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
北京音乐厅简介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现代风格的专业音乐厅。它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北面与景色怡人的中南海毗邻,西临繁华的西单商业街,向东远眺,宏伟的天安门广场,蔚为壮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音乐厅作为国际专业音乐厅之一,是乐坛精英施展才华的理想舞台,曾有众多国内外音乐大师在此一展才华,他们是:梅纽因、斯特恩、小泽征尔、马友友、斯科达、多明哥、卡巴耶、刘诗昆、殷承宗、傅聪、林昭亮、吕思清、王健等;北京音乐厅作为中外音乐百花争艳的艺术殿堂,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音乐厅作为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一方净土,为丰富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难以计数的音乐爱好者。
2003年,北京音乐厅重新装修,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复业。改建后的北京音乐厅可容纳1024位观众。其外观更具现代感,外墙由浅灰色玻璃幕墙组成晶莹剔透的玻璃形体,尤其是夜间音乐厅内部灯火辉煌,看上去像一个蕴藏美妙旋律的玻璃音乐盒。演奏厅内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建筑声学措施,获得良好的音质、频率特性和适度的混响时间以及均匀的声场分布,以其明显的厅堂声学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使其成为国际音乐艺术交流的重要演出场所。
说说DSD 录音与SACD唱片(超级音频CD)
DSD是录音方式,SACD是唱片格式。普通CD上不可能装载DSD信号,我们看到的普通CD上印有DSD,要么是愚弄无知的消费者,要么就是将PCM的录音用来在DSD AD转换器上过一下,然后再下转成16比特/44.1赫兹的Wave文件(不转成此格式文件,CD机就读不了)。SACD则是原封不动地装载DSD录音的原始录音文件格式。SACD之所以诞生,正是因为普通CD无法装载DSD音频信号。很多大唱片公司将PCM方式的录音以SACD发行,不过是一种商业伎俩。这样说来,真正的SACD必须是DSD录音的,否则就是新瓶装老酒。DSD录音存储下来的文件可以下转成PCM供普通CD使用,效果比原始录音是PCM的录音好。Channel Classics公司SACD使用的是4.7G的DVD盘片,碟片上镀有三层完全独立的音频信号:(1)5.0多声道DSD音频信号(2)2.0声道立体声DSD音频信号(3)2.0声道PCM普通CD Wave音频信号(由DSD音频文件下转来的PCM音频文件)。当你购买SACD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方式录音的,是DSD还是普通PCM。Channel Classics公司录音师之所以没有使用5.1声道(即:多一个重低音)是因为他录制的多半是古典音乐而非电影音乐,加雷德认为,低频信号该在录音时通过麦克风的摆位获取,在重播时通过音箱的摆位重播,这样就很自然了,完全没有必要无中生有搞一个超低音。他认为在音乐会现场是听不到那种器材玩家喜欢的夸张低音的。
超级音频CD新一代的音频
为了全面改善PCM(脉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则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因此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决定推出一种称为超级音频CD (SACD) 录音和重放的标准。
SACD是一种多层混合碟片。一层保留了传统的“红皮书音频”即16bit/44.1kHz CD标准,因此碟片可以仍旧可在标准的CD播放器上播放;另一层是高密度层,碟片可以在SACD播放器上播放,能提供2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可多达6声道或环绕声),具有极高的音频质量,频率响应从0Hz到100kHz,而动态范围大于120dB。高密度层也可用来储存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在播放时重现多媒体的形式。
除了音质方面的改善外,SACD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版权管理方式,其版权识别方式是有一种可见的和一种不可见的数字式水印同时存在。它是一种可用于媒体保存的理想介质。
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
DSD技术是用来录制SACD的音频。DSD是以1-Bit来表示采样率为2.8224Mhz音频波形,是从前通用的数码录音PCM录音采样率的64倍。因此可以使得SACD获得前所未有的音频质量,它的重放还原质量是其它任何数字或模拟音频无法比拟的。DSD以其超级的灵敏度100%地录制下麦克风所能收到的任何信号(包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如细小的自然泛音),录音时,麦克风的信号进入DSD AD转换器,生成DSD数字文件后存在电脑硬盘里,这些信号最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镀刻在SACD碟盘上,重播时通过SACD机上的DSD DA解码器100还原成模拟信号,即:录音时收到多少信号,此时还原多少,完全100%还原。这就是DSD和SACD的完美和珠联璧合。可以这么说,陈品SACD就可以作为录音公司的压碟母盘。相比之下,PCM录音则不能完全收入麦克风收到的信号,很多细弱和超低频及超高频的信号完全丢失,这就是为什么说数码录音声音坚硬,这还是当录音信号通过PCM AD解码器时丢失的信号,当CD播放机播放时,CD上的数码信号通过光头读取后由CD机上的PCM DA解码器解码,这时信号丢失更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录音棚里从电脑上直接听PCM的WAVE音频声音比唱片上好的原因,因为这时少了CD这个丢失信号的环节。DSD录音和SACD完全克服了PCM录音和普通CD的致命缺点。XRCD也罢、HDCD也罢都是在后期处理和DA上玩雕虫小技,他们再怎么玩在播放时都是PCM DA出来的 16比特/44.1信号。令人心痛的是DSD作为封面装饰滥用了,几元钱的CD上也自称是DSD技术,令人啼笑皆非。SACD本来是为了装DSD信号的,结果就连世界著名的几大古典唱片公司也拿去装载甚至是70年代的录音,他们的做法是:有道德的可能会将早期开盘带录音直接输入DSD-AD解码器,让后生成DSD音频信号装入SACD,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SACD听到录音师们在录音棚里听到的开盘录音效果。恶劣的则是将PCM的数码录音通过DSD AD转换成DSD音频信号写入SACD。
DSD录音技术让集成了模拟录音生动优美的音色和数字录音的高信噪比。SACD则是忠贞不渝地100%存储和100%还原了DSD录音。有了DSD录音和SACD,我们可以不再嫌弃数码录音那不悦耳的音色,也不用再去折腾密纹胶木唱片(LP),通过忍受听炒蚕豆般的背景噪音为代价去苦苦品味那动人的模拟声。
COLOPHON 制作群体
Production Channel Classics Records bv
出版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Producer C. Jared Sacks / Zhang Hong Yan
制作人 加雷德·萨克斯/章红艳
Recording engineer / editing C. Jared Sacks
录音/剪辑 加雷德·萨克斯
Assistant editor Hanying Feng
剪辑助理 冯汉英
Cover photo and design POLOARTS Entertainment Co., Ltd.
封面设计 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nnel Classics
照片 荷兰音乐频道
Liner notes Su Li Hua Zhang Hong Yan
中英文文案 苏立华 章红艳
Technical information 录音设备
Microphones麦克风 Bruel & Kjaer 4006, Schoeps MK2
Digital converter 数码转换器 DSD Super Audio / Meitner
Pyramix Editing / Merging Technologies
Monitoring 监听音箱 Bowers & Wilkins 805
Cables 麦克风信号线 Van den Hul *
Recording location录音地点 Beijing Concert Hall 北京音乐厅
Recording date 录音时间 2005.8
香港纯弦 流行古典 豆瓣
Hong Kong Pure String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来自香港本地第一个“纯弦乐”的专业艺术团体“香港纯弦”首张“跨界”流行古典音乐专辑。弦声初尝,非同凡响,一鸣惊人!他们的高度谐和,高超卓绝的技艺与整体感,成功演绎10多首中外经典音乐主题,曲目多数是流行抒情的金曲,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悠扬,琅琅上口,耳熟能详,而恰好十分适合“弦乐”演奏和发挥,加上“香港纯弦”里国际化的专业团队雄厚的水平和实力,雅乐飞扬,心音一瓣,弦歌高奏,一听难忘!无论是《1874》里怀旧情怀,还是《至少还有你》的荡气回肠,或是布里奇着名炫技的《常动曲》快速凛冽的经过句,还有意大利拿波里民歌《我的太阳》那壮美、宽广的音乐风情,首首醉人,美不胜收!让人不得不对“香港纯弦”音乐总监、着名小提琴梁建枫先生慧眼独到的功力心生佩服和敬意。
而完美的音乐经由高水准的专业录音器材老牌德国胆咪Neumann SM-2,AKG 414等完音实录,由国际着名录音专家易有伍先生亲自录音,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专业经验保证专辑制作水准的高品质基础,这些都完美的融合在易有伍先生首创的“LPCD专利录音技术”里,呈现给我们一张由华人担纲录制的“经典级高雅发烧音乐专辑!
一张杰作的诞生,除了音乐家和录音师辛勤的工作之外,唱片监制所做的前期准备也很重要,包括乐谱的统筹、乐队训练配合、音响效果的设计、录音编排、资金的调配、艺术审美评判、专业咨询参考、团队的协调、沟通、计划的执行,有时还要担任专家的助手,事无巨细,唱片监制自己的音乐水准也要很高,还需要出色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中西文化修养,尤其是如这张专辑的音乐监制更非一般人可胜任。
担任《香港纯弦》首张专辑的音乐监制正是着名青年音乐活动家、留法归来的赵增熹太平绅士。《香港纯弦.流行古典》精英荟萃、名流云集,共同以优美感人的音乐留下我们心中美好的“声音的记忆”!
演奏:香港纯弦 (2004年成立,共15个乐手来自世界各地,音乐总监:梁建枫)
制作:录音.混音:易有伍
监制:赵增熹 (第1、3、6、9、10、12、13、14首)
编曲:李哲艺、Britten (英)、Ronald Fu、伍卓贤、张人杰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豆瓣
9.9 (44 个评分) Various.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4日 出版发行: Decca
DECCA 《Ultimate》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它收录了由不同的钢琴演奏家演绎的著名钢琴古典曲目。中文曲名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请予以指正。英文曲目按作曲家、曲名、演奏者、录音年份这个顺序排列。
2014年4月7日 听过
听得我一身鸡皮!太棒了
Classic 古典
穆特 茨冈 卡门幻想曲 小提琴名曲 豆瓣
9.2 (30 个评分) Anne-Sophie Mut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Anne-Sophie Mutter is a musical phenomenon: for more than 45 years the virtuoso has now been a fixture in all the world’s major concert halls, making her mark on the classical music scene as a soloist, mentor and visionary.